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薨於乾侯:為什麼魯昭公最後一次回魯國的機會終於未能把握?(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公元前51o年春,魯昭公最後一次回魯國的機會到來了!

原來,晉國先君晉頃公於公元前512年去世,繼位的晉國新君晉定公在完成了晉頃公葬禮後,本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理念,決定將其中一把火燒向魯國,具體就是出兵幫助魯昭公回國。

在晉定公看來,此時的中原列國諸侯基本沒什麼可值得晉國主持公道的事,傳統世敵楚國正與吳國打得不可開交,秦國根本暫時不需要理會,周王室的事已經告了一個段落。

自己新君即位,需要向列國諸侯展示一下風采,看來看去,也就魯國這事了。

晉定公下令,出兵護送魯侯回國。

範鞅急了,這些年就是範鞅一直在阻撓晉國為魯昭公出頭的事。現在國君下了命令,要武力護送魯侯回國,那自己得使點陰招,絕對不能讓這個魯侯順利回國。

範鞅對晉定公道“主公,魯侯之事,非常複雜。依臣看,不如請魯國的季孫意如來晉國,親自接魯侯回去。

如果季孫意如不敢來,那說明季孫意如心中有鬼,確實是他在阻撓魯侯回國,到時主公就可以出兵討伐魯國。”

晉定公大喜,立即撤回原先命令,派出使者赴魯國召見季孫意如。

範鞅立即派心腹先行赴魯國見季孫意如,鼓勵季孫意如儘管放心大膽來晉國“範元帥說了,夫子只管放心去晉國,一切由他保著,絕對不會有任何事。”

然後,將範鞅指點季孫意如該怎麼做講了。

季孫意如不禁感動萬分,他按範鞅之計,作了充分準備。然後,隨範鞅心腹赴晉國。

作為犯罪嫌疑人,季孫意如沒有直接赴絳城求見晉定公的資格。

代表晉定公前來作初步核實的是晉國卿大夫智躒,這是晉定公為力求公平,刻意將與季孫意如交好的範鞅置身事外,而由年輕的卿大夫智躒負責調查。

智躒在晉國的適歷城會見了季孫意如。

見到季孫意如的時候,智躒吃了一驚,只見季孫意如戴著麻布冠,穿著麻布衣,腳不著鞋,躬身而行。

這幾個意思?你季孫意如居然披麻戴孝?

是的,季孫意如根據範鞅的指點,搞了這一出披麻戴孝出來。而且,宣傳工作早就跟上了,說是魯昭公離開魯國後,季孫意如一直戴著孝!

為何要戴著孝?

因為國君流亡在外,對我季孫意如來講就是家裡遭受大喪一樣。

我季孫意如每天引領而望,盼望著國君早點回國,這樣我季孫意如才可以除去喪服,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弦外之意,就是不是我季孫意如要將你國君趕走,是你國君自己要走。不是我季孫意如不讓你國君回國,而是你國君自己不願回國。

魯國國君流亡在外的一切問題之源,都在你國君身上,而與我季孫意如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智躒質問季孫如意道“奉寡君之命,躒問您,為何要趕走國君?

如今,貴國國君健在,您作為貴國卿大夫卻不好好侍奉,這是嚴重違反社法之舉,請您作好被懲處的心理準備吧。”

季孫意如拜伏於地,泣淚道“能有機會事奉國君,那是外臣夢寐以求之事,外臣怎敢驅逐國君?

如今,既然晉侯認為外臣有罪,外臣豈敢逃避刑罰?故今奉晉侯之令前來貴國,任憑晉侯處置。

如果晉侯認為外臣有罪,那就請晉侯流放外臣。

只是,外臣希望被囚禁於外臣封地費邑,並希望晉侯能深入調查,以免失去公平信義。

如果經調查外臣確實犯了罪,那就請晉侯處死外臣。

只是,外臣希望晉侯能看在外臣列祖列宗對魯國有大功的份上,讓季氏宗廟得以保留,外臣感激不盡。

如果晉侯在外臣有罪的情況下,寬恕外臣,讓外臣苟活於世,那外臣對晉侯感激不盡,終身牢記晉侯之恩德。

如果晉侯認為外臣並沒有罪,且晉侯賜恩說服寡君回魯國,讓外臣能跟隨國君回到魯國,那是外臣之夙願,對晉侯感恩戴德。”

這一番懇切至極的話,讓晉國卿大夫智躒不禁動容。

於是,智躒作出的初步判斷是季孫意如無罪。

得到智躒來自適歷問話的報告,晉定公迅作出了決定魯侯應立即回國履職,不要再呆在晉國了。

當然,相應的配套要求是季孫意如務必親自赴乾侯,迎接魯昭公回國。

魯昭公當然第一時間得到了訊息,此時原本守著鄆邑的魯昭公部下有的已經逃散,有的則到了乾侯繼續追隨魯昭公。

聽說晉侯下了命令,要求國君回國,而且季孫意如親自來迎接,魯昭公的部下們頓時炸了鍋。

以子家羈為的主張立即回國一派,與以臧孫賜為的必須先殺了季孫意如才回國一派,立即互相口誅筆伐起來。

由於兩派實力相關懸殊,關鍵是魯昭公在內心也確實恨透了季孫意如,所以當智躒帶著季孫意如代表晉定公前來宣佈命令時,魯昭公恨恨道

“晉侯關心寡人,幫助寡人回國,讓寡人回魯國繼續守住宗廟,更好地事奉晉侯,此乃晉侯之德,寡人不勝感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