第一百六十五章 非常想進步的王黼(1 / 2)

王黼對梁師成話裡的暗示,裝作沒聽到。

但是他依然有個大難題,官家真實的心思,到底是怎麼樣的?

不解決這個本質問題,一切都是白搭。

王黼掃了一眼,相比越吵越兇的鄭居中和白時中,劉國璋和高俅顯得異常的安靜。

對啊,這兩位是官家近臣,其中劉二郎還是此案的始作俑者,他倆應該清楚官家的心思吧。

眼珠子一轉,王黼開口道:“陛下,請問此案是劉二郎現的?”

“是的。”趙佶眼睛一睜,身子往前一正。

“親自抓了朱勔?”

趙佶沒有回答,轉頭看向了劉國璋。

劉國璋出聲答道,“在下找到證據後,怕朱勔畏罪潛逃,就把官家賜下,可便宜行事的御筆交給去高郵辦事的騎軍,讓他們悄悄地火前往揚州,抓了朱勔及其同黨,查抄了一干證物。”

白時中聽出其它的意思,馬上開腔:“劉刺史,官家賜你御筆,只是讓你修河,避免相干人等干擾,你拿去抓朱勔,是越權,是逾制,是欺君!”

真是一隻不知好歹、不明時機的瘋狗。

都什麼時候了,還見誰咬誰!

王黼、梁師成、鄭居中、高俅心裡不約而同地暗罵了一句。

“御筆裡有讓我剿賊討逆,緝拿不法的意思。朱勔謀逆弒君,當為亂臣賊子,我奉御筆,緝拿不法,可有錯?”

白時中一時語塞,御筆格式都是大同小異,尤其是這種出門辦差的御筆,基本上先是一番勉勵,然後說什麼不法之事,可便宜處置。

不法之事,謀逆弒君當然是排在最前面。劉國璋拿著御筆去拿下朱勔,似乎也沒錯,但白時中還是找到了漏洞。

“劉二郎,既然你奉御筆拿下朱勔,為何不上疏,報於中書省和御前。”

“涉及蔡太師,在下擔心走漏風聲,就按下不表。此時淮北又起大亂,在下擔心有關聯,可能有人意圖劫走朱勔,所以乾脆秘密押送朱勔到京。”

“有人意圖劫走朱勔?誰?何人這麼大的膽子?”

劉國璋沒有回答白時中的問話,神情卻明白無誤地告訴他,你還沒有資格知道這裡面的內幕。

這神態成功地激怒了白時中,他正要呵斥幾句,王黼開口了。

剛才劉國璋的幾句話,讓他把握到幾個關鍵詞。

悄悄,秘密!

不愧是官家近臣,能夠如此準確地把握住官家的心思。

朱勔這案子,不管怎麼審,都是蔡鞗與朱勔勾結,慫恿官家去揚州巡視,然後製造混亂,讓官家落水溺死。

屆時再擁立隨駕南下的三大王即位。蔡京在京中維持大局,童貫在西北擁兵外應。

完美!

證據確鑿!

有蔡鞗與朱勔往來的親筆書信,還有朱勔的口供,把整個謀逆弒君的計劃說得直白無誤。

有私制的銀魚袋和金印,“太保朱”、“開府儀同三司朱”、“寧國軍節度使朱”、“丹陽郡王”。

很明顯,這是給朱勔的“定金”,先把許諾的官階封爵憑證—金印賜給你,讓你放心大膽地去行事。

不得不說,嘉王給的封賞挺大的。太保、開府儀同三司都是一品官階,節度使一口氣給了五個,還封丹陽郡王。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難怪朱勔父子如此賣力氣。

謀逆弒君,皇子勾結賊子亂臣,謀害君父,立朝以來前所未有,一旦傳出去,不僅朝野譁然,還會青史留名,遺臭百世。

官家多好面子的人,怎麼能受得了這樣打臉的“醜聞”?

所以朱勔這個筐,只能裝蔡京,不能裝三大王,而且整個案子必須低調處理。

王黼想定後,在白時中氣急敗壞之時,突然開口。

“陛下,臣彈劾朱勔,貪墨國庫,敲詐勒索,為禍地方,欺君罔上...

臣彈劾蔡鞗,不遵臣禮,狎暱放浪,暗通娼妓。私結外臣,妄議朝政...

臣彈劾蔡京,戀棧貪權,老邁昏庸,糊塗判事,誤國誤民,有負聖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