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擊天下 第267節(2 / 2)

但是,偌大一座城池,被匈奴人為主的雜胡們一把火燒掉了四分之一,司馬珂自然不會就此姑息。否則的話,城中十幾萬的雜胡,若不予以鐵腕治理,以後不知還會鬧出什麼事情來。

鄴城的局面一旦穩定下來,就沒有人在敢搗亂。庾翼藉機開始出動兵馬,明察暗訪,揪出了縱火和鬧事者三千多人。其中那些縱火的重犯五十多人,全部斬首。那些協助提供引火之物,搬障礙物等的從犯,則一律判苦役三年。

五十多顆人頭,鄴城東門之外的行刑臺上,當著數以萬計的漢人和雜胡的面,被雪亮的鋼刀斬落,深深的震懾了城內的雜胡。

司馬珂和晉軍原本就被羯人妖魔化,兇名赫赫,一進城又斬了幾十顆人頭,使得城內的雜胡們,一個個對晉軍更是充滿了敬畏,進而又對所有的漢人充滿了敬畏。

鄴城之內的漢人們,不但被羯人欺凌了數十年,就連雜胡們都敢欺負他們,此刻終於揚眉吐氣起來。近二十萬的漢人,在士族的組織之下,在城內張燈結綵,載歌載舞,進行了持續數日的狂歡。

…………

大火之後,接連又下了幾天的大雨。隨著城內漸漸的平靜了下來,就連那接連幾天的大雨,都顯得小了許多。

雨水將城內的街道沖刷得乾乾淨淨,只剩下西門那那黑壓壓的一片斷壁殘垣和焦屍,昭示著這場大火的殘酷。

從西門一直到鄴城中大街,到處都是焦黑的屍體,甚至許多屍體都燒去了大半截。許多百姓在晉軍的組織之下,開始收拾和整理羯人的屍骨,避免發生瘟疫。

西門左近,街道之上,劫後餘生的百姓雖然沐著小雨,依舊面帶喜色的在晉軍的帶領下抬著屍首出城安葬,這些屍首將是疫病的根源,必須趁早掩埋在城外頭。

叩嗒嗒~

一隊晉軍騎兵城中疾馳而來,馬背上的晉軍個個身穿黑色的鎧甲,手執元瑾破敵刀,腰挎弩箭,騎兵群中一杆大旗,上繡“大將軍司馬珂”幾個大字,在風之中獵獵招展,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司馬珂在眾將士的簇擁之下,率著兵馬巡視著鄴城的街道,見得城內的秩序井井有條,不禁對庾翼大為讚賞。不管他與庾家以往的恩怨有多深,終究已是過往。庾翼並非小氣之人,而且心中素有大志,兩家之間的恩怨算術就此揭過了。

就在此時,追襲羯人的騎兵也回來了,帶著張貉的人頭,還有幷州刺史張平的歸順的書信。除此之外,還迎來了一員虎將。

原來,在那天上黨郡之戰時,張貉眼見自家的騎兵即將被斬殺殆盡,不再顧及部曲,私自就潛逃而去。

奈何城頭上的張蠔看得真切,當即便率兵出城,將張貉攔截住,只是一個回合,就將張貉斬首,然後獻給了周琦。

張蠔經過這一戰,對晉軍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加之又都是漢人,自是心中已經生出了歸順的心裡。之前張平已經在張蠔面前流露出了歸順晉軍的心思,故此張蠔便挽留了周琦等人數日。然後派人數百里加急,飛馬傳報晉陽,將晉趙之戰的情況說了個清楚。

