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童貫還差點火候(1 / 2)

“陛下,陝西呈來陝西河東宣撫使童太尉稟文。”

王黼的話讓趙佶眉頭一皺。

先轉頭對趙楷說道:“三哥,你不要多想,在家好好休養。該看書看書,該閒樂閒樂。宮裡最近進了三家戲班,演得南戲非常精彩,朕賜一個戲班給你。”

“謝爹爹。”

“好,回去吧。”此時的趙佶恍然一位慈祥的父親,好聲好氣地勸慰著受委屈的兒子。

而此時的趙楷,也格外孝順溫良。

“是,兒子先回去了。”

等到趙楷離去,趙佶轉過頭來,迫不及待地問道:“童貫說了什麼?”

“童太尉說,河西家自去秋蠢蠢欲動,幾處軍司頻頻調動,保安軍、懷德軍、蘭州,都遭到河西家兵馬襲擊,甚至現擒生軍、步跋子旗號數支。”

王黼抬頭瞄了一眼趙佶,現他捋著鬍鬚,臉色陰沉,就繼續說道。

“童太尉呈請,留其在渭州戴罪立功。他言道,正在調集兵馬,籌集糧草,預計夏五月對河西家起進攻,定要奪回河南之地。”

趙佶微閉著眼睛,許久沒有說話。

眾臣都知道,官家又猶豫了。

童貫在陝西領軍十餘年,功績“卓著”,時不時打幾個勝仗,讓官家高興,極大滿足了文成武德,建立不世之功的期望。

最關鍵的,童貫在陝西十餘年,大宋與河西家沒有爆大的戰事,也沒有出現西北邊境一日三驚、敵軍寇境掠地的情況。

有人說,這是河西家在與大宋相峙對戰上百年,尤其是熙寧、元豐、紹聖年間幾次大戰,耗盡了他們的國力,再也無力起有規模的戰事。

不過這種說法,在朝堂上是站不住腳的。

出現這種情況,是官家宏圖大志、高瞻遠矚,是諸相公殫精竭力、公忠體國,是童太尉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再加上一點點眾將聽令,奮力用命。

除此之外,並無其它原因。

現在因為朱勔案,要把童貫調回來,西北怎麼辦?

樞密院上下都被童太尉用錢財餵飽了,異口同聲。

西北軍事,怎麼能離開童太尉呢?

他前腳離開出潼關,後腳西北六邊邊防就會崩潰。

兼判樞密院事的鄭居中不熟軍事,也不想擔責任,乾脆來個一默抵萬言。

我什麼建議都不提,什麼都不贊同,也什麼都不反對,萬一出事了,就怪不到我頭上了吧。

其他相公執政也是如此。

攬權斂財,他們各個奮勇向前。這種需要承擔責任的事,他們是萬法不沾,水火不侵。

問題拋給趙佶,他本就是優柔寡斷的人,於是一天一個主意。

今天剛下定決心,要把童貫調回來;晚上某位美人得了童貫的好處,幫著吹了吹枕邊風,第二天就改了口風。

童卿在西北勞苦功高,做得還是不錯,貿然拿下,會傷了功臣們的心。

幾位御史上疏,說童貫擁兵自重,意圖不軌。趙佶想起朱勔案李,童貫若隱若現的身影,馬上不淡定了,決定晚上寫御筆,堅決把童貫調回來。

下午,有內侍近臣說,童太尉在朱勔案是冤枉的,沒有任何證據直接證明他參與其中。一處西北,一處東南,相隔數千裡,怎麼勾結在一起。

官家要是如此疑神疑鬼,我們以後在外面都不敢用心辦事。

趙佶一聽,這說的對啊。再說,童貫領兵造反?他一個絕了根的人,想造反也沒人敢跟啊。

於是又變主意了。變來變去,一直變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準主意。

“二郎,此事你怎麼看?”趙佶抬頭問道。

我怎麼看?我站著看!

你這朝夕暮改的性子,說到底,就是畏懼困難,不敢直面責任。

最後害苦了你自己和你一家,也還害慘了整個大宋。

“臣對西北軍事不熟悉,不敢妄加議論。只是臣覺得,童貫一人,不足患。”

趙佶一聽,對啊,自己派童貫去西北,除了領軍之外,最重要的是監督西軍諸將,窺探他們有沒有異心。

這一點他做得還不錯,也意味著跟西軍諸將之間是有矛盾,只要他與諸將眾軍頭合不到一塊去,那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那就可以徐徐圖之!

好,就這麼決定了,先放下,等時機到來後再妥善處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