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戰場極限(1 / 2)

袁熙在城頭透過望遠鏡,見昌豨刷領的幾千兵士完全被袁譚軍擋住,似乎還有相當一部分被完全包圍,臉色不由凝重起來。

平心而論,倒不是昌豨不行,而是袁譚軍部將帶的這些兵士變陣極快,且這麼多人調動,盡然沒有產生混亂,而是以極快的度將昌豨軍分割包圍,顯然是訓練相當有素。

這證明僅從調動能力上看,袁譚這支兵和幽州軍並沒有非常大的差距,並不是那種一觸即潰的軟弱對手。

而且這數目也頗有講究,其並沒有派出過萬大軍,而只是五千人,既能壓制昌豨,又能不至於太多擠在戰場上無法排開陣勢。

能將這些多兵力指揮的如臂使指,說明領軍之將能力不錯,更說明袁譚知道其領兵的限度能力,所以才給瞭如此數目的兵力。

而且後續即使袁譚軍明顯佔優,袁譚也沒有派出多餘的兵力加入戰場,而是繼續集中優勢兵力,對副城裡面的張勳持續施壓。

相比被包圍的昌豨,張勳其實更加苦不堪言,因為袁譚投入的兵力,已經快出了他所能防守的極限。

古代攻城,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難就難在,如果城頭器械準備完全,兵力充足,指揮有序,攻城方想要強行登上城頭是極為困難的,往往要付出數倍代價,再用數倍兵力壓制城頭守軍,方能成功。

當然,這是理想情況,攻城戰絕大多數時候,守軍都存在著調動不及時,城防存在多個薄弱環節的情況。

缺人是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而且越是大城,人員缺口越大,後世有人計算過,如果讓北京城的四面城牆防守滴水不漏,算上換防的因素,至少需要十八萬以上的兵士。

這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一方面北京城養不下這麼多人,另一方面外敵攻打北京城的情況也少之又少。

當然,明朝便生了好幾次。

最後一次,便是李自成入京,這可能是歷史上最輕鬆的一次,他帶兵走到了城下,卻現城頭上只有一兩萬病弱兵士。

因為北京城剛剛遭逢大疫,士兵大部分都染疫病死了。

於是李自成兵士幾乎沒有遭遇任何抵抗,不費吹灰之力便登上了城頭,北京城告破。

攻城守城,歸根結底還是人數的兌子,只要出限度,守軍防守便會崩潰。

袁熙自然深明此點,他看向諸葛亮,現其面色並沒有變,而是舉著望遠鏡,緊盯遠處的交戰之處。

諸葛亮感覺袁熙目光投了過來,便出聲解釋道:“袁譚在等。”

“他最大的目的,不是圍死昌豨,也不是攻入副城,而是等我們派兵出城。”

“他已經預留好了充足的兵力,等我們入場兌子。”

“他帶著這麼多兵前來,本來就是想和我們兌換的,因為他根本養不起這麼多兵了。”

袁熙沉聲道:“但我卻不能讓兵士這麼死掉。”

諸葛亮沉聲道:“這是自然,所以還要等一等。”

“如果戰場上沒有出現變故,那我們此時投入兵力,可能要多死很多人。”

袁熙默然,只得將目光投向遠處。

袁譚此時也在觀望副城城頭。

他手中拿著的,是袁熙當初送他的唯一一副望遠鏡。

雖然他想過仿製,但之一沒有成功,工匠也不知道原理,照著其外形依樣畫葫蘆打磨,分毫不差,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仿造不出來,所以袁譚也無法在軍中推行此物,只能自己帶著。

他自然想不通,袁熙當初送的時候留了心眼,用了兩片材質不同,折光率不同,但外形相似的鏡片,袁譚找的工匠不明所以,自然仿造不出來。

但一副也夠了,袁譚如是想到。

他看對面副城之中,袁熙軍已經岌岌可危,心道自己這個二弟倒是沉得住氣,自己圍魏救趙,留了充足的的兵力等待其援軍出來,結果對方至今巋然不動。

既然如此,那自己便將副城徹底攻破好了,看你還出不出來!

袁譚正要下令,再度投入三千兵士,卻現岑璧那一路,突然亂了起來。

他定睛一看,竟是昌豨和相救自己的部下匯合了,但他也是悍勇,不退反進,竟是直接對著岑璧殺了過去。

岑璧本就身上有傷,見昌豨想要和自己過來拼命,為了穩重起見,也是節節敗退,登時不出現了不支的頹勢。

袁譚見了,搖了搖頭,讓人領兩千兵去支援岑璧,此時卻見張勳的副城城頭,己方兵士已經登了上去,大聲歡呼起來。

袁譚頗為意外,這麼快城池就告破了?

一旁郭圖出聲道:“可能有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