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高雅外交:季孫行父和公子歸生,竟然用詩經搞重大外交?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魯文公很高興,那就快點回魯國吧,路那麼遠,順利的話,還可以趕到魯國過年。

魯文公和季孫行父離開晉國,急匆匆回魯國,途徑衛國時,衛成公早就等著了,魯文公向衛成公轉告了晉國的態度,衛成公感激不盡。

魯文公也不想多作停留,與衛成公客套一番後,就打道回國。誰想途經鄭國的棐邑時,卻現鄭國國君鄭穆公居然在等候著魯文公一行人。

鄭穆公熱情招待了魯文公,好酒好肉好禮物,宴會非常符合規制,那是一國招待諸侯的最高禮遇了。魯文公卻忐忑不安,不知這位鄭伯有何事,對鄭穆公道“鄭伯客氣了,寡人汗顏。本是無功不受祿,途經貴國,還幸虧貴國借道,這才不誤行程。此時還要承蒙鄭伯親自接待,實在過意不去。”

鄭穆公紅著臉,卻沒立即答話。季孫行父對魯文公小聲道“主公,鄭伯定是有事相求,卻不好意思開口,反正此去離國不遠,且安心接受鄭伯宴請吧,所涉之禮,自有臣在,主公不必擔心。”

宴會很隆重,席間,鄭國執政上卿公子歸生經鄭穆公批准後,專門向魯文公敬酒。當時宴會是有講究的,往往會安排一些節目。這次鄭國人安排的節目是吟詩,具體就是主人向客人敬酒,敬酒時吟誦詩歌,當然,這個詩歌也必須是來自《詩經》,你當場即興揮的可不能拿來敬酒時用。

鄭國執政大夫公子歸生向魯文公敬酒,並賦詩道“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這是一《詩經?小雅》的《鴻雁》一詩的第一節。鴻雁即我們所知的大雁,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以植物種子、魚、蟲等為食,平時群居在水邊,飛時一般排列成行,冬天則成群飛向南方過冬,是我們熟悉的一種候鳥。

當公子歸生吟誦第一句“鴻雁于飛”時,魯文公和季孫行父立即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這一節的原意就是,鴻雁在空中飛翔,多麼自由。但是我們卻流落在外,多麼可憐。我們就如同鰥夫寡婦一樣,鴻雁啊鴻雁,請你可憐可憐我們吧。

堂堂一國之君,向著另一國之君,表達這個意思,這是什麼意思?鄭國執政上卿公子歸生居然將鄭國比作鰥夫寡婦這樣的可憐人,將魯國比作是可以在天上自由飛翔的鴻雁!此時的鄭國,正需要得到魯國的同情可憐,希望魯國能夠幫幫鄭國。

鄭國,可是曾經的中原小霸。但是,自從鄭莊公去世後,鄭國陷入內亂,國家迅衰敗。接下來,在晉文公重耳流亡時不禮遇重耳朵。然後,在城濮之戰中,鄭國又站隊到了楚國,晉國取得城濮之戰勝利後,鄭國當然成了晉國的打壓物件。

後來,在晉文公的主導下,鄭國由親晉的鄭穆公為國君,鄭國算是全面歸順了晉國。按理,晉鄭兩國關係完全正常化了,但是由於晉國自晉文公去世後,迅與秦國交惡,再是戎狄武裝屢屢進犯,晉國根本無暇東顧中原。此時,楚國趁虛而北上中原,鄭國在遭到楚國多次暴揍後,無奈表示歸順楚國。

本來,晉國也是無可奈何,但現在晉國已經騰出手來了,看來是要開始經營中原了,鄭國感到了莫大的壓力。但是,晉國是有名的蠻橫諸侯,動不動就將某國諸侯給扣押,鄭穆公根本不敢直接去晉國朝見。

這一次,聽說魯侯朝見晉侯,一開始鄭國人也沒反應過來,但當得知衛國居然請魯國在晉國面前說了好話,晉國表示願意與衛國交好後,鄭國反應了過來如同幫衛國一樣,魯國當然也可以幫幫鄭國啊。

大家都有著相同的處境,又都是姬姓諸侯,四百年前就是同一個祖宗,魯侯又是有名的謙謙君子,應該會幫寡人這個的。鄭穆公這樣想。

想是這樣想的,但象衛國那樣,過於直白地提出請求魯侯幫忙,鄭穆公卻是不想做的。那怎麼辦?打啞謎吧,讓執政上卿公子歸生站到前面向魯侯表達寡人的心意,魯侯那麼聰明,一定可以明白。

