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鬥雞風波:為什麼郈氏家族也對季孫意如恨之入骨?(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這事很快就傳到了魯昭公耳朵,但魯昭公盤算了半天,覺得這裡面根本沒自己要抓住的機會,最多算是一個潛在機會。

看看吧,也許可以利用,但現在絕對不是時機。

只要功夫深,不怕鐵棒磨不成針。魯昭公需要更多的機會,也許更多的機會疊加起來,就成了真正的機會。

魯昭公命親信,四處收集不利於季氏家族的任何資訊。

“哪怕是季氏上茅坑沒拉出屎來這樣的事,也要及時報告寡人。”魯昭公叮囑道。

於是,又有一件事第一時間傳到了魯昭公耳朵。

這是郈氏家族與季氏家族之間的事,也是前面提到過的,兩隻雞的事。

原來,當時魯國有一項流行於上層社會的娛樂活動,鬥雞。

關於鬥雞,史料記載最早是紀國有一位叫紀緡子的為周宣王養過鬥雞,還誕生了呆若木雞這個成語。

這個故事,我們在很久以前在講到紀國時講了,這說明鬥雞在中國至少有了二千八百年曆史了。

據說,中國是世界最早馴養鬥雞的國家之一。到唐朝時鬥雞非常流行,但主要是在上層社會。

到了北宋時,鬥爭開始在民間興起,最終形成了“中原鬥雞、漳州鬥雞、吐魯番鬥雞、西雙版納鬥雞”這中國四大民間鬥雞。

鬥雞當然是一種娛樂活動,也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文化。不光是鬥雞,還有走狗、賽馬、蹴鞠、投壺等,也都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如今各地都在揚傳統歷史文化,相信鬥雞也肯定被深挖了出來。這可能要比搶什麼歷史文化名人的出生地、安葬地之類的要有意思。

據說,唐朝在唐高宗時,有兩個王爺鬥雞比賽,這場比賽應該能評上古今中外鬥雞界之榜。

兩個王爺,一個是沛王,一個是英王,兩人都將這次鬥雞視作人生最重大事件。不但設定了高昂的獎品,還動員了幾乎滿朝文前去觀戰。

其中沛王更是請出了當時大詩人王勃助戰,具體是請王勃為自己的鬥雞寫一篇檄文,以聲討英王的鬥雞。

這簡直就是將這場鬥雞比賽完全當成兩軍交戰的節奏!

王勃欣然領命,為沛王洋洋灑灑寫就了一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鬥雞檄文。由於王勃文采過於激揚,這裡引用一段

“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養成於棲息之時,憤在呼號之際。望之若木,時亦趾舉而志揚;應之如神,不覺尻高而下。於村於店,見異己者即攻;為鸛為鵝,與同類者爭勝。爰資梟勇,率遏鴟張。縱眾寡各分,誓無毛之不拔;即強弱互異,信有喙之獨長。昂而來,決勝鶴立;鼓翅以往,亦類鵬摶。搏擊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盡,寧猶容彼盜啼。豈必命付庖廚,不啻魂飛湯火。羽書捷至,驚聞鵝鴨之聲;血戰功成,快睹鷹鸇之逐。”

讀來真是酣暢淋漓,堪稱驚天地、泣鬼神,真乃檄文中的戰鬥機也。

就在正式開鬥前,沛王命人宣讀了這篇檄文,這下將英王給氣得當場差點暈過去。

鬥雞的結果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篇檄文就直接讓英王大失顏面。

英王大怒,從此恨死了沛王。親兄弟為了雞,反目成了仇敵。

唐高宗花了好大精力,總算將兩位兄弟王爺這個大矛盾給調解了。

罪魁禍就是那篇檄文,聽說是王勃這小子寫的,那就嚴懲吧。唐高宗一紙令下,罷免王勃官職,貶為庶人。

好了,扯遠了。我們還是講魯國的這場鬥雞。

鬥雞雙方是郈氏家族的金剛爪和季氏家族的鐵包嘴,兩雞都在無數次的比賽中取得勝利,為兩大家族帶來過巨大的利益,被評論為魯國兩大斗雞界頂尖高手。

兩大斗雞界頂尖高手,算什麼屁話?

季孫意如很不滿意這個榮譽,他立即向郈氏家族宗主郈孫惡下了戰書比一場吧,誰贏了,誰就是魯國第一勇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