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誅少正卯1:為什麼孔子要誅殺少正卯?(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公元前5oo年春,孔子擔任魯國大司寇兼行攝相事,這樣的職務,位高權重!

孔子先生,你的理想抱負,終於可以實現了嗎?

新官上任三把火,孔子上任後立即燒了一把大火下令逮捕並誅殺少正卯!

少正卯,據說是當時魯國一位擔任少正的大夫,名為卯。

少正是一個自大周王朝建立以來就設定的官職。正,是指正卿。少正,是指正卿的助手,相當於副官。

此時的正卿,是大司徒季孫斯。也就是說,此時的少正卯,是執政卿大夫季孫斯的副官。

從地位上看,少正卯是大夫。孔子雖然貴為魯國大司寇,但貌似從來沒史料記錄他獲得了大夫之職。

所以,孔子在職位上要比少正卯高,但在級別上不如少正卯。

按孔子的能力水平,只要他在大司寇任上,如前兩年擔任中都宰、司空那樣表現,非但可以鞏固自己的大司寇之職,還有可能獲得大夫之位,甚至卿大夫之位。

但孔子遇到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少正卯!

少正卯與孔子一樣,有一個副業,那就是開門辦學。

魯國是春秋列國諸侯中最早有記錄舉辦私學的國家,早在上百年前,和聖柳下惠就以辦學而聞名於世。

辦學,是有淵博知道的能人獲得收入的好途徑。可以相信的是,孔子辦學,一開始是為了生活。

每收一個學生,就有十根臘肉的收入。按這個標準,孔子一生所收的學生,至少有三萬根臘肉的收入。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學生中,有不少士大夫,甚至還有如端木賜這樣的鉅富。平時多給老師一些財物,那當然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了。

學生多,收入肯定高。

孔子約在公元前525年辦學收徒,到現在,後世留名的弟子至少已經有冉耕、冉雍、冉求、曾點、曾參、仲由、顏回、商瞿、燕汲、梁鴷生等人。

孔子,正是因為興辦儒學,廣收弟子,故名聲播於春秋列國。

而且,可以相信的是,此時的孔子,辦學收徒,已經不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更大的名聲。

因為孔子立志當官,他的志向就是宣揚周禮,以禮治國。

也正因為孔子的名聲越來越大,所以魯國上層一直在關注著他。

最早是魯昭公,後來是陽虎,再是包括季氏、孟氏在內的三桓家族。

到後來,孔子終於成功出仕,從中都宰到司空,再到如今的大司寇。

孔子的成功,讓少正卯受到了很大的啟。少正卯也是一位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他學著孔子,也辦學收徒。

而且,少正卯作為魯國大夫,享受著高階別的俸?,他不缺錢。

這是少正卯辦學與孔子一開始辦學最大的不同。當然,到現在,都有著共同的理想透過辦法收徒,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影響力越大,就有機會在政壇上出更響亮的聲音,就有更好的條件實現自己學術思想的傳播。

不缺錢的少正卯一辦學就收到了很大的成功,他向學生收取的學費更低,甚至對許多實在困難的學生,免費。

當然這個是次要的,關鍵是少正卯本人確實有才。

少正卯的有才,突出的體現在他講課的方法很有開創性。少正卯總是喜歡提出一些與時勢緊密聯絡的問題,然後與學生們一起討論。

他很喜歡講歷史案例,以案說事,從中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而且,少正卯的口才非常好,他與學生們一起討論,參與辯論。他言辭幽默風趣,舉例通俗易懂,講理深入淺出。

再加上大夫這樣的爵位加持,少正卯頓時紅了。史實稱,“聞人”。

與孔子一樣,少正卯認為這個社會應該要講規矩。

只是孔子強調的規矩是周公旦所制訂的周禮,孔子認為這是最完美的規矩。如今禮崩樂壞,所以時局混亂。唯有克己復禮才能讓社會安定,所以應以禮儀治理國家。

少正卯強調的規矩是符合時局的制度,周禮中那些好的應該堅持下來,但也有一些不合時宜的部分必須去除。

禮崩樂壞原因正是有些禮有些樂不符合社會展的需要,但又沒有新的規範,所以時局混亂。那就應該完善符合時局的制度,這就是法。

很顯然,少正卯與孔子的理念和觀點不同。理念和觀點的不同,導致兩人的政治主張也不同。

這真的很麻煩。

要命的,孔子與少正卯都是朝中重臣。一個是大夫級別的少正,一個是行攝相事的大司寇。

兩個猛人相遇,必然要有一番較量,以確定誰更猛。

兩種學說相碰,必然會有一番辯論,以確定孰正孰偽。

孔子當然對自己的儒家學說自信滿滿,但令他生氣的,是他的弟子們越來越不自信自己所學的。

因為孔子突然現,聽他講課的學生越來越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