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費邑來請:對面公山不狃的邀請,為何孔子有意出仕?(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陽虎的故事,我們暫告一個段落。

因為這個時候,魯國的另外一位大牛人,也將掀起屬於自己的春秋風雲。

當然,他一直在春秋歷史中叱吒著風雲,只是領域不同。而這一次,他終於把自己的領域拓展到了政治層面。

他,就是孔子。

在很多史料中,都把孔子和陽虎說成是政治對手。其實這個時候的孔子,根本未從政,哪來政治對手?

而且,客觀來講,陽虎是很器重孔子的。他曾經誠懇邀請孔子出山,當時的陽虎,是魯國執政大夫!

陪臣執國命,這是孔子曾經曰過的話。但你孔子一介書生,敢在陽虎還擔任魯國執政大夫時說這樣的話嗎?

孔子曾曰過的話,有許多是他的弟子在後來蒐集整理的,以《論語》的形式流傳下來。

出於對孔子的尊敬,許多話是非常主觀的。

至於《孔子家語》,更主觀,有的是為了美化孔子突出孔子的聖人形象而已。

如果陽虎的事業成功,那所謂的孔子諷刺陽虎“陪臣執國命”的話,也許流傳不下來。

要知道,孔子其實是很想出仕為官的。

孔子沒料到的是,最終還是陽虎給了他一個天大的出仕從政機會!

陽虎逃離魯國後,季氏、孟氏、叔氏這三桓回想起來,心悸不已。

如今,貌似陽虎之亂已經結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時間,公元前5o1年。這一年,對許多人來講,不是事關前途命運,就是事關身家性命的重要一年!

季孫斯、仲孫何忌和叔孫州仇差一點被殺,整個魯國三桓家族被重新洗牌。但最終他們保住了家業,也保住了三桓的地位。

但三桓這個地位仍舊不穩。因為陽虎並非是一個人在奮鬥,他有著一大幫盟友,或者說支持者。

其中最厲害的三位,是費邑邑宰公山不狃、季氏的季寤,以及叔氏的叔輒!

季寤一直與陽虎在戰鬥著的,陽虎失敗後逃離了魯國,季寤也逃離了魯國。

公山不狃和叔輒卻還在魯國!

他們一直在費邑,費邑則是整個魯國僅次於都城曲阜的最大城邑,城高牆堅,兵精糧足,又有公山不狃這樣的雄才大略者當政,憑魯國的左右兩軍兵馬,想要攻下費邑,難!

更何況,公山不狃在陽虎逃出曲阜赴陽關固守時,又陰了陽虎一把,讓陽虎把魯定公、叔孫州仇放歸。

至少從表面上講,公山不狃與陽虎並非同一路人!

既有實力上的支撐,又有明面上的無關,那你三桓敢動公山不狃?

而且,陽虎敗逃齊國後,公山不狃立即又祭出了一大殺招徵召將禮儀仁德信這樣的禮教天天掛在口裡的孔子赴費邑做官!

這意味著什麼?

老子公山不狃是忠君愛國的,陽虎的事件與老子無關。老子特別重視禮制,象孔丘這樣宣揚禮教的人,老子都要重用!

公元前5o1年,公山不狃派人攜重禮請孔子出山,赴費邑為官。

如果說,對陽虎的邀請孔子非常糾結的話,那對公山不狃的邀請,孔子怦然心動了!

陽虎做得太出格了,他至少以季氏家臣的身份控制了季氏,這是一種對主人的背叛。

忠,是孔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孔子不想背棄自己的思想。

但陽虎太強勢了,當時的陽虎已經是魯國執政大夫。孔子如果不去,極有可能遭到迫害,因為陽虎什麼都做得出來!

其實,在孔子眼裡,陽虎是一個人才,但不合自己的理想信念。這樣的人,叫道不同不相為謀。

那公山不狃呢?

公山不狃動員陽虎放歸魯定公和叔孫州仇,這讓孔子從心底裡對公山不狃有了好感,而且公山不狃確實沒有在陽虎事件中明顯的選邊站隊。

說穿了,公山不狃自擔任費邑以來,沒有做出過一件違反孔子所倡導的禮教之事!

而且,公山不狃確實有才。他擔任費邑邑宰以來,將費邑治理得井井有條,費邑人民對公山不狃非常愛戴。

這樣的人,是符合孔子心目中領導標準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