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賢良大夫:為什麼說叔孫豹是魯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比起季孫宿,同為魯國執政上卿的叔孫豹雖然也對晉國表示尊重,但絕對不做這種阿諛獻媚之事。

叔孫豹一直認為,一國的執政卿大夫,不但代表著自己的氣節,也代表著國家的顏面。

魯國這樣的諸侯國,當以經濟、軍事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明顯不及楚國、晉國、宋國、齊國等大國時,當隨著周王室衰落導致自己的宗邦諸侯這個政治地位下降時,唯一能夠立足於世的,是魯國以周禮為核心的禮儀文化。

對叔孫豹而言,周禮絕對不能丟。

周禮在叔孫豹身上的綜合反映,就是自己修身立德,待人謙恭有禮,處世小心謹慎,對內忠君愛國,對外維持魯國形象。

叔孫豹的知書達禮和個人氣節,被整個春秋江湖所敬仰,連周天子都很欣賞他。

所以公元前549年叔孫豹代表魯國朝見周天子,他在周王室態度謙恭、言辭高雅、舉止有禮的表現令天子周靈王非常感慨,自己都很困難的周靈王竟然賞賜叔孫豹一輛大路乘車。

來自天子賞賜大路這樣的車,這是那個時代一個人能夠得到的最高獎賞。

整個春秋時代,晉文公、齊桓公這樣的諸侯大佬受過此重賞,但一國卿大夫得到天子大路之車賞賜,真的很罕見,叔孫豹可能是唯一的一個。

這是叔孫豹的無上光榮。

但他除了在受賞時乘坐了一回,以示對天子的感恩外,從此再也未曾使用這輛高階乘車。

因為他知道,至少整個魯國,連國君都沒有這樣的車,自己絕對不能高調。

但儘管如此,同為執政上卿的季孫宿對叔孫豹非常妒忌。

說起季孫宿,作為魯國的兩大執政上卿之一,無論是在德行還是才能,口碑還是形象,均不及叔孫豹。

兩人共同執政魯國,叔孫豹主外,季孫宿主辦。

魯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叔孫豹總在為國家而四處奔波,夾在大國爭霸中努力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

而季孫宿則處心積慮謀求自己的利益,侵奪國家軍隊,擴充家族地盤,籠絡各方人才,壯大家族實力。

前面我們講了一大堆季孫宿在晉國中軍元帥韓起面前奴顏卑膝極盡諂媚,完全不把魯國的國家形象放在心上。

叔孫豹呢?

史料記載了大量叔孫豹的外交軼事,讀來令人不禁油然而生敬意。

公元前566年,衛國執政上卿孫林父來魯國聘問。

魯衛兩國是幾百年以來的兄弟之國,大家都是周武王的兄弟之國,都是姬姓侯爵諸侯。

但由於魯國始封君周公旦曾經擔任過大周王朝攝政王,所以兩國的地位是魯國要比衛國稍高一點點。

地位決定了一應外交禮儀的次序。

在國際事務中,魯國往往排在衛國之前,簽字時由魯侯先簽,排除時由魯國排在前,吃飯時也是由魯侯先分到食物,一起走時,也是魯侯走在衛侯前面。

但這一次,出了點意外。

由於這一次魯國需要衛國的幫助,所以魯國君臣對衛國執政上卿孫林父來魯聘問非常重視。

當天一大早,在叔孫豹的安排下,年僅十歲的魯襄公早早就在大殿前等候孫林父。

孫林父來了,走到大殿的臺階前,向魯襄公行禮。魯襄公受禮後,引其登階上殿。

我們這樣說說好象是在浪費筆墨,但這個外交禮儀非常重視。

因為一切要按相關規定來,即嚴格依禮而來,否則極有可能引外交糾紛。

當時的大殿有七級臺階。

依禮,國君在前,賓客隨後,待國君先登兩級,賓客才可以開始登階而上。

但這個孫林父平時囂張慣了,在自己的衛國就沒把國君放在眼裡,是衛國真正的掌權者,曾經趕走過兩任國君。

此時到了魯國,見魯國乃一介小屁孩,就大大咧咧與魯襄公並排登階,並肩而行。

啊?你孫林父把自己當成國君了?就算是你真的以為自己的衛侯,那也得走在魯侯後面!

一旁隨行的叔孫豹很不高興,他三步並作兩步走到孫林父身邊,恭敬施禮道

“夫子,魯乃周公之國,衛乃其弟之國。數百年來,列國諸侯盟會,魯侯從未在衛侯之後。

如今,您乃衛國執政大夫,卻不願稍後於寡君。寡君不知哪裡犯了錯,請夫子明示。如果寡君無過,那還得請夫子您走得慢一點。”

柔中有剛且義正辭嚴,衛國執政上卿孫林父張口結舌,尷尬不已。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即行即改!孫林父只好讓魯襄公先行,自己落後其兩步。

但孫林父也是爛糖雞屎當時熱,走了幾步,又忘了規矩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