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驅逐叔孫:為什麼說叔孫僑如最終搬起石頭砸爛了自已的腳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叔孫僑如暗暗得意,但他的親兄弟叔豹知道自己的哥哥在幹什麼。兩兄弟本就不和,而如今叔孫僑如居然拿著全族人的前途與命運在作賭注,不出事才怪。

那就出走避禍吧。

叔豹長嘆一聲,回國後他草草準備了一下,帶著家小就離開了魯國,流亡去了齊國。

此時,魯成公已經率領魯軍先行回國,但還在路上,驚聞晉國人居然拘捕了季孫行父,也出離憤怒了。他命令魯軍駐紮於鄆城,並派公孫嬰齊赴晉國求請,希望晉國不要受小人蒙敝,釋放季孫行父。

公孫嬰齊直接去找郤犨,因為郤犨是代表晉國負責包括魯國在內的東方諸侯的卿大夫,說明了來意。

郤犨明知這是魯國內部的權力鬥爭,他可不管什麼,只管自己是否能夠在魯國的這場權力鬥爭中得到好處。剛剛收受了叔孫僑如的賄賂,自然得幫叔孫僑如說話。

郤犨不同意釋放季孫行父,他對公孫嬰齊道“季孫行父和仲孫蔑罪豈能赦?倒是大夫您,素有賢名。這樣好了,如果大夫回國後,除掉仲孫蔑,那我就保您成為魯國正卿,執掌魯國。”

哈,郤犨居然利誘公孫嬰齊,以執政上卿之高位來唆使公孫嬰齊殺了仲孫蔑。

公孫嬰齊是奉國君之命來救季叔行父的,現在倒好,郤犨不但不同意釋放季孫行父,居然還要他殺了仲孫蔑,心中對郤犨憤慨不已。

但他又不敢將火氣出來,耐著性子勸郤犨道“叔孫僑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元帥應該是知道的。相信這樣的人,去殺掉德高望重的仲孫蔑和季孫行父,這是加罪於寡君,也意味著貴國確實完全放棄了魯國。

如果貴國真的需要魯國的忠心追隨,使寡君能夠有機會侍奉貴君,那麼請元帥看在季孫行父和仲孫蔑都是魯國的社稷之臣的份上,放過他們。如果真的要殺了他們,那我可以保證,早上除掉他們,晚上魯國就一定滅亡。因為元帥很清楚,魯國與貴國的敵對之國沒多少距離,當魯國失去了賢臣輔佐,那很快就會被貴國的仇敵所滅,到時再想補救就來不及了。”

郤犨只管自己的利益,哪裡會顧晉國的利益和魯國的生死?見高位相誘之計不成,郤犨道“這樣好了,只要你答應我的要求,那我就為大夫您請求一大塊封邑,如何?”

公孫嬰齊堅毅地搖搖頭,答道“元帥,嬰齊不過是魯國的一介大夫而已,怎麼敢依仗大國來求取厚祿!今天,嬰齊奉寡君的命令前來請求,元帥您只需要能同意我的請求,這是對我的莫大的恩惠,其他的,嬰齊真的不想考慮。”

郤犨見公孫嬰齊如此堅決,大聲道“大夫您可曾想明白?此事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難道大夫您還敢違抗寡君的命令不成?”

公孫嬰齊不卑不亢,沉著道“既然元帥非得寡君服從這樣的命令,那嬰齊只好去求見晉侯了。”

說罷,再也不看一眼氣得眼睛都通紅的郤犨,徑直赴晉宮,求見晉靈公。

這事鬧大了,晉國中軍佐士燮得知情況後,覺得晉國這次拘捕季孫行父事出蹊蹺,再加上季孫行父在春秋江湖素有賢名,且一直以來堅持走親晉路線,怎麼可能會唆使魯侯對晉國生2心呢?倒是那個叔孫僑如,雖長得俊美,但內心著實醜陋。

士燮對中軍元帥欒書道“元帥,季孫行父是魯國二朝元老,未曾聽聞對國君不忠之事,且妻妾不穿帛,馬不食粟,賢名遍播列國諸侯,實乃忠良有德之臣。如果我們晉國聽信讒言而殘害忠良,今後還怎麼面對諸侯?

