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三起三落:保持著足夠清醒頭腦的柳下惠,官場上卻屢屢受挫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在臧文仲的再次推薦下,公元前687年,柳下惠官復原職,擔任上大夫士師,這個時候的柳下惠,已經34歲了。

34歲的年齡,正是大有可為之時。柳下惠確實也做到了在其位謀其政,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履職勤勉。很多人相信,柳下惠一定會繼續得到提拔重用。

但是,有人卻貌似故意要搗亂柳下惠的仕途,這一次不是魯國人,而是齊國人。

公元前686年,齊國又出大事了,先是強悍的齊國國君齊襄公被弒,接下來自立為君的齊前廢公又被國人殺死,魯國就這樣,直接捲入了齊國這場激烈的內部權力鬥爭。

當時魯國全力支援了流亡在魯國的公子糾,努力幫助公子糾回齊國繼任齊國國君,這與在莒國流亡而搶先回國即位的齊桓公結了大怨,齊魯兩國立即從聯姻盟國變成敵對仇敵。

公元前685年,齊魯爆乾時之戰,魯國不幸戰敗。在齊國重兵壓境下,魯桓公無奈求和。

當時,根據齊國要求,魯桓公被迫處死公子糾,並將當時追隨公子糾的管仲、召忽逮捕並遣返回齊國,交齊桓公處置。

柳下惠就表示了反對意見。當時柳下惠的意見是,管仲、召忽乃當世大賢,應值得尊重。齊侯要求處死公子糾,那是他們兄弟間互相爭位的必然結果,但不能涉及到忠心侍奉其主的管仲和召忽。

乾時之戰,魯國師出無名,主動討伐齊國,故遭敗績。現在公子糾已死,齊國若再逼迫魯國,那是齊國師出無名,魯國根本不用怕。

如果魯國按齊國要求遣返管仲和召忽,那將導致今後無賢人敢流亡魯國,即魯國無信於天下賢才,這對魯國大不利。

“主公,臣以為,遣返召大夫和管夷吾,這定不是齊侯本意,乃有人故意給咱魯國設的套,以達到讓魯國失信於天下賢才的目的。”柳下惠對魯莊公道。

當時柳下惠慷慨陳詞,而剛剛從乾時戰役上撿回一條命的魯莊公本就有火沒事,現在好不容易齊軍統帥鮑叔牙提出只要魯國殺了公子糾,遣返管仲和召忽即可退兵,你季禽卻想當然拒絕齊軍條件,一旦鮑叔牙怒,命齊軍攻打曲阜,曲阜能守得住嗎?要亡國了,知道麼?

見魯莊公不聽,柳下惠急了,再三懇求魯莊公不要行無信無義之為。最後終於把魯莊公惹火了,下詔免了柳下惠的職。

就這樣,柳下惠第二次被罷官。

回到家裡的柳下惠也不灰心,他就繼續讀他的書,治理自己的封邑,貌似這一次被罷官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了。

遣返齊國人的事,結果我們都知道,召忽不願回齊國,當場就自殺身亡。而管仲回到齊國後,居然被任命為相國,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幫助齊桓公成就了春秋霸業。

尤其是當時柳下惠認為,如果齊軍敢再進犯魯國,師出無名必遭敗績。結果兩國於公元前684年爆的長勺之戰,果然魯軍大勝。

想想看,如果當時魯國頂住壓力,重用已經在魯國的管仲,管仲不是在齊國推行改革,而是在魯國推行改革,那春秋江湖會不會是另外一種景象呢?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柳下惠也繼續過著自己的日子。結果過了四年,魯莊公終於想起了柳下惠,他其實一直很後悔當時沒聽柳下惠的話,後悔放跑了天下第一大能臣管夷吾。

“把季禽召回來吧,官復原職。”魯莊公下了命令。

柳下惠第三次出仕,繼續擔任上大夫士師。這個時候的魯國,面臨著來自齊國的巨大壓力。那位在長勺之戰中幫助魯桓公打敗齊軍的曹劌貌似就曇花一現,為魯國拼殺疆場的是大夫曹沫,但曹沫卻是個常敗將軍,與齊軍一連三戰,均告敗績。

