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百年之志(1 / 2)

諸葛亮此時心情頗不平靜。

他可以肯定,眼前的袁熙不管其先前經歷過什麼,做過什麼,在某種意義來說,他才是自己見過的真正的反賊。

諸葛亮從小到大,在各地見過計程車族很多,其中所持觀點駁雜,良莠不齊,甚至支援太平道的不在少數。

但諸葛亮從沒有遇到一個人,觀點如此激進極端,袁熙看似平靜的話語下,潛伏著驚濤駭浪,諸葛亮甚至能感覺到那些話語裡面蘊含著的執念,這是足以將漢廷天下掀翻的可怕力量!

他開口道:“公子的意思,我已經大致明白了。”

“根據公子剛才說過的話,亮試著梳理一下公子的想法,補充公子沒有說完的,請公子看看亮是否理解有所謬誤。”

“公子覺得,作為一個合格的天子,便應加強皇權,以此需要利用士族,給他們一定的好處,但卻不能讓他們坐大,為此需要限制他們,從而讓他們在天子權力的雖能控制的範圍內。”

“一方面讓其代為管理各地,卻不能獨霸一方,一方面讓其為天子做事,卻也要讓內鬥消耗,一方面給其好處,另一方面卻要逐漸削減他們的特權。”

“公子對於這個度,並沒有信心把握,畢竟從高祖開始,歷代天子其實做的都並不是那麼好,所以產生了種種禍亂。”

袁熙驚喜道:“孔明果然一語中地!”

諸葛亮卻差點氣笑了,“使君,你想的也太好了!”

“歷代先賢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我一個弱冠草民怎麼做得到!”

袁熙肅然道:“不,孔明,我看好你。”

“如果你可以幫我的話”

孔明搖頭道:“不用拿觀星來勸我,星象可看不出人的想法,何況我雖然有些恃才傲物,但還沒自傲到如此地步。”

“我只問使君一點,天子就是最大計程車族,伱一直想著對士族,豈不是一直在對付自己?”

“這種自挖根源的行為,何自殺何異?”

袁熙嘆息一聲,“孔明啊,正因為如此,這種事情才必須要做啊。”

“當天子不想著收斂,而想著無限制擴大權力,為所欲為的時候,誰能製得了他呢?”

“就像我出身士族,本就是最大計程車族之一,若不想辦法改變這種現狀,將來等我的家族成為天下最大的家族,若是後代為禍天下,就像桓靈一樣,誰還能對付得了他呢?”

“若士族不想著革舊鼎新,不想著遵紀守法,不想著為天下著想,那誰會為天下百姓聲呢?”

“史書之上,真的有過寫下平民百姓呼聲的那條竹簡嗎?”

“將來家族衰敗,亦或改朝換代,我等後代重新變為平民,被新計程車族欺壓時,他的聲音又能傳達到哪裡呢?”

諸葛亮至此,終於完全明白了袁熙的想法,他感覺身體有些戰慄,“所以回到了使君一開始的問題。”

“士族為什麼有那麼多錢買官?”

“公子的意思,這是因為一開始的路就走錯了,上位者要做的,就是摒除惡法,縮小所有人的貧富差距,自然也不會有惡果。”

“為此使君要從土地動手,挖斷他們的根?”

袁熙連連點頭,“便是如此。”

“但我糾結的便是,這個度實在不好把握。”

完全將士族從土地上剝離,固然會削弱其在當地特權和影響,這也是宋朝採用過的辦法,其補償之策,便是高薪俸祿。

但這樣做的壞處,便是讓宋朝的官員們,成了全員反賊。

漢唐的地主豪強雖然佔有土地,當另一方面也有守土之責,把佔有的土地看做自己當仁不讓的私產,固然可能產生很多負面因素,但當有外敵入侵的時候,他們是反抗最激烈,抵抗最堅決的群體。

並涼兵馬這麼能打,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其常年抵抗外族入侵,另一方面,他們腳下的地盤就是自己的,一旦丟失就要餓死,為此而戰,才讓他們爆出了決死的勇氣。

歷朝歷代南北兵士的差異便即如此,北方兵多遭外族侵襲,對這種的威脅感同身受,南方兵沒有經歷過被外族踐踏家人性命,搶走賴以謀生土地的痛苦,自然抵抗意志不堅決,等當其認清真相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南明便是如此。

這是形式決定的,兩者位置要是互換,可能情況就會完全反過來,就像荊州兵和淮陽兵雖然外戰不行,但一旦有外人入侵家鄉,便會爆出不下於北方兵的抵抗意志,這便是切身利益所繫的人性使然。

所以宋朝在剝奪了官員土地後,其抵抗意志便弱了很多,反正他們換個政權照樣活得下去,為什麼要守土賣命呢?

於是宋朝便出現了重重令人瞠目結舌的賣國操作,而相比之下,抵抗意志強的,大部分都是出身北方,在當地有土地的豪強將領。

這其實算是一種淳樸的故鄉情節,並不完全是壞事,如同南方宗族一樣,當一個人完全沒有故鄉情結的時候,那才是最可怕的,這表明他會根據好處利害的大小,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包括賣國。

於是靖康之恥時,金兵才能以遠現代化部隊行軍的度,在敵方腹地一路狂泵兩千餘里沒有迷路,長驅南下,並在打城受到重挫,毫無計可施的時候,恰巧汴京城門大開。

這種種巧合下的匪夷所思,其背後埋藏的隱情,極其引人深思。

袁熙是讀過一些歷史,他了解的越多,越明白一個人的渺小。

在時代和人性的浪潮前,即使身為天子,所能做的事情也極其有限,朝代更替的迴圈中,很多問題即使是後世也沒有結果,有些事情似乎註定會陷入一個往復不變的怪圈。

袁熙想嘗試一下。

雖然不能跳出這個怪圈,但起碼要讓身後的人們,看到儘可能多的可能性。

他對諸葛亮深深一拜,“孔明可能不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執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