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袁家三子(1 / 2)

平心而論,袁譚並不是個草包。

相反,他還很能打,要不袁紹也不會讓他帶兵過來。

袁熙守城這三年,袁譚也跟著袁紹參與了所有戰役,是被作為領軍大將培養的。

期間袁紹被公孫瓚擊敗於巨馬水後反擊,兩方在平原國對峙,袁紹主力對公孫瓚,袁紹盟友青州刺史臧洪,對抗公孫瓚盟友劉備田楷。

臧洪不敵,袁紹任命袁譚為都督,領軍數萬,進入平原國,攻擊劉備和田楷,雙方互有勝負,分別佔據河東河西。

此時公孫瓚在龍湊被袁紹擊敗,逃回幽州,放棄了劉備田楷,這也為劉備離開公孫瓚埋下了伏筆。

順帶值得一提的是,此時袁紹的軍師,是公孫瓚和劉備的老師盧植,在龍湊之戰後,便過世了。

之後袁紹和公孫瓚接受了漢帝調停,明面上暫時止兵,但雙方私下小動作不斷。

公孫瓚派趙雲帶著劉備的私兵打北新城,就是和劉備決裂後,借刀殺人的陰招。

這就是三年間,生在幽冀青三州的事情。

所以袁譚也是經歷過大陣仗的人,在袁紹心中,即使北新城出了問題,袁譚帶著一千兵馬也是能擺平的。

高覽消失的時候,袁譚驚慌了一陣,但很快便鎮定下來,帶著荀諶出城安撫將士,將一千軍馬掌握在手中。

相比讓私下投靠袁尚的高覽帶兵,袁譚直接掌軍,反而感覺心裡更踏實了!

作為能田楷劉備打的有來有回的人,袁譚不覺得袁熙帶兵的本事比自己強,畢竟袁熙這三年北新城能拿的出手的戰績,就是最近那看上去很是可疑的兩場大勝。

而且北新城不是公孫瓚軍的主攻方向,袁熙據說最初一年頗為狼狽,被打得龜縮不出出,城內差點糧絕。

相比之下,袁譚更擔心袁熙收買人心的能力,畢竟袁熙離開時,全城百姓夾道相送的景象,很是讓人震撼。

袁譚不太服氣,心道二弟這一去,可能至少幾個月,憑自己本事打幾個勝仗,再善待百姓,不比袁熙要做的好?

所以他聽說城外又有數百白馬義從騷擾時,心中極為興奮,當即點了五百兵馬出城,想要將其擊敗。

然而他卻沒有想到,自己運氣不好,踢到了一塊鐵板。

公孫瓚如今江河日下,困守易京不出,麾下能用的將領越來越來少,然而此時卻有一尚未出名的將領,離開了劉備,回到了公孫瓚身邊。

他離開前,劉備極為痛心,涕泣著與他告別,說:“只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

田豫,幽州漁陽郡人,最早投奔公孫瓚,一直跟在劉備麾下歷練。

劉備如今去徐州救援陶謙,等於是公開脫離了公孫瓚,田豫猶豫了許久,還是選擇不背主,回到公孫瓚身邊,公孫瓚大喜。

正好田豫聽說趙雲叛了,己方還因其折損了不少人,便自告奮勇帶著數百白馬義從來北新城報仇。

好巧不巧,袁熙剛回鄴城了,留下趙雲代掌城內兵馬,以及袁譚的一千兵馬。

趙雲聽袁譚要帶兵出擊,連忙趕往城門口,勸袁譚道:“將軍謹慎,白馬義從不是那麼好對付的,還需要周全打算。”

袁譚心中冷笑,你一個公孫瓚降將,當然要吹白馬義從了。

袁熙帶幾百兵就能殺掉幾百白馬義從,能有多強?

袁譚不知道的是,他來之前,袁熙已經把幾百全甲士兵的鎧甲,大部分都藏了起來。

士兵帶不帶甲,差別太大了。

他斷然道:“趙將軍只等我凱旋歸來便是!”

隨後他帶兵出城,和田豫帶來的數百多白馬義從遭遇了。

結果甫一交手,袁譚就現不對頭。

白馬義從難纏不說,對面將領極為勇武,指揮也是進退有度,白馬義從不斷蠶食袁譚兩翼,袁譚大意輕敵,上來便落入下風,見勢不妙,連忙喝令隊伍邊打邊退。

田豫一見,當即死死咬住袁譚,想要將其拖死。

袁譚苦苦支撐,眼見手下兵士不停死傷,偏生無計可施,正當他準備壯士斷腕時,趙雲帶著一支兵馬衝了出來。

田豫和趙雲交手數合,也不戀戰,招呼白馬義從後退,同時喝道:“趙雲!為何背叛公孫將軍!”

趙雲停下馬來,朗聲道:“國讓(田豫),公孫將軍可是先背叛了劉侯,還殺死劉侯麾下的常山郡官員將領!”

田豫欲言又止,帶著白馬義從去了。

趙雲護送袁譚回城,清點人數,現帶出去的五百軍士傷亡上百,對面白馬義從死了數十。

見袁熙臉色陰沉,趙雲安慰道:“田豫乃是將才,將軍倉促應戰,能保全如此,已是不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