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擊天下 第239節(2 / 2)

而紙張除了傳統的蔡侯紙之外,還有江南人張茂發明的嫩竹紙,雖然價格也不便宜,但是也並非極其價格高昂之物。

唯獨這筆,卻非尋常百姓之家可有的。一枝毛筆,製作不簡單,不但材料珍貴,而且製作工藝也極其繁雜,工藝要求極高,價格自然也不菲。

而且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除了紙,其他三樣都是用來寫字的,就算你擁有了一枝毛筆,還得買墨和石硯,要寫個字極其麻煩。對於普通百姓之家來說,就只能想想而已。

但是這炭筆不但材料成本低,製作工藝也極其簡單,不及毛筆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書寫還極其方便。對於尋常百姓來說,一些家窮志堅的少年,可以連紙都省去了,在木板上,在牆壁上,甚至在石頭上,都可以直接提筆書寫。

有了活字印刷書,大大增強了文化的傳播,可以說是撬動了士族的基石。而炭筆的發明,則是寒門和百姓家的子弟,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識的神器。

司馬珂可以想象,一旦炭筆得以廣泛推行和傳播開來,就將出現放牛娃、砍柴娃在幹活之餘,用炭筆在木板上、石頭上、巖壁上,練字、學習,終成一代大家的勵志故事和佳話。

不但眾太學生幕僚們,歡呼不已,長史王悅更是忍不住讚歎道:“此物真乃神來之筆也,大將軍真神人也!”

側廳巨大的歡呼聲,也驚動了大堂內的王曦,她忍不住放下手中的奏摺,走到側廳之中,當她看到司馬珂手中的炭筆,以及那白紙上的兩行字時,頓時明白了過來。

王曦望著司馬珂,眼中頓時露出了複雜的神色,有仰慕,有愛憐,更有一些深邃的東西。

比起粗線條的兄長王悅,王曦心思更為細膩一些。

從司馬珂設立郡學、發明活字印刷術、重用寒門士子、限田、軍功授田等一系列的措施,再到現在的發明炭筆,這個蘭心蕙質的女子,也深深的感覺到了司馬珂這些舉措,彙集在一起,就是在打壓和弱化士族的勢力。

只是,面對面前的炭筆,除去個人情感,她也不得不佩服司馬珂的別出心裁。這個男人不但俊美得令人發痴,還擁有一顆玲瓏剔透的心。從一品翡翠豆芽、蓬萊白玉豆腐、瑤池玉液瓊漿,到仙豆和仙薯,再到活字印刷術,然後到現在炭筆,司馬珂腦袋裡的智慧似乎無窮無盡,如同帶著寶盒來到人間的仙童一般,令她深深的為之迷戀,不可自拔。

然而,當她看清楚司馬珂寫的那兩行字之後,愣住了。

王曦自幼博覽群書,看到這兩句從來沒見過的詩句,心頭忍不住又為之震撼。

雖只兩句,卻是那麼的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豪放、灑脫以及氣節。

這是借詩言志麼?

………………

炭筆的製作方法,原本就極其簡單,選材也低廉和容易。眾太學生幕僚詳細的記錄好炭筆從備料、選材到製作的整個過程,包括一些細節,彙整合一個小冊子,名曰《筆經》。

《筆經》經過整理之後,很快就發放到了各州各郡,而且眾太學生幕僚,還奉命出差到各州郡,親自傳授炭筆的製作方法。

其實,司馬珂完全可以自行組織一批人,成立炭筆製作工坊,進行炭筆的製作和銷售,也是可獲得不菲的利潤。只是從他現在的高度和立場來說,這些蠅頭小利,遠遠不足與炭筆帶來的政治效益相比。

他將炭筆的製作方法公之於眾,利用民間群體的力量來推廣,遠遠會比他自己費心費力的來製作的效果好的多。

果然,各郡縣的一些商人,很快就聞到了商機的氣息,開始成立炭筆製作坊,批次製作炭筆出售。

有了商人的介入,炭筆的傳播速度更是出乎了司馬珂的預料之中。很快,炭筆製作坊,便形成了柳枝採買、柳枝燒炭、竹子和細繩材料採買、炭筆製作手工坊、炭筆銷售商鋪等一條龍的製造銷售體系。

這種批次集中製作,成本極低,故此一枝炭筆的價格,也並不貴,大部分地區的售價都維持在一枚新錢兩枝或者四枚五銖錢一枝。對於絕大部分百姓來說,擁有一枝炭筆,並不是難事。

最先批次使用炭筆的,還是各州郡的郡學。因為炭筆不但價格低廉,而且書寫也極其方便,加快了寫字和學習的速度,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各郡學的學子和老師們,懷著對司馬珂的敬仰之情,掀起了一股練習硬筆書法的狂潮,許多士子們,開始鑽研炭筆書法,甚至出現了類似瘦金體的硬筆書法。

