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吾之追求:為什麼孔子感嘆曾點的志向是連自己都在追求的志向?(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哦,又扯遠了。我們回到曾點的故事中來。

再說曾參,老師孔子批評他後,他對父母更加盡孝。

據說,曾點去世後,大家現曾參堅決不吃一樣東西羊棗。

羊棗是一種果小而圓的紫黑色棗,酷似羊糞,故又稱羊矢棗,當時叫羊棗。

曾參之所以不再吃這玩意兒,據他自己講,那是因為自己的父親生前最喜歡吃。

如今父親去世了,他見一羊棗就想起父親,不忍下嚥。

這個可能很多人都會這樣做。

筆者不吃板栗很多年了,因為每每看到這板栗,想起母親正是因為採板栗,不小心被帶刺殼的板栗砸到眼睛,再加上醫療方面的問題,竟然讓母親損失了一隻眼睛!

從此,筆者誓不吃板栗。

曾參不吃羊棗,是因為父親生前愛吃。這麼自然而然的思念之情,居然被當時喜歡搞事情的人拿來說事。

據說,後來有一次,亞聖孟子將曾參的這個事講給自己的學生聽,對曾參的孝心予以了高度的評價。

但有一個叫公孫丑的學生表示不服,他問孟子“請問夫子,烤肉與羊棗哪個好吃?”

孟子作為老師,當然得有問必答,隨口就道“這還用說?當然是烤肉更好吃了。”

沒想到公孫丑接著又問“那看來曾皙是不愛烤肉的,因為曾子愛吃烤肉。”

曾子,是當時人們對曾參的尊稱。

孟子這才聽出來公孫丑這酸不拉幾的問題其真正用意,他嚴肅道“這個不能相提並論。烤肉,人人愛吃,而且確實要比羊棗更好吃,這是常識問題。

但羊棗,是曾皙的個人嗜好,是他的一個生活特點。

曾子不忍心吃羊棗,是因為他的父親曾皙有此個人嗜好,這是真正的孝道。

我們打個比方,關於避諱問題,通用的是避名而不避姓,因為姓是很多人共用的,而名是一個人獨有的。”

公孫丑聽後滿面羞慚,再也不敢譏諷曾參不吃羊棗之事了。

曾點是孔子最早的弟子之一,當時此時還沒有孔子,只有一個孔丘,一個尚未招收學生弟子的不滿二十的魯國士人。

孔子直到三十多歲才正式招收弟子,曾點就成了孔子的第一批學生。

曾點除了為我們奉獻了“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經典外,還有一段與老師孔子的對話,被記載於《論語》。

據說,有一次,孔子與弟子們坐而論道,這一次的道當然也是貌似從閒聊開始,最後討論到了人的志向問題。

當時,孔子對弟子們道“大家輕鬆一點吧,不要因為老師的年齡比你們長一點,大家就拘束而不敢說話。今天大家就談一談,如何讓別人瞭解自己,如何?”

當時孔子的高徒中有子路、曾點、冉有、公西華等人,大家見老師問,都各自準備著。

但曾點貌似對這個問題不感興趣,他自顧自地在一旁彈著瑟。

孔子道“若要使別人瞭解自己,當然得向別人展示自己的遠大志向。大家還是談談自己的志向吧。”

性格直率且有點急躁的子路先言了,他大聲道“弟子所追求的,就是揮自己的才能將一個千乘之國治理成軍事強國!

哪怕這個國家是一個夾在大國之間屢遭他國侵犯的國家,哪怕這個國家經常遇上饑荒!

弟子相信,只要由弟子執政,最多隻用三年就可以讓國人英勇善戰且遵守禮儀,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路,千乘之國,在當時叫大國,看來,子路的志向是將一個大國治理成軍事強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