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聯軍伐陳:為一丁點小事,齊桓公居然率聯軍討伐陳國?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公元前656年秋,魯僖公率軍返回魯國,重賞了公孫茲等一干隨行大夫,這個自然,我們不用多說了。

但魯僖公回國剛坐下來好好休息了沒多久,就接到了齊國的命令率聯軍討伐陳國。

陳國怎麼又要捱打了?這個魯僖公很清楚,因為陳國人得罪了齊桓公,準確一點講,是陳國人忽悠過齊桓公。

齊桓公是誰?中原諸侯聯盟盟主,當時春秋霸,誰敢忽悠他?

原來,伐楚聯軍自召陵班師途中,眼看著十餘萬大軍要經過陳國、鄭國這條來時的路線,這意味著什麼?鄭國和陳國都必須為沿途經過的聯軍提供必要的後勤保障服務啊。

但十餘萬大軍,這個後勤保障服務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當時陳國的執政上卿是轅塗濤,作為當家人,他就想方設法為國家減少開支了。

於是,他就建議齊桓公,聯軍如此威儀,在教訓了蔡國、服了楚國的基礎上,如果能夠東向途經淮水一帶東夷諸國,就一定會起到威服東夷的效果。

齊桓公好大喜功,當時就認定轅塗濤出了個金點子,採納了他的建議,下令大軍東折淮水。

轅塗濤這個金點子其實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而是鄭國大夫申侯最早跟他商議的,兩人倒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

轅塗濤為了在齊桓公面前表現一把,就把這個金點子送給了齊桓公,得到了齊桓公的賞賜。這下把申侯給氣壞了,這本是自己的主意,卻被轅塗濤給搶了去,這口氣實在咽不下。

於是,申侯也去見了齊桓公,提醒齊桓公,大軍遠道而來,將士疲憊,糧草不繼,宜儘快返回中原。如經淮水,萬一沿途東夷部落襲擊,必定損失慘重。陳國大夫轅塗濤獻策,無非是為了減少陳國負擔,卻給大軍帶來滅頂之災的隱患。

齊桓公恍然大悟,這才知道被轅塗濤忽悠了,下令逮捕轅塗濤,重賞申侯。

大軍順利返回中原後,齊桓公越想越生氣,派出一支齊軍,聯合江國、黃國等國討伐陳國。

陳國也非常不高興,總覺得這次你齊侯組織了這麼龐大的軍隊,卻畏畏尾,在楚國面前不敢有所行動,本來就對齊桓公的敬畏降了好幾個檔次。

這次又蠻橫霸道,轅塗濤不過是獻策於你齊侯,你齊侯認為不妥,那完全可以不採納,卻偏偏逮捕了他。這可是陳國的執政上卿,逮捕陳國執政上卿,相當於是教訓陳國。

所以陳國上下同仇敵愾,隨便你怎麼打,不服就是不服。

齊桓公這次組織包括齊國在內的三國聯軍,打了兩個月的陳國,陳國就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緊閉城門,隨便你攻城。

春秋時期,要打下一個城池的難度是非常大的,也往往是打下都城,就可以說是滅了國。陳國也並非很軟,所以齊桓公這次帶了江、黃兩國小弟,根本打不下來。

作為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齊桓公的火氣更大了。公元前656年冬,齊桓公命令魯國、宋國、衛國、許國、曹國,以齊國為,組建六國聯國,討伐陳國。

陳國見大家都來打自己了,再槓下去確實也沒好果子吃,那就認錯吧。

齊桓公見陳國認了錯,批評一頓陳國後,責令陳國以後必須乖乖聽話,然後將轅塗濤也釋放了。

有時讀春秋史料,讀著讀著就會笑。貌似國與國之間,就是現在的小孩子打打鬧鬧這樣,剛剛大家還湊在一起玩,結果一個不高興了,掄起拳頭就打。於是,雙方就打起架來。

一方看看暫時打不過你,就叫囂著“你等著,我去把我舅舅叫來教訓你”之類的。舅舅真叫來了,也不能把對方打死啊,只要對方認錯服輸,大家也就言歸於好。

公元前656年這一年,對魯僖公來講是忙忙碌碌的一年,而且忙的主要是征伐之事。從年初開始就參加聯軍相繼討伐了蔡國、楚國、陳國,有人要說了,當個國君真辛苦,那麼忙。

其實說起忙,當個國君倒真不需要很忙。除非是需要代表國家出面了,國君往往才出面。平日裡,國君往往是在寢宮裡的,他不需要象現在的領導那樣,每天都要應付大量的事,做大量的批示什麼的。

如魯僖公,從伐楚歸來後,接下來的伐陳,他就只需要派出卿大夫級別的人物去就行了,這一次,他派出的是公孫茲。這是他有意安排的,上次伐楚,他帶了公孫敖,即孟氏家族宗主。這次公孫茲呢,則是叔氏家族宗主。平衡國內勢力,是一個合格國君的基本套路。

參加聯軍討伐他國,往往是給予派出去的卿大夫以戰功,從而給予他們賞賜,如人口、封邑等。現在的魯國,季友為執政上卿,權大勢大。魯僖公雖然知道季友的季氏家族對自己是忠心耿耿的,但他仍舊需要扶持孟氏和叔氏兩大家族。

接下來魯僖公要做的事,就是作為國君的法定職責,祭祀。

在春秋時期,主持國家層面祭祀的,唯有國君,個人的祭祀,只許祭祀自己的先祖。而且,國君幾乎是每個月都有祭祀,其中每個月的初一,是國君真正要忙的一天。

這一天,魯僖公先得告祭。宋朝文學家6遊有一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講的就是一種告祭。

魯僖公的告祭,是在每月初一,殺一隻羊赴太廟,向列祖列宗請願,告訴列祖列宗,一個月又要開始了,不肖子孫魯申的工作也將開展,希望祖宗保佑自己這個月諸事順利。

告祭完後,魯僖公就開始正式辦公。這個辦公,就是在初一這一天,聽取公卿大夫們的上一個月的工作彙報,以及本月的工作計劃。

如今許多單位往往在每個月初,就安排這項工作。

聽取了工作彙報後,魯僖公就帶著公卿大夫們登上高臺,遙觀天象,讓負責天文星象的官吏初步判斷一下本月是否可能有災,然後命人記錄下來。

這就是魯僖公日常生活中最忙碌的一天,每個月初一。

這一天忙完後,魯僖公就無所事事了。這也是對國君的要求,你國君就把祭祀這樣的大事給做好,別出差錯。然後就是需要你國君擔當的時候,你得出面,如參加諸侯國盟會,朝見天子等。

除此之外,你國君就吃喝玩樂睡覺造人好好休息就是,別違反禮數就行。

就這樣?是的,春秋時期,諸侯國君就這樣,天子也這樣。國家那麼多事,都有分工,公卿大夫各司其職,你國君也好天子也好,別過於插手干預,否則要亂套的。

其實想想,這還真的是挺合理的。因為唯各司其職,方能體現專業,專業才科學,科學才有效率。你當國君的,不見得都懂。既然不懂,那就放手讓下面的人幹就是了。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