只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各校舍的牆壁上,也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炭筆字。雖然郡學也免費提供紙張,但是紙張的數量終究有限。那些學習刻苦的寒門士子以及黔首家的學子,有了炭筆之後,不再侷限在白紙上寫字,牆壁上也成了他們書寫之地。

就在江北的官員、士人和百姓們,紛紛為司馬珂發明的神來之筆而驚歎時,司馬珂又馬不停蹄的開始了新的發明。

第365章 天不生殿下,萬古如長夜

洛陽城郊,一家農戶院子。

大院之內,一群年輕的太學生幕僚正圍著一圈,前面的跪坐在軟塌之上,後面的則站著,排列得整整齊齊。

每個幕僚手上都拿著一塊方方正正的木板,木板上則釘著厚厚的數十層紙,這是大將軍府特意製作的記事板,專供幕僚和前來議事的官員將領記事。

而他們手中的筆,也不是毛筆,而是炭筆。

眾太學生幕僚一個個滿臉興奮和激動的神色,他們知道屢屢發明新奇事物的大將軍,此番又要給他們帶來新的發明創造。

圓圈的中間,司馬珂正指揮著一群百姓在忙活著。

司馬珂讓百姓們選出一堆個大的紅薯洗了乾淨,然後用菜刀一陣猛剁,剁成了一堆碎碎的小塊。大概剁碎了三百多斤的紅薯,幾張蔑席上,剁成顆粒狀的紅薯堆積如山。

司馬珂又令眾百姓,用石磨加水,將這些顆粒狀的紅薯磨成了白白的紅薯漿。

沒錯,司馬珂要教他們製作的就是紅薯粉條。雖然在洛陽城裡,各世家大族醉生夢死,不但大魚大肉的,而且各種食物都比較多,但是在鄉下的農村裡,百姓們的食物卻極其單調。除了吃麵餅或者粟米餅,以及近年新增的紅薯、土豆直接煮食,或者烤食,或者蒸熟後烘乾作為乾糧,稀少再有其他食物。

即便是這些單調的食物,百姓們也吃不飽,經常餓肚子所以在百姓之家想要找個有點姿色的女子,其實還真難找,因為都是營養不良,面黃肌瘦的。

由於土豆和紅薯的到來,使得百姓終於解決了肚子的問題,紅薯和土豆堆積如山,但是百姓的食物依舊極為單調。故此司馬珂開始著手教百姓們如何將紅薯和土豆做成多種食品,使得食物多樣化。

院子中間搭了個四腳的木架,一塊寬大的麻布吊在中間,麻布的四個角被系在木架上,司馬珂稱之為吊漿布,吊漿布的下面是一個大缸。

待得一百多斤的紅薯全部磨成白色的紅薯漿之後,司馬珂讓百姓們將白色的紅薯漿慢慢倒入吊漿布之中,那白色的漿液便從吊漿布里滲透了出來,流到了下面的大缸之中。直到流乾淨之後,司馬又讓加了兩次熱水,將白色漿液濾乾淨,再將剩下的紅薯渣用大筐裝了起來,並告訴百姓這些紅薯渣可以用來餵豬。

一百多斤紅薯磨成的紅薯漿全部濾乾淨之後,便放在大缸之中,靜置沉澱,司馬珂吩咐百姓們用木蓋蓋好大缸以防止灰塵泥土掉入,通知眾人各自散去,第二天再來繼續觀學習。

到了次日,眾太學生幕僚便早早的來到了城郊的農家大院,等候司馬珂的到來。眾太學生知道這紅薯是個神物,畝產在五千斤以上不說,而且味道甜甜的,能煮著吃,也能烤著吃,比吃白米飯或者麵餅味道還是要好的多,而且還能做成紅薯幹當做乾糧。

他們知道的也僅如此,畢竟紅薯並不是他們的主食,那玩意初次品嚐幾次味道還是不錯,吃多了就不覺得如何,終究不如酒肉味道好。但是,從司馬珂的行動來看,很顯然又在開發新的食物。有了一品翡翠豆芽和蓬萊白玉豆腐這兩個珠玉在前,眾太學生幕僚心中也是充滿了期待。

缸裡濾幹後的紅薯漿靜置了一個晚上之後,白色的粉末都已沉澱了下去,上面的水變得比較清,司馬珂讓百姓們將外面的水倒乾淨,便露出缸底小半缸的白白的糊狀物來。

司馬珂帶來的紅薯種,都屬於那種紅皮白心的紅薯種,出粉率極高。他讓百姓們用勺子、鍋鏟或者手將紅薯粉鏟將那些白色的糊狀物撈出來,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簸蓋裡,為了不讓其沾在簸蓋上,下面還墊了一層布,白色的糊狀物便全部攤在麻布上。

此時正是雖然早上和晚上比較冷,白天還是豔陽高照,司馬珂讓百姓們晾曬幾天,等到那些糊狀物曬乾之後變成粉狀了,再敲碎收集起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