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擊天下 第246節(2 / 2)

因為司馬珂的到來,歷史已經變得面目全非。歷史上的這一年,司馬衍已經駕崩兩年,司馬嶽也即位兩年,而且在這一年駕崩。而此時的司馬衍尚在帝位,司馬嶽還在眼巴巴的等著繼位。

歷史上這一年,石虎下令於靈昌津造橋以通黃河。先派人採集石塊放置河中間以結連兩岸。但石塊投入水中輒被水流沖走,前後用五百餘萬工,但橋卻尚未建成,石虎發怒,斬殺石匠而罷役。但是此刻的黃河南岸已經是晉朝的土地,自是也沒有石虎的造橋計劃。

雄心勃勃的慕容燕國,意欲染指漢土,卻在漁陽之戰被冉閔大敗,只得暫緩進攻幽州的計劃。

此時,關中的秦國,得到了從洛陽傳來的土豆種植之法,苻健如獲至寶,開始在三秦之地推廣種植,加之這幾年的休養生息,國力漸強。以致引起了西面的涼國的警惕,不過此時的涼國君主張駿身體逐漸欠佳,任命自己的兒子張重華為五宮中郎將、涼州刺史,同時迷通道家的玄幻之說,廣建道觀。

而此時的司馬珂,剛剛從黃河以北接收了二十多萬的流民,分別安置在洛陽、滎陽、陳留、濮陽、濟北、祝阿、濟南、樂安諸郡,令毛寶、庾懌、荀蕤和謝尚等人,全力做好流民的安頓工作,使之安居樂業。

他又從江南的荊州、南徐州等地,調來大船和兵船,出長江水道,到東海郡運鹽,然後再分成幾路。一路繼續走海路,售賣到沿海的會稽、永嘉、晉安諸郡一直到廣州;一路進入長江水道到京口而止,透過京口售賣到建康等內陸地帶,一路繼續沿長江前行,售賣到荊州,還有從荊州售賣到益州之地。

東海郡鹽場的海鹽,價格便宜質量又好,在江南乃至益州各地都受到了極大的歡迎,銷路極佳,又給司馬珂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為渡河北伐進一步提供了後勤保障。

洛陽的大學已經建成,由王猛的老師“華山仙翁”的黃義擔任。洛陽大學首批收取學生一百名,課程除了傳授經書之外,還設立了七藝的課程。所謂七藝,即在傳統的禮、樂、射、御、書、數之外,增加了一門課程,叫做“政”。

“政”的課程,主要講治國之策,包括如何發展經濟、農業、工業和軍事等,也包括與周邊其他國的國家關係探討,更包括了對現有的社會制度的討論。這一門課程只有一個授課老師,那便是年僅十九歲的王猛。

至此,王猛便身兼兩職,既要在司馬珂身邊聽用,參與一些機密大事的討論,還要去大學裡去給學子們講“政”。

大學的學習時間為兩年,每半年一次考試,合計四次考試。前面三次考試的成績佔總成績的60%,最後一次考試的成績佔40%。最後畢業得出來的總成績,再排定名次,作為日後任用官職的基礎。由司馬珂親自參與出題,由大將軍府派人監考,絕對不允許有作弊的行為。

大學畢業後,考試成績前三的,可以自行選擇右第六品以下的官職,而考試成績前10的,則可任用為右第七品的官職,前五十者為右第八品,餘者為右第九品。

其實,這已經是相當於變相的科舉考試。訊息一傳出去,在江北卻翻起了驚濤駭浪般的反應,各郡學、縣學的授課老師們,紛紛激動的將這個訊息在學館裡廣而告之,又引起了廣大學子的歡呼聲。

長期以來,晉朝的官吏選拔制度一直是九品中正制,最開始的九品中正制還會透過中正官考察一個人的名聲、品德、學識等然後再評定資品,資品高的則為官,但是到後來資品的評定就只是比家世的顯赫程度,寒門被壓制得死死的,幾乎沒有出頭之日。至於黔首,連字都不認識,根本就不在考慮之中。也正因如此,在朝中為官為將的,都是出自大士族,朝政也便成了士族們的遊戲,爭來鬥去,輪流把控,皇帝反而成了擺設。

而司馬珂設立的大學考試取官,無疑是給了縣學和郡學裡的學子們一劑強心劑,也打響了破除九品中正制的第一槍,開始撬動士族門閥的統治基石。

由於當初北伐初始之時,為了讓司馬珂放開手腳北伐,司馬衍便已賦予了司馬珂任免江北右第六品及以下官員的權力,凡右第六品以下官員,可先行任免,再向朝廷稟報,而且這個稟報也只是走個流程,除非是惡名在外的,否則都會予以批准的。

既然司馬珂有任免右第六品以下官職的權力,透過大學考試選拔,只是他行使這項權力的一個手段而已,所以在綱常上也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而且因為任用的官職的範圍僅限於江北,對江南計程車族幾乎沒有什麼衝擊,而江北計程車族早就被司馬珂打服了,故此各方均沒大的反對意見。

經過兩年多的治理,河南四州全面進入了穩定繁榮時代,人口總數達到了六百多萬,相當於半個江南之地的人口。除去渡河而來的二十多萬百姓,過去的一年新生人口居然達到了百餘萬。整個河南之地,如同重生一般,煥發了勃勃的生機。

而從江南運來的第二批阿拉伯戰馬也在年初即抵達了洛陽,這樣一來,背嵬騎便擴充到了五千鐵騎。至此,司馬珂手上的重甲騎兵,無論是從裝備和戰力,還是從兵力數量來看,都足以與石趙最後的精銳之士——黑槊龍驤軍匹敵。

