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狂士琴牢:為什麼孔子要批評琴牢赴衛國弔唁宗魯?(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郯子辦完公差就回國了,孔子學到了文化知識也回闕里繼續與曾點、冉耕等幾人研討交流。

孔子繼續開門招徒,儘管學生很少,但孔子相信自己。

只要自己的學問足夠深,學生一定會越來越多。

這不,孔子很快就有另一個學生了,琴牢。

琴牢,氏琴名牢,字子張、子開,人稱琴張。

有意思的是,琴張之所以以琴為氏,應該是因為善於撫琴,是當時有名的琴師,故以樂器為氏,是琴氏鼻祖。

因為琴牢以牢為名,故其後人也有以牢為氏的,故琴牢又成為牢氏鼻祖。

有意思的是,春秋時期的楚國有一種叫琴人的官職,源於楚國公室羋姓。

據說,楚國的琴人並不是撫琴的樂人,而是守護琴城的官吏。

這個琴城也不是產琴或者以琴出名的城邑,而是指楚冢,即楚國的琴人是專門守護楚國公室陵墓的官員。

於是,楚國的琴人之後,就有以琴為氏的,這便是楚國的琴氏淵源。

琴牢本是衛國人,有一次到魯國,在曲阜的闕里聽了孔子的一堂課,頓時對孔子佩服得五體投地,就拜孔子為師,成為孔子早期弟子之一。

有意思的是,孔子早期弟子中,曾點也好,琴牢也好,都是性格不羈,被世人稱為狂人。

曾點的狂,我們都知道了,魯國第一大權臣季孫宿去世時,這小子居然跑到季府門前放聲歌唱。那琴牢狂在哪裡?

這要與衛國生的事有關。

衛國生的事,當然是指衛國內亂的事。

這事雖與魯國沒多大關係,但與魯國孔子的學生琴牢有關,那我們就好好講一講。

最近列國諸侯內亂不斷,如楚國,居然生了國君楚平王佔了兒子太子建的老婆,又屠戮功勳赫赫的伍氏家族,迫使伍子胥追隨太子建流亡宋、鄭、晉等國。

最終太子建在鄭國搞陰謀而被殺,伍子胥帶著太子建之子公孫勝逃亡去了吳國。

宋國也亂了。國君宋元公是一個無信無義之徒,偏偏又忌憚國內華氏、向氏兩大家族,終於激起兩大家族聯合起來反叛,殺死了大批宋國公族子弟。

最後,居然搞了一出君臣互換人質的事,而且宋元公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包括世子都交給華氏、向氏兩大家族為人質,國家這才勉強安定了下來。

但誰料,後來宋元公不顧自己兒子們的死活,居然先下手為強,將向氏、華氏交給自己的人質全部殺死,並向兩大家族起了突襲,最終迫使兩大家族流亡國外。

那衛國呢?衛國的事更離譜。

衛國國君衛靈公倒沒有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他的哥哥公孟縶,還有他的叔叔公子朝。

先說公叔朝。

公子朝是一位美男子,風流倜儻,就成了守寡的嫂嫂宣姜的情人。

宣姜是衛國太后,公子朝與宣姜私通這樣的事,讓公子朝非常擔心。

要消除隱患,最好的辦法是滅了兄弟國君,由自己來當國君。這樣,整個衛國自己最大,自己可以想怎樣就怎樣。

再說公孟縶,這是一位身體有殘疾的人,具體講就是腿腳有疾。

作為國君衛靈公的哥哥,公孟縶自以為衛國國君之位本是屬於自己的,只是自己身體有殘,這才將國家給了弟弟。

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公孟縶掌控國家的野心。

先公孟縶把衛國卿大夫之一的司寇齊豹當成自己的小弟,呼來喚去,要辦事的時候由齊豹出面,受苦受累。

平時的時候,司寇一職相關利益就全部由公孟縶自己掌控,包括人、財、物等。

這讓齊豹非常憤怒,但齊豹從不表現出來,至少他不敢明面上反對公孟縶。

既然明面上不反對,那就要表現出絕對的忠誠。

齊豹將自己手下最得力的一個人獻給了公孟縶當車右,這個人叫宗魯,孔武有力,忠勇兩全,深得公孟縶信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