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丘甲兵制:繼初稅畝後,魯國為何又要推行丘甲制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由於魯國參加了斷道之盟,並討伐了杞國,這讓齊國很火大。每個魯國人都感受到了來自齊國大兵刀鋒的寒氣。

先君宣公之所以病逝,其中一個原因是被齊國的壓力給壓死的。

為應對齊國威脅,魯國先是赴楚國求援。但大家都清楚的是,楚國因為楚莊王去世忙於國喪,根本不可能來幫助魯國。

唯一能夠幫助魯國的是晉國,魯國也派人出使過晉國,得到的訊息是令人振奮的。晉國表示不會放任齊國亂來,更會堅決保護好象魯國這樣對晉國忠心的小弟。

但所有的魯國人也都知道,晉國人是全世界最大的忽悠派,嘴上講得蜜一樣甜,但不能傻呼呼地將真將全部希望放在晉國人身上。

那怎麼辦?季孫行父一口氣採取了四大措施

第一大措施,再次派人出使晉國。這次派出的是大司寇臧孫許。臧孫許,卿大夫,世襲大司寇,臧氏家族宗主,魯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賢大夫臧文仲之子。

臧孫許赴晉國,肩負的使命有好幾個

一向晉國報告魯國先君魯宣公薨了,現任新君為魯黑肱,正在主持著國喪大禮,所以不能親自前來朝見晉侯。

當然,他不可能對晉景公報告說,現在的魯國國君為魯成公,因為所謂魯成公是必須等他去世後,後人給了他這個成的諡號才有的稱謂。

我們在讀一些關於春秋方面的書,有時會現作者不夠嚴謹,居然會出現“齊桓公您好”、“我們的國君楚成王派我來對你們說”之類的,真是啼笑皆非。

二向晉國報告魯國的東門氏家族因為曾經犯下殺嫡立庶的罪,被魯國人民給驅逐了。魯國的卿大夫班子成員,分別是誰誰誰。魯國堅定地跟著晉國尊王攘夷,奉晉國為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重申斷道之盟精神,為天下和平和大義作出貢獻云云。

三向晉國報告齊國的野心。齊國雖然口口聲聲說加入斷道之盟,但那是表面上的,晉國務必要堤防這個陽奉陰違的山東諸侯。前不久,齊國討伐了斷道盟國邾國,邾國被找殘了。而且,據可靠訊息,齊國正在聯絡南蠻楚國,意欲對中原諸侯不利,破壞中原諸侯聯盟國之間的關係,嚴重影響晉國的國際地位。

對了,魯國雖然已經作好了應對齊國入侵的準備,但魯國僅兩軍,軍事實力不足,一旦齊軍入侵,單靠魯國自身的力量難以自保,請求晉國務必為魯國主持公道。

魯國春秋史上,臧氏家族的大佬們口才都是一流中的戰鬥機,晉景公聽著頻頻點頭。

為了讓魯國放心,晉景公與臧孫許在晉國的赤棘舉行盟誓,而且是高調的盟誓,向全天下宣佈魯國是晉國忠實的盟友,誰敢欺負魯國,那就是在挑戰晉國,晉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

季孫行父對臧孫許此次出使晉國取得的外交成果非常滿意,但前面說了,魯國不能一味依賴晉國,魯國自己也得有具體措施。

這便是季孫行父果斷採取的第二項重大舉措丘甲制。

季孫行父一直在研究晉國如何保持了強大的軍事實力這個課題,他認為,晉軍的強大,除了軍事行動常態化,源源不斷的兵源也是一個重要基礎。

想當年,晉作州兵,保證了兵源,所以晉軍從原本的兩軍,擴大到三軍,甚至到後來還擴充到了六軍!

這六軍,由於實施的是州兵制,所以國家因此而耗費的軍費並不多,所以晉國一直保持了強大的軍隊。相反魯國,曾經也有三軍,但由於國庫匱乏,在魯文公時代居然還裁撤了一軍,剩下了兩軍。

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如何跟強敵玩?既然你晉國可作州兵,那咱魯國有樣學樣,就作丘甲。

公元前59o年3月,魯國全面實施丘甲制。

丘,指的是定居點,也可稱州、郊、遂、虛等,即有人口聚集的地方,但沒有城牆。對應的,是由圍牆圍起來的城、邑、都。

甲,即甲士,就是士兵。但這個士兵,跟晉國州兵制度計程車兵有所不同,魯國的丘甲,必然是帶甲計程車兵。這個帶甲,不單指穿著甲衣,還有武器、戰車、戰馬等!

