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碧血丹心:萇弘是如何演繹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忠君報國之舉的?(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孔子如飢似渴地在王室守藏室讀著經典書籍,他要讀的書很多,而他的時間有限,所以孔子的學習完全到了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地步。

他很清楚,此時的大周王室,正如魯昭公所擔憂的那樣,仍舊處於內亂中。既然處於內亂中,那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

作為後人的我們,真的不能忽視這個細節孔子之所以成聖,成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學者、思想家,先是源於學習。

而這次赴洛邑求學,可謂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求的學!

前面我們講了,王子朝率軍擊敗了周敬王,將周敬王走出了王城。此時掌握周王室的是王子朝,時人稱西王,周敬王則被稱為東王。

東西二王並舉,大周王朝大亂。但西王因手裡拿著先天子周景王的遺詔,故得到了大多數大周王朝臣工和周王室宗親的支援。

老子,也正是被視為支援西王的一眾大夫臣工之一。

當然,支援哪個王,老子並未有過明確表態。但沒有明確表態,那就預設為支援西王。

整個春秋江湖,無論朝堂內外,大部分的諸侯和大周王朝臣民,應該都是在內心支援西王王子朝的。

雖然大周王朝有著嫡長制繼位規矩,但天子遺詔的分量絕對是高大上的。

孔子不可能在仍舊處於內亂的周王室一直學習下去,日子過得很快,孔子很快就要回魯國了。

這段時間,孔子學了很多傳承於大周王朝正宗的禮儀文化。

老子知道孔子即將回國,他就請孔子喝了一次酒。

酒,正是秦酒,那是好酒。

老子很高興孔子送來的這份禮,在孔子面前他高度評價了秦酒。一起喝酒的,當然還有南宮閱。

還有一個客人,那是老子請來的,王室大夫萇弘。

當然,安排萇弘與孔子見面,是南宮閱的主意。

萇弘是周王室一位重要人物,是大周王朝卿大夫劉文公的家臣。老子是公認的王子朝一派的人,而萇弘則是公認的周敬王一派的人。

對老子和萇弘來講,政見不同,並不意味著互不尊敬。

老子和萇弘都非常敬佩對方,在禮樂方面,可謂是惺惺相惜。既然如此,那當然就有大把的機會,兩人可以坐在一個桌上喝酒論道。

對南宮閱來講,他既要陪伴老師孔子赴洛邑求學,更要在複雜的王室內部權力鬥爭中找到平衡。

是的,魯國這次派人來洛邑,純粹是為了求學,與政治無關。大家看看,魯國人不但接觸了老子這樣西王派的人,也接觸了萇弘這樣東王派的人。

對孔子來說,他完全沉浸在浩瀚的書海里,對政治沒有半點敏感。他只知道盡快學到那些自己在魯國無法掌握的知識。

萇弘這樣的人,孔子非常仰慕。

當然,萇弘在大周王朝也有著具體的職務,執數。

執數的職責是觀測天象、推演曆法、占卜兇吉,對王室成員尤其是天子的出行起居、祭禮戰事等做出預測,並對自然變遷、天象變化進行預報和解釋。

在春秋時期,這樣的職責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萇弘是春秋時期忠君愛國的典範。

據說,萇弘剛出仕不久,見天下大亂,列國諸侯都不把天子放在眼裡,許多諸侯連朝見進貢的基本禮數都不再堅守。

天子周靈王整天悶悶不樂,萇弘決心為天子分點憂。

萇弘與周靈王身邊一位叫張三的侍衛關係非常好,兩人都對這個天下禮崩樂壞的樣子非常不滿。

萇弘與張三商議了一個計策,試圖以此來改變一點現實。

這一天,正是周靈王組織狩獵活動,張三隨駕護衛。

按照萇弘的安排,張三故意在狩獵時高聲喧譁,這令周靈王非常不悅。

周靈王正欲處置張三,卻見萇弘悄悄走近周靈王,對周靈王輕聲道“陛下,切勿動怒,此乃臣與張三之謀。張三刻意為之,意在為陛下著想。”

周靈王狐疑不定,心道你萇弘搞什麼飛機,且看你們如何為予一人著想。

萇弘命人將一隻狐狸砍下頭,掛到前方的樹杈上,對周靈王道“陛下,昨夜臣得神人指點,學得一術。但凡有人輕慢無禮陛下,臣以此術治之。”

眾人聽後皆譁然,周靈王也雲裡霧裡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