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魯墮三都1:孔子推行墮都政令的背景是什麼?(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公元前5oo年初冬,曲阜,季府。

季氏家族宗主季孫斯靜靜聽著親信詳細彙報郈邑叛亂之事,皺了皺眉,自言自語道“唉,對不住了,晉侯。”

是的,這一次,魯國又是靠著齊國才徹底平定了郈邑之亂。

晉國,當然是絕對不希望魯國被齊國拉攏過去的。

可以說,齊景公在這次郈邑之亂中,先是直接出兵幫助平叛,再是以接收郈邑卻不取郈邑的辦法,使郈邑重新歸叔氏掌控。

叔孫州仇對齊景公心甚感激,郈邑之亂平定後,立即親自赴齊國朝見齊景公。

齊景公非常得意,安排了國宴招待叔孫州仇。

席間,叔孫州仇非常謙恭,多次向齊景公敬酒以表謝意。

齊景公面有得色,但嘴上卻道“夫子不必多禮,夫子的事就是寡人的事。這次寡人之所以敢大膽進兵並努力為夫子分憂,最主要的原因是郈邑正好是齊、魯兩國之間,又是夫子的封邑,換作是其他人的封邑,寡人估計還不敢出面干涉哩。”

齊景公有意抬抬叔孫州仇,但叔孫州仇聽齊景公此言後,起身正色道“君侯此言,非寡君所願矣。外臣事奉國君,是為了國家與社稷,相信貴國之臣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只是外臣家裡的私事,外臣絕不敢勞煩君侯。但郈邑之事是敝國之事,故外臣才敢奉寡君之命來請求君侯。對那些惡臣,天下人都厭惡之,都群起而討伐之,這才是道義所在。”

齊景公聽後一愣,心裡搖了搖頭,暗道這個叔孫州仇,明明得了寡人幫助還不想欠寡人人情,非得將這個人情欠到國家層面。看來,魯國人都是人精吶。

不過,對齊景公來講,這些都是無所謂的。讓齊景公關心的,是藉機說服魯國公開宣佈脫離晉國陣營。

要知道,此時的晉國,貌似只有一個魯國還未宣佈脫離晉國陣營。

春秋江湖到底怎麼了?

到處都是大事!我們得交待一下了,否則就要被這個江湖給迷失了。

級大國、諸侯聯盟盟主晉國內亂不斷。

晉國已經完全形成了範氏、中行氏、趙氏、智氏、韓氏、魏氏這六卿世襲執政制,其中中軍元帥一職最為重要。

這六大家族中,範氏與中行氏結成了穩固的同盟,與趙氏的矛盾日益激化。韓氏與魏氏可謂是同盟關係,與趙氏關係較好,這就形成了兩大互相對抗的集團。

而智氏則相對較弱,但智氏卻緊緊與晉國公室站在一起,成為中間派。

六大家族為了更大的權力與地位,一直在明爭暗鬥,強大的晉國就在這樣的內部政治生態中不斷被削弱。

再加上晉國一直以來地位然,實力過於強大,算是獨孤求敗般地在春秋江湖橫行,導致晉國上下對列國諸侯蠻橫無比。

卿大夫們經常向列國諸侯索賄,列國諸侯對晉國早就離心離德。

作為諸侯聯盟盟主,晉國的對外政策是晉國優先。

許多在列國諸侯眼裡需要晉國出面的,晉國偏偏不出面,因為不符合晉國利益。

許多在列國諸侯眼裡看來不需要晉國干涉的,晉國偏偏野蠻幹涉,因為晉國利益的需要。

其實也不能說完全是晉國利益需要,而是晉國某大家族的利益需要。

尤其是晉國第一大家族範氏家族和第二大家族中行氏家族,這兩大家族的聯合,可謂是全天下最有權勢的家族,也是全世界最貪腐的家族。

這樣的盟主,誰還會真心追隨?

公元前5o1年,晉國權臣、中軍元帥範鞅去世,晉國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軍帥佐分別為智躒、趙鞅,上軍帥佐分別為中行寅、韓不信,下軍帥佐分別為魏侈、士吉射。

之所以要提這些晉國重臣的名字,那是因為在接下來的春秋風雲中,這些名字將與魯國息息相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