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子產拆牆(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只是,令所有魯國人始料不及的是,魯襄公的喪事,居然引了兩個諸侯的矛盾,晉國和鄭國。

魯昭公聽叔孫豹講起此事,非常驚訝。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公元前642年6月,鄭國國君鄭簡公赴晉國朝見晉平公。到了月底,魯襄公去世了。

晉國國君晉平公就以同姓兄弟諸侯國君去世為由,拒絕鄭簡公朝見。

晉平公的理由就是魯侯去世了,他作為兄弟同姓諸侯,得服喪、遙祭,這個時候,你鄭國來朝見,那寡人能穿著喪服接受你的朝見?能招待你好吃好喝?等著吧。

鄭簡公無奈,只好耐著性子等著。

要知道,朝見是要帶著數以百車計的財帛禮品,單護送人員就數百上千,每天的消耗還是很大的。

如果等個十天半個月的還行,但時間一長,那得花多少差旅費?

這一次,鄭簡公一行人居然苦苦等了四五個月,從夏天一直等到了冬天。

聽說魯侯已經下葬了,晉國居然還沒有安排朝見事務,這讓陪同鄭簡公赴晉國朝見的鄭國執政大夫子產火大了。

魯侯去世了,你們商量相關事務就可以將我們鄭國晾在一邊?這不是明擺著給鄭國一個下馬威麼?

死了一個外國國君的事,確實是大事,但那是在遙遠的魯國,你晉國完全可以按章程來辦事。

但現在,這裡可是有一個活生生的外國國君在苦等著,你們晉國人實在太過分了!

子產沉著臉,他命令手下“去,將驛館的圍牆都拆了!”

子產一聲令下,鄭國人就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地破壞活動,將晉國重要資產、接待外國使者的專用驛館圍牆全部拆除。

然後,子產命令把幾十輛馬車都趕進大院裡去。

晉平公聽說鄭國人在自已的國家胡作非為,氣得臉都綠了,立即派卿大夫範匄前去質問

“你們怎麼回事?圍牆是為了保護大家的財物不被偷盜才建的,你們鄭國人也太過分了吧,居然將圍牆都拆了?”

要知道,晉國是當時的級大國,哪怕是一般的諸侯國,你去拆了人家驛館的圍牆,人家也有足夠的理由直接將你逮起來問罪。

但鄭國貌似不怕,因為鄭國有一位大牛人,那便是“春秋上半部看管仲,春秋下半部看子產”的中國歷史上名望排行榜相當靠前的政治家子產。

子產,即公孫僑,鄭國七穆之一的國氏家族宗主,爺爺是鄭穆公,父親公子國死於權力鬥爭。

子產經過自身努力,擠進鄭國卿級班子,現擔任卿級班子第二把手,執政大夫。

據魯昭公得到的訊息,據說當時子產端坐茶几,面對晉國有意問罪的質問,臉不改色心不跳,還悠然自得地呷了一口茶,正色對晉國人道

“是的,圍牆是為了保護財物而建的,但如果財物進不了院子,一直滯留在外面,那怎麼保護?

敝國認真履行著你們大國達成的協議,準備了多少時間,才終於將貢賦給備齊了,這些全部都是敝國百姓的血汗。

寡君親自帶著百姓的血汗來朝見貴國國君,一路風餐露宿,不敢有半點耽擱,終於來到了貴國。

但到了貴國,卻一直得不到貴國國君的接見,驛館的圍牆又打得那麼高,門又那麼小,車都進不去,這數十輛鄭國百姓血汗就這樣日裡夜裡暴露在外。

晉侯不擔心,寡君卻每天都在擔驚害怕,生怕財物受到損失。

貴國是一個大國,晉侯和卿大夫們當然很忙,這可以理解。因為得不到貢賦妥善安置的機會,寡君沒有辦法直接將財物運進貴國的國庫。

但放在外面能行嗎?聽說貴國盜賊多,寡君對此非常著急,貴國又不來理睬。

無奈之下,僑替寡君分憂,只能拆牆,讓車子都進入驛館,以安置貢賦。”

子產的意思就是,正因為你們連抽個半天倆時辰的工夫都沒有,所以貢賦一直停放在外面,這個很危險。

但這個貢賦在完成交割之前,是鄭國的財物,鄭國人當然要保護好自己的財物了,誰讓你們不待見鄭國人呢。

叔孫豹講到這裡,魯昭公不禁笑道“這個公孫僑,也真是膽大妄為,倒是這理由也算是充分得很。”

叔孫豹道“主公,這個倒是次要的,臣最欣賞的,還是公孫僑居然藉機好好上了晉國人一課哩。”

據說,子產向範匄解釋了拆牆的理由後,居然教訓起晉國來“僑聽說,昔日貴國先君文公在時,驛館非常寬大豪華,馬車都能駛入。

各國將貢賦拉進驛館後,可以耐心等待文公會見。

各國見到了文公,才現原來貴國的宮廷非常簡陋。

大家都很感慨,都認為文公寧可自己過得差一點,也要將各國使者都招待好,這就是當年文公之所以服天下之故啊。

據說,文襄時代的驛館,倉庫寬大,馬棚整潔,環境優雅。

貴國為各國使者所安排的招待非常周到,不但給各國配備了足夠的侍女奴役,還在貢賦交割前,專門有人登記,有序安放。

文公還專門撥出軍隊日夜巡邏,安保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所有住在驛館的各國使臣,都日夜無憂,享受著文公專門配的美味佳餚和音樂舞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