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弭兵會盟3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先是列國諸侯到會的時間,第一個到會的是晉國中軍元帥趙武。然後,5月29日,鄭國上卿良霄到會。6月2日,魯國執政上卿叔孫豹、齊國右相慶封和上大夫田須無、衛國卿大夫石惡到會。6月8日,晉國下軍佐智盈到會。6月1o日,邾國國君邾悼公到會。6月16日,楚國公子黑肱到會。6月22日,滕國國君滕成公到會。

重大國際會議,開個會是形式,而會前會中會後的那些事,那是真正的關鍵,這些事,就是如何統一思想達成共識為目的的各方談判。而最重要的談判,當然是晉國與楚國的談判。只要兩個級大國把細節談妥了,其他的都好說。

晉國談判代表是下軍佐智盈。智盈根據趙武的要求,全面收集了解楚國的相關情報,瞭解楚國代表團組成人員的性格特點,提出晉國的具體談判要求。

楚國的談判代表是楚康王的親兄弟公子黑肱,但他只是楚國令尹屈建的傳話筒。屈建此時在哪裡?他在陳國,這是一位非常小心謹慎的楚國令尹。畢竟,與晉國死磕了百來年了,宋國又是晉國為的中原聯盟之國,對楚國來講,什麼都要小心。

叔孫豹很清楚,談判的基礎內容是宋國大夫向戌提出的,先徵求楚國令尹屈建和晉國中軍元帥趙武的意見。

據說,屈建仔細研究後,提出了一個新要求以後,晉國的屬國,即以晉國為盟主的各中原諸侯,都要朝見楚國;同理,以楚國為的各國諸侯,也要朝見晉國。

聽說楚國提出了要求,趙武迅主持召開了晉國代表團會議,這次會議還邀請了到會的包括叔孫豹在內的中原列國諸侯聯盟的代表參會。

趙武對大家道“武以為,楚國的這個要求不過分,我們應該答應。同時,考慮到晉國、楚國、齊國、秦國都是大國,互相朝見一事要分別對待。

齊國作為東方大國,我們要給予充分的尊重。所以,要確保齊國不要履行朝見義務,既不用朝見我們晉國,也不用朝見楚國。同樣,秦國一直是楚國的盟國,但楚國也是做不到真正指揮秦國的,所以,秦國不用朝見楚國,也不用朝見晉國。

秦國和齊國,都是大國,如果賦予他們朝見的義務,那武擔心這次談判是要破的,所以,就把這個意見帶給楚國吧。如果楚國能夠說服秦國朝見我們晉國,那我們就要努力要求齊國朝見楚國,這是對等的。”

據說,晉國的意見再次帶到楚國令尹屈建手中,屈建不敢大意,這一次他是專門派人回國請示了楚國國君楚康王。楚康王非常大度,他大手一揮“那就這樣定了,秦國和齊國不需要朝見任何諸侯,但其他諸侯都要各自朝見晉國和楚國。”

什麼意思?就是全世界諸侯,除了秦國和齊國這兩個諸侯外,其餘的諸侯,不管是晉國同盟圈的,還是楚國同盟圈的,都要按規定每年既要朝見晉國,也要朝見楚國。

這是最主要的條款,秦國、齊國都非常滿意。

主要條款談成了,楚國令尹屈建也就出場了,從陳國到了宋國。跟隨屈建到會的,還有陳國大夫孔奐和蔡國大夫聲子。晉國的另外兩個盟國曹國和許國也都派大夫到會了。

至此,各國大夫都到會了,當然,到會的有兩個國家是國君親自參加的,一個是滕國,一個是邾國,因為這兩個國家自認為是小國,所以國君親自參加以示重視。

只有一個秦國沒到會,但秦國的意見非常簡單,全面遵守由宋國主持、楚晉兩國主導的這次會議精神。

十四國代表團都到了宋國都城睢陽,宋國在睢陽城外劃定了很大一片區域,用於安頓各國使團。宋國不是挺繁華的嗎?怎麼都不住城裡豪華酒店驛館去?

這是為了確保安全!由宋國軍隊保衛著的一片區域,當然要比大家各自分散居於城裡要安全得多。要知道,這雖然是弭兵會盟,但可不是衣裳之會,不是穿著光鮮的衣服參加的會議,而是各國都帶了軍隊前來的。

誰都不放心吶,互相之間你攻我打了百來年了,誰敢保證不會出事?如楚國,就曾經在開會時便拿下了宋國先君宋襄公,最後以宋襄公為人質,大舉入侵宋國。這也正是這麼重要的一次會議,為何各國國君都不參會,而由各國卿大夫參會之故。

當然,各國既然都帶著軍隊前來參會,能進宋國國都嗎?史料記載,各國都被安頓於睢陽城外,以籬笆做牆作為分界。晉國代表團及所率軍隊駐紮於北邊,楚國駐紮在南邊。

籬笆為牆,說明互相信任,不會互相攻擊。在春秋時期的戰場,軍隊駐紮時,一定要在軍營附近挖壕溝,防止敵方戰車突然衝擊。這次參加弭兵會盟的,雖然各國都帶了軍隊,但軍隊不是為了來打仗的,而只是保衛。所以駐紮時便不挖壕溝,只用籬笆作為分界,以示互信。

作為具體負責晉國談判事務的智盈是一位相當謹慎的人,他現相比之下,楚軍不但帶的人多,而且有備戰的跡象。智盈對趙武擔憂道“我擔心楚國人不講信用,率軍難,襲擊我們怎麼辦?元帥可要當心啊。”

趙武笑笑道“不用擔心,楚國人防備也很正常,因為他們以前經常這樣幹,所以認為別人也會這樣幹。這是以己之心度君子之腹而已。再說,我們駐紮在北邊,旁邊便是城門,如果楚國人真的難,我們可以全身而退。但他們失去了信義,也就失去了諸侯,我諒他們是不會這麼做的。”

智盈心悅誠服,從此再也不擔心楚國人。

楚國人真的要存心難嗎?不會,趙武的判斷是對的,楚國令尹屈建之所以安排精銳部隊參加會盟,就是擔心晉國會突然難,他只是自保而已。

謹慎的屈建不但挑選精銳部隊參加會盟以備不測,他甚至認為,晉國和楚國打了上百年的仗,互相之間哪裡還有什麼信用?不管如何,一定要確保參會的楚國代表團的安全。他不顧有人反對,命令參會人員一律內披軟甲。

這事引起了趙武的警惕,你楚國人到底幾個意思?一切都談妥了,現在已經到了7月4日正式盟誓的日子,你們卻內裹甲外披服,難道真的要在盟誓現場難?他想起了當年宋襄公也是在盟誓現場被楚成王給控制了,便不安起來。

太傅叔向對趙武道“元帥,不要擔心。一個普通人一旦做出不守信用的事,其結果肯定不得好死。如果楚國令尹屈建膽敢在這樣一個隆重會議上失信,他一定不會成功。我們一定不會被失信者所困,您不會有事的,放心。這次會議,本就是晉、楚兩大國打著信用的名義召集列國,如果我們守信而楚國失信,那就必定失去諸侯,諸侯都擁護我們,楚國一定傷害不了我們。

楚國真要亂來,那宋國便是我們的主場,我們退入宋都,依靠宋國的防守予以反擊,有了諸侯的擁護,哪怕是楚軍再多一倍,也是必敗!依我看,楚國人也是為了自保而已,他們是不會輕易動戰爭的。如果楚國人真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那就讓他們來好了,這是對我晉國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放心吧。”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