張平收到了張蠔的信之後,當即便應諾了張蠔的要求,同意歸順大晉,同時親手寫了書信給司馬珂表達自己棄暗投明的想法。

張蠔在書信之中,除了勸張平歸順大晉之外,又表達了另外一個想法,就是想要加入晉軍,跟隨司馬珂征戰和北伐羯趙。

張平知道張蠔勇冠三軍,武勇過人,守在沒有戰事的上黨郡,的確有點埋沒。若是在司馬珂的麾下,必然能大放異彩,故此滿口答應了,當即另派了將領前來鎮守上黨郡城。

在張平看來,張蠔終究是自己的養子,一旦在北伐之戰中建功立業,對自己是大有裨益的。而且藉機搭上了司馬珂這條線,對於他來說,至少他這個幷州土皇帝的位置是安穩了。

司馬珂對張蠔之名,在穿越之前也早已有耳聞,畢竟是史書上的萬人敵,又被人列位兩晉南北朝的十大猛將之一,與鄧羌齊名。此刻能得此猛將加入麾下,自是十分的高興。

而司馬珂的大名不只是傳遍了河北和幽燕之地,同樣傳遍了幷州之地。而張蠔同樣早已久仰司馬珂的大名,並以之為偶像。

在鄴城的東門,張蠔在周琦的引領之下,終於見到了他的偶像,威震華夏的大晉大將軍、西陽王殿下。

當張蠔看到司馬珂時,不禁驚得目瞪口呆,在他的想象中,威名赫赫,天下所望的大晉大將軍、西陽王司馬珂,怎麼也應該是三十歲以上的威風凜凜的大將,萬萬想不到面前這個看起來比他大不了幾歲,面如冠玉,俊美得不像話的青年,便是大名鼎鼎的西陽王殿下。

張蠔推金山倒玉柱,便要跪拜下來,司馬珂急忙向前一把扶住:“不必多禮!”

兩人一個求才若渴,一個慕名相投,寒暄了好一陣才作罷。

第402章 密謀

薊城,幽州治所。

也是代王石鑑的行轅所在地。

石鑑乃石虎第三子,在石虎諸子之中,各方面能力都是中庸,既不冒尖,也不算差的那種。原本按照繼承順序,石宣被殺之後,他應該才是儲君。但是石虎擔心年紀大的兒子迫不及待的等著他死好登基,故此立了年幼的石炳。

不過,石鑑能力雖然中庸,但是心眼並不差,他自知在朝中與石虎其他兒子相鬥,未必有好下場,索性主動請纓,鎮守幽州之地,遠離羯趙的政治中心,也就遠離了鬥爭旋渦中心。

這些年來,又幸得部將冉閔英勇善戰,把慕容鮮卑死死的堵在長城之外,石鑑也做了個快活的幽州王。正所謂山高皇帝遠,幽州之地遠離河北,這些年雖有戰事,都被冉閔擺平,就算是石虎也管不住他。石虎偶爾想起這個兒子,也是褒獎一番。勝仗雖然是冉閔打的,但是功勞卻是代王石鑑的。

尤其是這兩年,幽州的形勢一片大好。慕容燕國橫掃段遼和宇文鮮卑部落,很多鮮卑人不忿慕容鮮卑的霸道,不願待在慕容燕國,紛紛越過長城,投奔幽州。再加上石虎在河北的暴政搞得民不聊生,又有很多河北的漢人逃到幽州來。這樣一來,幽州的人口增長了不少,將近兩百萬人,在這個千里無雞鳴的華夏之地,算是人口較多的一州了。

對於石鑑來說,也算是較為滿足了。尤其是聽到在南面的諸兄弟,不是戰死在南晉大將軍司馬珂手裡,就是死在自相殘殺之中,心中更為慶幸不已。

此時已是秋季,薊城之內,落葉繽紛。城外更是草木漸枯,一片荒涼。

薊城南門,一輛華麗的馬車,在上百名騎士的簇擁之下,緩緩的駛來,引起了城門口的守軍的注意力,紛紛朝那馬車望來。

在幽州之地,騎馬入城的不在少數,但是乘馬車的已經稀少了,像這種裝飾精美的馬車更少。

馬車簾幕一掀,卻是一個文士模樣的中年漢人露出來。

這個中年漢人臉型圓胖而白皙,氣色保養得相當不錯,頜下的鬍鬚打理得一絲不亂,根根透風,一聲華服,倍顯雍容華貴的氣質。

那中年漢人,抬起頭來,望著前面城門上“薊城”兩個大字時,終於輕輕的吁了一口氣:“總算到了。”

來者正是石虎的特使,羯趙的中書侍郎李松,奉石虎之命前來傳旨,令石鑑立即派冉閔率三萬兵馬前往河北,拱衛都城襄國安全。

一行人在門口交接過文書和符傳之後,進入了薊城,前往代王府,拜見石鑑。

代王府大堂之上,石鑑親自接見了李松。

石鑑和李松當年在襄國的時候,也頗有往來,私交不算很密切,但是也不差,也算是老熟人了,加上李松又是天王特使,自是十分隆重的接待。

當他看完李松呈遞上來的聖旨之後,眼中露出了奇異的神色,對李松道:“父王有旨,孤豈能不遵,還請特使放心。孤立即派人前往漁陽,傳令鎮北將軍石閔,即刻出發,奔赴襄國。鎮北將軍武勇無敵,區區司馬珂何足掛齒,大軍一到,晉軍當望風而逃,退回江南。”

李松皮笑肉不笑的打了個哈哈,笑道:“那麼在下,就等著鎮北將軍的兵馬,一併回襄國,否則天王陛下那裡,無法交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