這就是這次鄭國隆重招待魯文公一行人、鄭國政上卿公子歸生借酒賦詩的原因。

魯文公一聽就知道了鄭穆公的意圖,季孫行父更不要說,他是聽公子歸生吟了《鴻雁》第一句後就明白了。既然你鄭伯不親自出面,由卿大夫出面,那自己作為魯國卿大夫,根據外交對待原則,自己就得出面了。

自己出面,當然得弄清楚自己該如何表達國君之意圖了。國君的意圖很清楚,大家出來很長時間了,要早點回去過年,天這麼冷,別在路上磨洋工了。

你鄭國人的意思就是希望得到我們的幫助,不是我們不想幫助,而是現在不是時候。再說,你鄭國是公開投靠楚國的,與衛國的情況有所不同,這事不能直接答應。

當然,既然你公子歸生以賦詩來寓意,那自己也得賦詩以作答。對於禮儀、詩書之類的,季孫行父是相當自信的。

於是,季孫行父想了一想後,對公子歸生嘆了氣道“其實,不瞞大夫,寡君何嘗不是如此呢?”

然後,賦詩回道“四月維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寧忍予?”

這是一《詩經?小雅》的《四月》一詩的第一句。四月,即周曆四月,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六月。季孫行父想要表達的,就是我們離開魯國已經很長時間了。“四月維夏,六月徂署”說明時間已經過了好幾個月了,“先祖匪人,胡寧忍予”意思就是我們的祖先都等著接受我們的祭祀,難道你們就忍心讓我們的祖先因為沒有我們的祭祀而捱餓嗎?

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每年的第一天,包括魯國在內的列國諸侯,都要例行祭祀。古時人們篤信自己的先祖和人一樣,都是要吃飯的,否則要捱餓,雖不至於會餓死,但應該會餓成皮包骨頭,從而對後人怨恨,不再後人。而且,這個飯需要有人送的,具體形式就是後人要透過祭祀來實現。

公子歸生一聽就知道,原來你們魯國人想推拖啊。那不行,這麼好的機會放在眼前,自己不好好把握,那要讓國君失望的。那就再出一招吧,於是,公子歸生又故意懷著沉重的心情賦詩道“控於大邦,誰因誰極。”

這是出自《詩經?國風》中的《鄘風》的一句詩,意思就是我們確實有意向晉國示好,但不知要靠誰來牽這根線搭這個橋啊。

季孫行父是研習詩經的高手,再說當時可以讀的書也就這麼幾本,還有什麼不清楚的?鄭國人擺明了就是希望魯國來幫這個忙!

他看了看魯文公,魯文公也看了看了,最後點了點頭,季孫行父微微嘆了口氣,知道國君願意不辭辛勞為鄭國牽這根線了。當然,人家那麼含蓄,自己也應該有雅緻。

於是,季孫行父吟誦道“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這是《詩經?小雅》中《鹿鳴之什》裡的一句詩,意思就是戰車都已經準備好了,四匹馬都躍躍欲試,準備好了出,我們怎麼敢在家中安居?那就去吧,期待著一月能夠有三場大捷。

也就是說,魯國人和鄭國人透過對詩的形式,完成了一次重大外交事項,即魯國同意幫助鄭國赴一趟晉國,向晉國轉達鄭國願意歸順晉國的意思。

公子歸生是什麼人?一聽就完全懂了,頓時大喜,急向季孫行父和魯文公分別行了大禮。

鄭穆公也移步至魯文公面前拜謝,然後是魯文公回禮,

這應該是春秋時期記載較為具體的一次高水平外交活動,雙方都不直言何事,但用當時最高大上的引用借詩喻理的方式,達成了共識。

只是苦了魯文公一行人了,大家撥轉車頭,再次返回晉國,向晉靈公轉達了鄭國的態度。晉國人非常感慨,這位魯侯真是仁德之君啊,為了兄弟國家,不辭辛苦。

要知道,當時可沒有專機專列,魯文公親自赴一趟晉國,從曲阜至絳都,山高路遠,馬路又並非是水泥柏油的,要有多累就有多累。

有人要問,魯文公何苦呢?真的那麼國際主義?

這個倒也真的不是魯文公這個人有多仁義,關鍵是魯國在這些年裡,國際威望還真的不小,尤其是戰勝了長狄鄋瞞部後,許多諸侯都來魯國,朝見的朝見,聘問的聘問,這讓魯文公頓生一種大國擔當的感覺。

確實,如今魯國各方面如魚得水,日子過得不錯的。既然如此,有機會為衛國、鄭國這樣的兄弟諸侯做點事,又是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的,何樂而不為呢?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