當時齊桓公已經在管仲等人的輔佐下,國家實力迅提升,曾經山東大地齊魯兩雄相爭的局面,完全成了歷史。魯莊公無奈,只好向齊國低頭。

公元前681年,齊國和魯國在柯地召開盟會,兩國訂立同盟條約。誰料,就在這個會盟現場,魯國大夫曹沫居然劫持齊桓公,逼迫齊國歸還侵佔魯國的城邑土地。

最後,齊國作出了妥協,歸還了土地。魯國貌似在這次盟會中得到了巨大利益,曹沫為魯國作出了不朽的功勳。

回國後,朝堂上,魯莊公興奮異常,重賞曹沫。

誰都覺得國君應該重賞曹沫,曹沫更是得意洋洋。此時,柳下惠卻提出強烈的反對意見。

柳下惠道“主公,魯國取得失地,並非是透過會盟和談得來,亦非是師出有名討伐得來,卻是會盟現場劫持齊侯強迫得來,此乃大國失信之為。大夫曹沫私自行動,置國家信義於不顧,使魯國從此被列國諸侯所看扁。臣以為曹沫不但無功,反而有過,應受到懲處!”

啊?你季禽腦子進水了?你口口聲聲說要講什麼國家信義,但信義講來講去,能把寡人的失地給講回來嗎?齊國這些年幾乎年年侵略魯國,寡人卻束手無策。曹沫如此有膽色,完全不顧個人性命安危,劫持齊侯,不但替寡人出了這口鳥氣,長了魯國威風,更是令齊侯屈服,歸還全部侵佔魯國的土地。這樣的功勞,舉國上下誰不認可誰不讚譽?偏偏是你季禽,居然說要懲處曹沫,你就是羨慕妒忌恨吧?懲處,好哇,寡人就懲處一下。

魯莊公很火大,他也不跟柳下惠多講什麼,當場下詔,免去柳下惠士師之職。就這樣,柳下惠再次被趕出了魯國朝堂。

柳下惠沒有多說什麼,他認為自己沒有錯。國之信義無價啊,數百年來,魯國能夠與齊國抗衡,其中之一正是魯國堅持著大周王朝宗邦諸侯應該看重的國家信義。

但是,這次柯地會盟,魯國居然使用了下三濫的手段謀取了土地,這實在是太短視了。

事情真如柳下惠所想的那樣嗎?

是的。魯國這個傳統的禮義大國,居然在隆重的柯地會盟中以下三濫的手段謀求利益,後來被列國諸侯所看不起。曹沫劫盟,從長遠看,是大大有害於魯國。

這個大大有害,一是損害了魯國國家信義,二是成就了齊國國家信義。

齊桓公在會盟時差點被魯國的曹沫刺殺,結果不但沒有對魯國和曹沫實施報復,反而按自己的承諾歸還了魯國土地,列國諸侯都傳誦齊侯講信義。這樣的國家值得依附,於是,當初也不怎麼鳥齊國的一些諸侯國,如未參加北杏會盟的鄭國、衛國等,主動要求與齊國會盟。

所以,柯地會盟的細節後來傳將出來,非但沒有讓齊桓公有半點形象受損,反而越受到各諸侯國的尊重。因為當時的春秋江湖,所謂禮崩樂壞,人們對於“信義”的渴求就更為突出。

齊桓公是在受辱的情況下籤約的,但他沒有報復魯國,反而是堅定執行了盟約,雖然失去了幾個城池,卻建立了齊國的信義。而這種信義,為齊國真正稱霸春秋江湖奠定了輿論基礎。

從此,每次齊國召集諸侯會盟,不再是寥寥幾國,而是幾乎要求參會的諸侯列國都能參加會盟。如後來齊桓公主持鄄邑之會,幽地會盟,諸侯沒有不參加的。齊桓公主持陽穀之會,貫澤會盟等,連邊遠的國家都來參加。

最終,齊桓公建立了統一的中原諸侯聯盟,打出尊王攘夷大旗,南討楚北伐戎,九合諸侯,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這一切,先是基於一種列國諸侯對齊國的信義盛譽。這種信義,正是柯地的齊魯盟約開始建立起來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柯地會盟這段歷史,以取回了失地的形式給予了魯國最直接的國家利益,但損失了長遠利益。從此魯國完全被齊國壓制,眼睜睜看著齊國的國家實力一騎絕塵而去,再也追趕不上。

但那個時候,當整個魯國都沉浸在柯地會盟後的沾沾自喜中時,唯有柳下惠保持了清醒頭腦。

但是,柳下惠貌似不大懂什麼叫難得糊塗。他保持了清醒,卻丟掉了工作。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