司馬珂開始正式與諸將討論渡河北伐,一舉消滅羯趙的軍事計劃。

第374章 渡河北伐

兩年期間,北伐軍將士們,除了農忙之時參與屯田,平時都是吃飯、睡覺、練兵,這些習慣了征戰的將士,早就摩拳擦掌,等待著新的征戰。

尤其是新軍功制度出來之後,很多有功將士都分了不少土地,更是令大家振奮不已。以前當兵,只是為了一條活路和找胡人復仇,現在當兵又多了一層新的意義。

凡是參與了北伐的將士,最低者也分配了兩畝地,而且全部記錄在冊。大部分田地已按照就近原則,已發放給其家人耕種。有的已經沒有了親人,則由官府統一管理,待得其退役之時,即可到官府領取並進行耕種。

在此兩年期間,司馬珂又清退了一批年齡超過四十五歲的老兵合計約萬餘人,退役的老兵除了分有田地之外,還每人發放了五千錢的退役安家補貼。

也有舉目無親且一些習慣了軍旅生涯的將士,強烈要求繼續服役的,則根據其年齡和體力狀況,安排繼續作為戰兵或者轉為輔兵。

過去的一年之中,光賣鹽的收入就達一億五千萬多錢,京口互市每年的收入約五千萬錢,光這兩項的收入就達兩億錢。南徐州、南豫州、荊州、益州這幾州的賦稅收入,除了上交給朝廷的部分,以及維持各州的官員薪俸和其他正常運作費用,其餘的也用來補貼江北。而且不征戰期間,將士們也在農忙時屯田,糧米足夠自給,所以司馬珂手裡的錢糧已經完全足夠支撐一場傾國之戰。

之前每次的大戰,司馬珂都選擇在秋季,因為這個時候秋收已畢,不耽誤大家屯田耕種。同時,發生戰爭的地區的百姓也會四處躲藏和奔逃,也影響耕種。但是如今他手裡錢糧富裕,也有足夠的實力去養活新佔領的土地上的百姓,所以這次決定選擇在春耕之後出戰。

而且,胡人也不喜歡春夏之際打仗,第一因為太熱了,第二因為冬季戰馬掉膘要到秋季才能補回最佳的狀態,第三則是因為秋天是收穫的時節,可以“因敵就食”奪取敵佔區的糧草予以補充,避免了運糧之苦。

司馬珂此刻手中兵精糧足,戰馬也喂得肥肥的,故此這一次,他決定選擇春夏相接之際出兵,以打羯人個措手不及,同時也防止鮮卑人搗亂。因為小冰河時期剛剛過去不久,整體天氣還是相對較冷,到了冬季渤海會結冰,若是與羯人鏖戰時間久的話,鮮卑人可能趁機派騎兵跨海而來,突襲和劫掠青州。

但是,黃河天險,成了阻礙他北伐的巨大障礙,渡河北伐,若是沒有糧草輜重的運輸跟不上,則打起來將會極其艱難。畢竟河北都是漢人的土地,他不能“因敵就食”,像胡人以劫掠和破壞式的戰鬥方式去打羯趙所佔之地。

要想渡河,必須要有足夠數量的船隻,用來運兵和運輸糧草輜重,而且要在九月枯水季節之前運輸足夠的糧草。否則的話,他就會像歷史上的桓溫第三次北伐那般,最終河道水淺,運輸不暢,最終糧草不繼,在枋頭退兵,又被鮮卑人趁機追襲,最後大敗。

為此,司馬珂在年初之時便已向江南調船。他讓紀睦把荊州能調動的船隻包括戰船、貨船全部調入黃河水道。當年李壽南下入侵之時,也被繳獲了不少的戰船,加上那時各士族為了支援抵抗夔安的大軍南下,捐助了不少的戰船和貨船。

但是,司馬珂知道,這次征伐戰不比當初的主場防守戰,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傾國之戰,所需要的糧草物資極其巨大,這些船隻依舊不夠。

司馬珂又讓庾翼發動黃河和荀蕤發動黃河南岸的漁民,讓他們將漁船貢獻出來協助大軍運輸物資,並由官府支付費用。好在這兩年之間,不少黃河北岸的漁民也紛紛奔投到黃河南岸,沿岸的漁民和船隻不在少數。眾漁民聽說晉軍要渡河北伐,而且協助運輸還給船錢,紛紛踴躍報名,如此一來,運輸的問題,總算得到解決。

…………

公元344年農曆4月底,休養生息了兩年的司馬珂,再次啟動了北伐的征程。

他令謝尚率北府驍烈軍自青州出兵,渡河攻打對面的樂陵郡,進而攻打渤海、平原兩郡,佔據河北東部地界,同時防止鮮卑人冬季渡海而來。

夏侯長則出兵進駐青州,以北府神策軍負責鎮守青徐兩州,內防士族藉機叛亂,外防鮮卑人渡海攻襲。

毛寶及天策軍依舊鎮守洛陽,除了防止內亂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防止關中的秦國趁機攻襲洛陽。

司馬珂親領鄧遐、周琦、荀蕤、王猛等人,率背嵬騎、羽林騎、北府虎衛軍合計步騎三萬餘人,渡河攻襲河北。

而他進攻的第一站,如同歷史上的桓溫一般,正是枋頭。

枋頭距離鄴城只有一百多里地。石趙的都城雖然還是定為襄國,但是鄴城如同陪都一般,石虎在此設立東西二宮,一年有小半時間住在鄴城。同時鄴城也是石趙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眾多,也是河北的經濟重地。

因為鄴城的重要性,故此石趙也是以重兵把守,駐守在此地的正是西羌大都督姚弋仲及兩萬多的羌人悍卒。

黃河南岸,文石津渡口,對面便是靈昌津。

歷史上的石虎曾在這一年,打算在黃河上架橋,將兩個渡口連線起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