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蘆衣順母:二十四孝之一的蘆衣順母,講的是哪位孝子?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前面我們對閔氏家族源於魯國公室予以了懷疑,那魯國的閔氏家族又是哪裡來的呢?會不會源於某個已經被滅的古老諸侯呢?

春秋時,宋國有一城邑,叫閔邑。閔邑源於夏王朝的一個古老諸侯國緡國,當時為有緡氏部落之國,姚姓,虞舜後裔。

緡國,大約在夏王朝的夏桀時,就因反叛而被滅國,從此淪為緡邑。“閔”通“緡”,故緡邑也稱閔邑。

閔邑,大約在今今山東金鄉縣,春秋時雖為宋國城邑,但地處重要戰略位置,是當時齊國、楚國中原爭霸的要地。史料出現過多次大國攻打緡邑的記錄,如齊桓公吞併過緡邑,楚軍包圍過緡邑等等。

受緡國被滅,或者緡邑經常遭遇戰火,緡邑人民離開故土四散而居就不足為奇了。相信有一部分緡國後裔就來到了魯國定居下來,形成一個緡氏家族。這個緡與閔相通,這極有可能是魯國的閔氏家族的淵源。

這些都需要出土更多的文物予以考證。但閔氏家族現在出了一個閔子馬的牛人,給我們留下了“福禍無門,惟人所召”的名句。不過,春秋魯國的閔氏家族,最牛氣沖天的,還是數閔子馬的長子閔損,閔子騫。

當然,此時的閔損尚未出生,敢情這位閔子馬先生也是晚婚晚育的,至少不大象是男子二十歲行了冠禮後馬上取妻生子的那類。

閔子馬勸說季彌,應該是在公元前55o年之前,因為那時的臧孫紇還在魯國國內,幫著季孫宿為解決繼承人問題而出謀劃策。而公元前55o年之後,臧孫紇就流亡去了齊國。

閔子馬的長子閔子騫,據史料記載,是公元前536年出生的,這距閔子馬勸說季彌至少過了十四五年!

如果那時閔子馬剛出道,二十歲,那閔子馬生閔損時,至少三十四五了吧。

古代的男子,晚婚到這個三十四五歲年齡,真的令人不可思議,甚至難以令人相信。要知道,那時,人活五十,已經算是長壽了。活到七十,自古以來都很希罕,是要被當成國寶的,國家得定期送肉送酒供養起來的。

在春秋,為了繁殖人口,許多諸侯國甚至規定,男子三十而未婚,那政府就強制婚配!

所以,史料記載的大周王朝開國之君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姜子牙等人,都活得過了一百歲,那實在是極其稀罕之物了。

至於說彭祖活了八百歲,那可能是彭國享國八百年之誤。

一扯,又扯遠了。我們繼續說魯國的閔氏牛人,閔子騫。

閔子騫,春秋末期魯國人,公元前536年出生,於公元前487年去世,閔氏,名損,字子騫,故又稱“閔子騫”。閔子騫是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稱,而尤其以孝行群聞名於世,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為閔子。

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具體講就是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佣供母、懷橘遺親、埋兒奉母、扇枕溫衾、拾葚異器、湧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怠、臥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等二十四則講述古人恪守孝道的故事,其中閔子騫先生為我們譜寫的這個故事,是二十四孝中排在第五的“蘆衣順母”。

蘆衣,即以蘆花為裡的棉衣,相對於以棉花為裡的棉衣。順母,指不違背母親的意願,甚至不顧一切維護母親。

這裡,我們將蘆衣順母這則故事搬來一用

據說,閔子騫幼年喪母,父親閔子馬再續一妻,繼母自從生了兩個兒子後,因閔子騫非親生,故對三個孩子厚此薄比,常常虐待閔子騫,而對閔子騫的兩個弟弟卻寵愛得很。

但閔子騫卻從無怨言,所以父親閔子牙對此一無所知。

有一個冬天,閔子馬有事出門,他想了想,有意帶著三個兒子外出歷練。他讓長子閔子騫駕牛車,自己與次子、幼子坐在車上。

但出門不久,牛車卻總是出現小問題,具體講常常走偏。閔子馬一看,原來閔子騫穿著厚厚的棉衣,卻凍得瑟瑟抖,連韁繩都抓不住,哪裡還能駕車?

閔子馬大怒,他掄起鞭子就抽了閔子騫一下,喝斥道“平時不鍛鍊,這一點點冷就吃不消了?好好駕車,再出現問題,看你老子不狠狠教訓你。”

閔子騫沒有說話,振作精神專心駕車。但由於實在太冷了,閔子騫手中的韁繩再一次滑落。閔子馬看著火起,他指著閔子騫的兩個弟弟怒斥閔子騫道“你看看你看看,弟弟們比你小,但他們卻一點也不覺得冷。你這個做哥哥的,卻冷的縮成一團,平時幹什麼去了?啊?”

