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季札勸言(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魯國執政上卿叔孫豹對季札非常尊重,他熱情款待了季札。

叔孫豹的淵博知識和治國理政才能早已名揚列國諸侯,季札對他神交已久。

此次終於與叔孫豹有了單獨交流的機會,季札非常高興。

因為季札對叔孫豹的情況非常瞭解,他確實有話要對叔孫豹講。

季札對叔孫豹道“夫子胸襟開闊,札有話直言,希望夫子莫要見怪。”

叔孫豹道“公子才學蓋世,豹深為敬仰。此次得以與公子結識,實乃豹之榮幸。不知公子有何見教?豹一定洗耳恭聽。”

季札微微嘆了口氣道“夫子作為魯國正卿已多年,為官清廉,為政有方,賢名遠播列國諸侯。

只是,夫子是否檢討一下自己,為何這麼多年來,沒有為魯國物色培養好賢能人才呢?

札聽說,君子治國,致力於選賢用能。但札實在沒有聽說,魯國除了夫子您自己,並沒有舉薦重用什麼賢能人才。

國家缺乏賢能之才輔佐,國家必將陷入困局;身邊缺乏賢能之才相助,夫子的執政必將艱辛;賢能之才投奔他方,甚至為敵所用,必將給自己帶來禍害。

夫子品行端正,為人良善,但為善必將受到為惡者算計。夫子,您要當心啊。”

我們在講魯襄公赴楚國朝見之事時講過,大家走到半路,聽說楚國國君楚康王去世,大家開會討論是否繼續前行。

大夫叔仲帶認為都快到了,如果不繼續前行,下次還要來一趟。

大夫子服椒認為行事從權,考慮到國君此去楚國可能會因為楚國國喪而攤上麻煩,建議打道回國。

很顯然,叔仲帶是為自己考慮的,這次半途而廢,那下次自己還得辛苦跑一趟楚國。

而子服椒是為國君考慮的,是真正的忠君愛國。

但叔孫豹否決了子服椒的意見,當時他甚至直接對魯襄公道“子服椒此人見識不夠,叔仲帶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

這話的意思就是在國君面前將明顯比叔仲帶更賢能的子服椒給貶低,暗示國君今後要重用叔仲帶。

原因很簡單,因為子服椒是他認定的季氏家族的人,是忠於季孫宿的。

由此看來,晚年的叔孫豹在用人的標準上出了問題,他沒有從舉薦賢能這個角度去任用人才,而是過於考慮自身的利益。

結果,子服椒對叔孫豹大為不滿,從此更加堅定站在了季氏一邊。

魯國朝堂上,自從臧孫紇流亡後,確實也沒有什麼給人印象深刻的賢才。

甚至叔孫豹自己的叔氏家族,也果然如季札所言,沒有幾個可用之才。

聽了季札的話,叔孫豹默然不語。

叔孫豹很清楚這位可敬可佩的吳國公子所言屬實,那自己趕快整改?

唉,沒用了,來不及了。

因為人才的現、舉薦、培養、使用,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沉澱,叔孫豹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他已經來不及去整改這個重特大問題。

或者說,叔孫豹對於人才的標準,過於講究一個禮字。

在叔孫豹看來,那些至死都守著周禮的人,是值得自己重視和尊敬的,如吳國公子季札。

但如今的魯國,能夠真正守禮的有幾人?

倒是宋國那邊,傳來了一個重大訊息宋國生特大火災,火勢蔓延到宋國公宮,結果將宋國太后宋共姬給燒死了。

而宋共姬之所以會被燒死,就是因為至死堅守禮義。

這樣的人,在叔孫豹看來,是真正的賢能之才。

宋共姬是如何被燒死的?

用現在的話講,那是自己作死。

但放在春秋時代,那真的是一種偉大的貞義之舉,甚至後來西漢大文學家劉向,將宋共姬列為“貞婦”。

鑑於叔孫豹如此看重這位宋共姬,我們就講一講這個故事吧。

宋國這位叫宋共姬的太后,是魯國先君魯宣公長女伯姬。

公元前583年魯宋聯姻,伯姬嫁給了宋共公。故宋共公去世後,她就被人稱為共姬。

共姬嫁宋這場婚禮在當時非常有名,因為魯國對宋魯聯姻非常重視,婚禮極其隆重。

由於宋國是子姓,所以當時中原諸侯如齊國、衛國、晉國等都送禮送媵,單單是陪嫁的媵女就多達十二人!

這場隆重的婚禮,一應三書六證程式下來,新郎官宋共公也累得夠嗆。

終於,在最後一道程式即親迎時,宋共公突然感冒了高燒,不能按規定赴宋國邊境迎接新娘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