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歷史謎團(1 / 2)

袁熙強自壓下心中的惡趣味,找了個乾淨營帳,請眾人進去各自落座。

這營帳算是大戰過後,為數不多尚能儲存完好的,但即便如此,上面也濺射了不少斑斑血跡,足見戰況之激烈。

劉備環顧四下嘆道:“使君這次大勝曹操,實在是讓備佩服得緊啊。”

即使是張飛,此時也是無話可說,因為他跟著劉備,就沒打贏過曹操,相比之下,不管袁熙這邊用了什麼手段,勝了就是勝了,不服不行。

袁熙謙道:“還是那句話,沒有玄德公相助,前日也是驚險萬分,勝負難料。”

“何況曹操只是稍受挫折,雖然兩員大將一死一傷,也未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劉備搖頭道:“使君太過自謙了,這次對曹操可是極大的打擊。”

“且不說典韋身死,曹純身為虎豹騎大將,傷勢難料,沒有他的統領,已被使君打得傷筋動骨的虎豹騎能揮幾分作用,尚且難說。”

他身後的關張幾人也是如釋重負,曹操的可怕,很大一部分在於其虎豹騎的機動能力,常常遠端奔襲,出其不意出現在敵人的薄弱處,以呂布對於騎兵作戰了解之能,尚且節節敗退,劉備更不用說,數次都吃了大虧。

如今聽聞曹純被太史慈射成重傷,劉備方也不是不勝欣喜,騎兵將領的統率能力非常重要,缺了曹純的虎豹騎,即使曹軍捲土重來,眾人在新野應對也能輕鬆地多。

劉備又道:“更厲害的,是備聽說其長子曹昂,也死在了這次大戰裡?”

“備認為這可是此戰最大的收穫,會嚴重動搖他的掾屬人心,只怕圍繞著其幾個幼子,不可避免會出現爭位之禍。”

“就像.”

他突然醒悟,隨即住口不語,袁熙卻擺手道:“玄德公無須避諱,袁家內鬥之事貽笑天下,沒有什麼不能提的。”

“袁譚在本初公去世的時候選擇不入城,如今回到青州,不思攻打兗州,卻威脅冀州徐州豫州,尤其琅琊那邊情勢更加不好,有其南下圖謀徐州的徵兆。”

“這種情況下,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開戰是遲早的事情。”

“但問題是,如今天下大戰,波及的地方太多了。”

劉備也是表示贊同,如今曹操勢力和袁氏勢力,已經在天下全面交戰了。

曹操勢力主要是曹操,馬騰韓遂和袁譚三方。

袁氏勢力隱隱以袁熙為主,算上袁尚高幹劉備,其中劉備的勢力最弱。

兩邊交戰的地點,一是司隸河東附近,馬騰韓遂和高幹相攻。

二是官渡附近,曹操主力和袁尚對峙。

三是袁譚在青州邊境威脅袁熙和袁尚的地盤,兩邊一觸即。

四是剛剛爆的宛城之戰,袁熙挫敗了曹操南下荊州的意圖,讓其遭受了重挫,並把張繡逼得只能站在袁熙這邊。

袁熙事後想起來,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這次行險的誤算,卻是之前他沒有充分料到一個環節。

賈詡的態度。

雖然陳壽在後漢書中記載是賈詡建議張繡投靠曹操,又建議張繡偷襲的,故世人以為,張繡偷襲曹操是賈詡的主意。

但這個記載,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一是不合人情。曹操且不論,曹丕可是個很記仇的,後世更對張繡屢次露出敵意,張繡身死就頗為蹊蹺,張繡兒子後來被曹丕藉故殺死,說明曹丕很可能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

但賈詡偏偏沒有事。

當然,有人說是因為賈詡之後立了大功,但其實以賈詡在曹營的經歷來看,其一直在韜光養晦,並沒有出彩的表現,後期幾乎和程昱一樣成了透明人。

二就是陳壽的記載,裴松之注的三國志中,宛城之變的起因,改成了是張繡決定偷襲曹操,而賈詡從頭到尾根本沒有出現過。

裴松之做注十分嚴謹,不會無緣無故刪除人名,想來是掌握了一些關鍵性的史料證據。

另外一個可以作為佐證的,便是曹丕寫的典論,關於宛城整件事情的記載中,也沒有出現過賈詡。以賈詡在曹營的地位,曹丕斷不會一點都不提及。

南北朝史官推測,賈詡離開段煨投靠張繡,是在張繡宛城突襲曹操之後。

因為賈詡和李傕郭汜關係緊密,出了很多計策針對張濟,兩邊關係並不好,此時張繡能接受賈詡的投靠,應該是處於突襲曹操後害怕報復,急於尋找盟友的心理,所以才會接納賈詡,作為和段煨搞好關係的橋樑。

從動機上看,南北朝史官的這種推測更加愛合理。

其三是,賈詡可能早就和曹操有所勾連。

其最關鍵的證據,便是曹操早就和李傕郭汜有過來往。

裴注《三國志·鍾繇傳引《世語——太祖遣使兗州從事王必致命天子。

這時候曹操在袁紹麾下,還是關東聯軍勢力的一員,所以王必到長安後,李傕、郭汜認為關東諸侯打算自立天子,雖然現在曹操派使者來朝,但不是真心,就準備把王必扣留下來,不領曹操的表忠。

此時黃門侍郎鍾繇勸解李傕郭汜兩人,打通了兩邊的關係,由此曹操的兗州牧也被曹操認可。

事情關鍵在於,賈詡此時是李傕郭汜謀主,這種大事他不可能不知道,從結果上來看,賈詡起碼是沒有反對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