一邊說著,一邊朝閔子騫夾頭夾腦鞭打。閔子騫一言不,抱著頭任由父親打罵。見閔子騫這個鳥樣,閔子馬更加火大,下手更重。

隨著幾下重鞭打在閔子騫背上,閔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露出白色的絮來。一開始,閔子馬還不在意,還繼續鞭打。但猛然,他現穿在閔子騫身上的棉衣裡掉露出來的白色棉絮,根本不是什麼棉絮,而是蘆花絮!

閔子馬頓時明白了,原來閔子騫怕冷,是因為身上所穿的並非真正的棉衣,而是蘆花絮塞裡的假棉衣!

閔子馬再撕開坐在身邊的另兩個兒子的棉衣,現他們穿的,是貨真價實的真棉衣。啊?難怪一向知書達禮的長子今番會如此怕冷,蘆花製成的棉衣怎麼能抵擋風雪交加的寒冬之冷?

原來,是那女人在虐待閔子騫!閔子牙一切都明白了,他怒不可遏,立即將自己的棉衣脫下來給閔子騫換上,親自駕車趕回家裡。

一回到家,閔子馬衝著女人就開罵了,由於罵得很難聽,我們也不細述了,反正閔子騫繼母被罵得北斗轉南狗血噴頭,跪在地上嚇得差點魂飛魄散。這還沒完,閔子馬一把將女人推出房門,指著冰天雪地的外頭吼道“你,現在,立刻,馬上,滾!”

原來,閔子馬已決定休了這個惡毒的女人。閔子騫繼母苦苦哀求,兩個親生兒子手足無措,抱著母親放聲痛哭。

閔子騫也哭了,他撲通跪在父親面前,叩觸地道“父親息怒,父親請三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然後,閔子騫膝行至父親腳邊,抱著父親的腳,不斷為繼母求情。

閔子騫非但不念繼母平時對他的惡,反而在她遭到被趕出家門被休之時,苦苦為繼母求情。是啊,母親固然有過,但誰不曾犯過錯?母親的錯,只是令一個兒子捱了凍而已。但如果父親趕走了母親,那今後就是三個兒子都要挨凍了。不但挨凍,而且還要捱餓。不管如何,畢竟是母親在操持著家裡,為三個孩子做衣做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親,您就原諒了母親吧。

閔子馬感動了,他被兒子閔子騫真心感動了,他小小年紀那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簡直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至孝之言。

族人、鄰里也紛紛來勸,此時的繼母看著閔子騫替自己苦苦求情的舉動,從地上起身,跑過去緊緊抓著閔子騫的手,聲淚俱下“兒子吶,是娘對不起你,是娘錯了啊。”

據說,孔子聽說此事後,不禁感慨道孝哉,閔子騫!

閔子馬也不禁老淚縱橫,此時的他,已經不是因為生氣、傷心而流淚,而是感動泣淚。他相信,自己的這個兒子,一定會名垂千古!不但是因為今天不念舊惡替母求情的舉動,更是因為他一直就是一個淳厚善良、至孝至義的人。

是的,如果閔子騫僅僅是因為這一次為母求情,那相信他是不可能被列為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據說,閔子騫不但孝賢天下,遠近聞名,而且性子穩重,不隨便表意見,但一旦表意見就能一語中的,才華隱於胸。用他的老師孔子的話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據說,閔子騫不僅勤奮刻苦,對老師十分恭謹,只要有機會,他就來陪伴孔子,雖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但在孔子面前始終保持恭敬謙恭的態度,是德行高尚的人,堪稱孔子門生表率,深得孔子稱譽和信賴。

孔子認為,他的得意門生中,顏回、閔子騫、冉伯牛和冉雍這四人,德行聞名於世,堪稱楷模。但閔子騫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還是他的孝賢,也是儒家文化的精華之一。

人之孝行,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堅持。如今各地都在推崇孝文化,但這個孝文化,有的地方將閔子騫在哪裡出生,又安葬在哪裡,曾經在哪裡生活過等等當成重點,甚至地方政府還互相爭論,還弄出一些所謂的風景名勝古蹟出來。也許,這並不能看成是孝文化建設的重點。

孝賢之舉,關鍵在舉,如果各地每年都能宣傳評選、鼓勵甚至獎勵那些實打實的孝賢之人及事蹟,推廣孝賢,讓孝賢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人們為人處世的基本理念,這應該會比那些爭論古人出生地、安葬地、生活地之類的更有意義吧。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