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一路向外(1 / 2)

袁熙騎在馬上,望著掌心裡的一隻蝗蟲沉默不語。

漢末之時,時常有蝗災生,導致天下飽受其害,糧食收成銳減,嚴重破壞當地生產。

去歲袁熙在袁紹面前,準確預測了冀州蝗災,並在田豐協助下最大限度降低了蝗災的損害,從而為冀州保留了元氣,成為了之後冀州對公孫瓚兵的底氣和資本。

雖然冀州蝗災被被撲滅,但完全根除是不可能的,能減少一半損失,就等於是極大成功了。

而殘留下來的蝗蟲,今年又再度蠢蠢欲動,雖然冀州提前做了些措施,但前一年殘留下的蝗蟲卵孵化後,仍舊飛向四方危害,卻是防不勝防。

這其中自然包括幽州方向,袁熙現在已經進入幽州境內,但沿途卻現了不少蝗蟲,這讓他頗為心憂。

幽州這兩年興修水利,糧食豐收,與此帶來的副作用是,蝗蟲肆虐的地帶開始北移。

蝗蟲多之地,以黃河下游最多,尤其以冀州,兗州,豫州,青州幾省為最,而到了華中以南便漸漸減少,東南沿海基本沒有。

從公元前7oo年到公元19oo年,這26oo年間,史書有記載的蝗災5o8次,其中黃河流域436次,長江流域69次,華南西南3次。

蝗蟲產卵之地,多是低窪積水和水草生長的地方,除非割草排水,極難防治。

不同於千年後的幽州,此世的幽州地區水系極為豐富,大部分地形都是沼澤溼地,雖然排幹水後會是上佳的良田,但這個過程,即使人為加,可能也要過上十幾數十年。

這在這之前,開拓荒地,只能憑依溼地沼澤旁邊種田,無形之中,便形成了滋生蝗災的溫床。

這和幽州開拓荒地,大力展水利,種植糧食是伴隨相生的,沒有糧食,便沒有蝗災。

但人總不能活活餓死,想要糧食增產,就必須要面對蝗災頻的困境,同時又不能因噎廢食,只能想法削減蝗災危害。

方法倒是有不少,包括及時現蝗蟲孳生地,驅趕出生蝻子填埋,冬月查詢產卵之地翻土,以及捕捉成蟲等等。

這些措施已經相當為人熟知,即使沒有袁熙後世的知識,此世農書裡面也記載的頗為詳細。

阻礙治蝗的,往往是人為的因素,比如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學說,更是治蝗的極大阻礙。

其認為天是萬神之君,天子是受天命而有天下,由此產生了“變復論”,認為一切上天災禍都是天意,只有透過祭祀祈禱,才可轉變災異,恢復正常,謂之變復。

在這種學說倡導下,公認治蝗的最終的手段,便是祭祀。

白居易的捕蝗一詩中,就體現了這種思想,“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飢人重勞費。一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定天災。”

其便是認為人為捕蝗不能勝過天災,根治的源頭,還要依靠皇帝吞蝗祭祀,讓上天的憤怒平息。

在這種思想倡導下,漢末蝗災時採取的手段,便是皇帝下表自責,然後坐等蝗災消失。

這在後世看來,當然不會有任何作用,所以蝗災日復一年,越厲害。

而如今袁熙面臨的治蝗境況,卻竟然有了好轉,這不僅在於兵災導致生產荒廢,也有賴於皇權的削弱。

漢室失德,黃巾起義後,天子不能威懾天下,漢室四百年來建立的威望近乎土崩瓦解,與此相對的,對於治理蝗蟲,天下諸侯再也不依靠天子下表自責,而是自己開始想辦法動手治理。

這件事情兩面性,就像先前蝗災與種糧開荒的對比一樣,很是諷刺,不過好處是,如今袁熙能夠最大限度地摒棄天人感應學說的負面影響,動幽州百姓治理蝗蟲了。

他拿著蝗蟲找到郭嘉,和其商量了如何防止蝗災的舉措,郭嘉聽了,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說完之後,兩人這才反應過來,現在袁熙手下已經不止一個謀士了,光在幽州的,就有沮授陳珪等人,這種事情,本來是陳珪負責的,已經不歸郭嘉管了。

袁熙不由失笑道:“這倒是我的不是了,前兩年凡事皆仰賴先生,現在突然人多了起來,便有些不習慣了,總是下意識來找先生請教。”

郭嘉笑道:“我也是一樣,說來人的習慣,確實能影響人的舉措,還好不是在戰場上。”

兩人相視大笑。

待袁熙上了馬,呂玲綺湊過來,手裡也捏著個蝗蟲,說道:“我小時候,幷州五原也爆過蝗災,真是鋪天蓋地。”

“後來糧食都被啃光了,只能用蝗蟲充飢,我也被迫吃過幾頓呢。”

袁熙驚道:“蝗蟲聚集多了,會由青便黃,這時候便有毒了,當時你吃了沒事?”

呂玲綺撓頭道:“還有這事?現在想起來,確實拉了幾次肚子,也有吃死的人。”

“不過本就要餓死,吃飽一頓,總能多些活下去的機會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