於是,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理解,魯作丘甲,指魯國實施了在定居點徵兵和軍賦的制度。

我們在講晉國時,對晉作州兵作了詳細的解釋。關於國家徵兵,放到現在,貌似很好理解,服兵役是公民一項義務。

但春秋時期,參軍絕對不是什麼義務,而是一項權利,是一項僅僅由貴族階級才擁有的權利。這個貴族階級,主要的便是士和大夫級別的人,即國人。

也就是說,參軍入伍,當時是一種身份與權利的象徵,並不是你格鬥技能好、身體素質強,你便可以報名參軍。當兵是不報名的,而是點名的,被點到的,不是士大夫,便是都城裡的國人!

都城外的農民,住郊外的野人,那是沒有權利參軍的。也就是說,那些沒有被城牆圍起來的州、丘、郊、遂、虛等定居點上的人們,沒資格為國家而戰。

但隨著歷史的演進,戰爭的形式、目的、意義都生了重大變化。春秋江湖少不了戰爭,戰爭也少不了誰被滅了。而這個被滅,並非是這個諸侯國的全部被佔領了,而是僅僅指都城被攻破並佔領了。

所以春秋時總會出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史料往往會記載哪個國家被滅了,但過了一會兒史料又出現了這個國家的名字。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個國家的國人們到了另一個地方建立了一個都城,這便算是又建立了這個國家。

這便是周王朝分封制下的一個現象,因為分封的不是一大片國土,而是一個都城,以及都城外多少土地,僅此而已。大國百里,中國七十里,小國五十里,決定的是都城的大小。

初期的戰爭,沒有什麼邊境摩擦之說,而是進攻到都城了,才叫被侵略!

但時代不同了,象晉國這樣的大國,經歷多年努力,疆土擴大很多,尤其是滅了很多國家,象虢國、虞國、魏國等等,這些諸侯國原本都有都城的,都城往往都是繁華的。

外敵入侵,尤其是當時晉國所處戎狄地帶,已經不再將入侵點放到晉國的都城絳都了,此外晉國還有曲沃、翼城、屈城、浦城等等都是較大城市,戎狄騎兵呼嘯而來,隨便哪個城市都可以去搶掠。

隨著經濟展,甚至連城市都不需要去,去一些規模較大的定居點便可以搶掠!

軍隊的職責,已經不能僅限於保衛都城了,軍隊必須保衛整個晉國,那便必須保衛整個晉國的城市和定居點!這意味著,晉國需要更多計程車兵,如果僅僅靠國都計程車、大夫級別的國人來組成軍隊,那遠遠不夠用了,更何況,晉國自身也是一個侵略成性的國家。

那,現在既然有這麼多的都城和定居點,為何不讓這些地方的人參軍呢?所以,晉國的改革便是將參軍的權利下放到定居點上的居民!毛想想好了,這將會使多少人獲得這個權利?

州兵制度是晉國的國家需要,也是各定居點中計程車大夫們的需要,尤其是各城邑、各丘州上的大夫們,他們也渴望擁有自己的軍隊!所以,晉國的州兵制一公佈,全國積極響應。一時間,晉國興起了“參軍光榮”的徵兵熱潮,極大擴充了地方部隊,為後來晉國三大車兵兵團和三大步兵兵團的建立奠定了兵源基礎,也奠定了此後春秋江湖晉國數百年稱霸的基礎!

那是五十年前的晉國的州兵制,現在五十年過去了,魯國同樣面臨著兵源問題,那不也可以參照嗎?所以,魯國實施了丘甲制。而且,魯國不但考慮到了兵源問題,還考慮到了軍費問題。

不管如何,國家軍隊的數量增加了,軍費也得大把大把的增加。養軍隊是不容易的,不給士兵配套好武器裝備以及戰馬戰車,這樣的軍隊沒什麼戰鬥力。所以,季孫行父提出的丘甲制,必須實現增加兵源與保證軍費的雙重目的。

以丘這樣的定居點為單位徵來計程車兵,都不是直接由國家調配,而是由丘所在的貴族大夫負責日常管理。只有當國家有需要時,才正式編入軍隊。即這些人不是常備軍,也不由國家供養,只是在戰時臨時呼叫。

這意味著,魯國的國家財政,不需要負責供養這些士兵,也不負責這些士兵的武器裝備。這些士兵在平時,仍舊是平民,只在戰時才成了士兵。

也就是說,相比魯國現有的兩軍常備軍,這些士兵就成了卿大夫們的私兵!魯國的卿大夫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武裝。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以三桓為主要力量的魯國卿大夫,因為前年開始實施的初稅畝制,經濟實力得到增長;因為今年的丘甲制,擁有了自己的私人武裝,軍事實力得到保證;又因為今年的消弱公室力量,政治實力得到極大增強!

魯國,完全進入了由三桓勢力為代表的卿大夫掌握整個魯國政壇的時代!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