那位公孫嬰齊奉魯侯之命,請求釋放季孫行父,面對誘惑,毫不動心,可謂一心為公,不摻私心,這樣的人,可謂正直善良。如果拒絕他的請求,這意味著我們晉國背棄正直善良,這恐怕於晉國沒有任何好處。元帥,請您慎重考慮啊。”

士燮的話份量很重,而且他又是晉國八卿中的第二把手,遇事先來找一把手欒書商量,提出中肯的意見建議,成熟老到的欒書還能有什麼意見?所以欒書與士燮兩人一起求見晉靈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晉靈公細思一番,最後終於釋放了季孫行父。

堂堂魯國執政上卿,居然被小人陷害,差點身死異國他鄉,季孫行父再能隱忍,再想著費盡心機講三桓團結,此時再也忍不住了。回國後,季孫行父和公孫嬰齊立即將相關情況向魯成公作了彙報。

魯成公當然知道這事都是叔孫僑如搞的鬼,早就想收拾叔孫僑如了,也早已知道公孫嬰齊在晉國出使的具體情況,此時見三位卿大夫前來,立即作出決定驅逐叔孫僑如!

在國內的仲孫蔑也早就作好了準備,得到國君的命令後,立即行動。叔孫僑如自得到來自晉國釋放季孫行父的訊息後,也作好了準備,當然他的準備是逃亡。

可嘆叔氏家族宗主叔孫僑如,真是自作孽不可活,搬起石頭砸爛了自已的腳。他也不敢再有半點申訴辯解求饒,急急如漏網之魚,惶惶如喪家之犬,流亡去了齊國。

這是魯國曆史上三桓勢力的又一次內部權力鬥爭,這次鬥爭,是叔氏家族宗主叔孫僑如一手挑起,最後慘敗,可謂是自作自受。我們回過頭來溫習一下魯國的三桓家族的兩大斗爭主線,即三桓與魯國公室之間的鬥爭,以及三桓內部之間的鬥爭。

魯國的春秋自三桓誕生以來,走到現在的兩大斗爭主線,到魯成公這個時候,應該說是互相交織著的,魯國公室,季氏家族,孟氏家族,叔氏家族,這四大勢力一直是在互相鬥爭著的,並沒有非常明顯的三桓團結一致齊心協力與魯國公室作鬥爭,最後將魯國公室踩在腳下,魯國政壇成了三桓的表演舞臺。

魯莊公去世後,先是孟氏家族掌權,孟氏家族與叔氏家族形成一個聯合體,而季氏家族與魯國公室聯合,兩派鬥爭。先是孟氏家族和叔氏家族取得勝利,即慶父專權時期。這就是三桓中的孟氏家族成為魯國政壇的主導力量,但三桓並不團結,而且公室的力量仍舊很強,主要有國君、東門氏家族和臧氏家族。

但季氏家族後來一舉擊敗了孟氏家族和叔氏家族,從此季氏家族一枝獨秀。即季友擊敗了慶父。但季氏家族依附於魯國公室,所以說到底仍舊是魯國公室力量為主導力量。三桓仍舊不團結,魯國公室力量包括國君、東門氏家族和臧氏家族。

接下來是魯國公室站了起來,即東門襄仲掌權年代。季氏家族宗主季友死後,與東門氏鬥爭的主要是以公孫敖為宗主的孟氏家族,結果公孫敖為了愛情放棄了一切。孟氏家族敗北後,家族一度消沉。以國君、東門氏家族、臧氏家族為代表的魯國公室仍舊為主導力量。而三桓處於相對弱勢,而且仍舊不團結。

接替孟氏家族與魯國公室作鬥爭的是叔氏家族,當時以叔孫得臣和叔仲彭生為代表的叔氏和叔仲氏兩支力量,勇敢地與東門襄仲作鬥爭,結果又以失敗告終。其中叔仲彭生身死族滅。以國君、東門氏家族、臧氏家族為代表的魯國公室牢牢把握著政壇主導力量。

直到魯成公時代,季氏家族宗主季孫行父終於崛起,聯合其他各大家族,一舉將公室力量代表東門氏給趕出魯國,從此魯國的政壇主要的就以三桓主導力量。但此時由於季孫行父本人的努力,使三桓與魯國公室仍舊緊緊結合在一起,沒有明顯的三桓與以國君為代表的魯國公室作鬥爭的樣子。

到了現在,魯國政壇上的主要大人物有國君魯成公,季氏家族宗主季孫行父,孟氏家族宗主仲孫蔑,魯國公室代表公孫嬰齊,臧氏家族宗主臧孫許。至於郈氏家族、施氏家族等都僅僅是普通大夫,未進入卿級班子。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