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天下大勢:孔子離開魯國時是怎麼的一個國際局勢?(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好了,孔子離開魯國前夕,我們將春秋江湖的局勢粗略理一理。

孔子為什麼要出走,為何要去衛國,他還想著去哪裡,為何要去陳國,去楚國,為何又要回衛國,等等,這些都與春秋江湖的局勢息息相關。

此時晉國仍舊是中原諸侯聯盟盟主,但這個聯盟已經不穩固了。齊國甚至還出兵討伐過晉國,衛國和鄭國都有反心,魯國也對晉國不滿。

楚國還在休養生息,只要恢復過來,就一定會向吳國復仇。

西方大國秦國,最近露臉的事是出兵幫助楚國打退了吳軍。

公元前5o6年冬,吳楚柏舉之戰,二十萬精銳楚軍被三萬吳軍擊敗。吳軍迅攻佔楚國都城郢都,楚國幾乎滅國。

第二年春,秦國在楚國的請求下,出兵楚國,幫助楚軍一舉擊退了吳軍。

秦楚聯盟的穩固性,達到了歷史巔峰。

宋國,一直是晉國最忠心的跟班,此時也一樣,緊緊抱著晉國大腿,在地區事務上也揮著老牌中原強國的作用。

但宋國與鄭國這對世仇,一直會有紛爭,甚至戰爭。

宋國是孔子的祖籍,對宋國,孔子有著強烈的好感。只是宋國奉行的是商禮,而孔子推行的是周禮。

都是禮,但一字之差的禮,不是鬧著玩的。

宋國人認定,商禮才是完整意義上的禮儀。周禮嘛,嘿嘿,是剽竊了商禮且未得其真諦的不入流的禮。

所以,宋國人認為孔子推行的周禮,不過如此。

於是,孔子如果想要在宋國推行周禮,那基本上是肥皂泡。

現在最關鍵的是衛國,因為孔子已經決定了要去衛國。

衛國的關鍵人物當然是衛靈公,一位衛國曆史上英明神武的國君,偏偏在死後得了一個“靈”的惡諡,是整個春秋歷史上最令人唏噓的事件之一。

公元前535年衛襄公出世後,年僅6歲的衛靈公稚嫩的肩上,承擔起了春秋史上最牛逼諸侯國衛國的全部責任。

所謂最牛逼諸侯國,是站在自西周以來大周王朝所分封的列國諸侯中,誰最後亡國這個角度講的。

衛國是最後亡的一個諸侯國,直到公元前2o9年,連秦國都沒了,變成了大秦帝國了,皇帝秦二世偶爾有一次看大秦帝國版圖,驚訝地現居然還有一個衛國在。

想想列祖列宗不知滅了多少國家,輪到自己,怎麼著也得滅一個,於是就向衛國了個通知,命令其滅國,衛國這才告別歷史舞臺。

到戰國時期,衛國更是以出產人才名滿天下,商鞅、吳起、呂不韋、聶政、荊軻,都是衛國人。

孔子即將前往衛國,此時的衛國牛人主要有衛靈公、南子、孟縶、孔悝、彌子瑕、祝佗、王孫賈、公叔、公叔戌、趙陽、北宮結、蒯瞶、公孟驅、端木賜、蘧伯玉、顏濁鄒等人。

這些都是什麼人,我們不急,以後見到一個介紹一個即可。

先出場的當然是主角衛靈公。

衛靈公的得位可以說是天意之作,先他並非嫡子,父親衛襄公的夫人宣姜無子。然後是衛靈公的哥哥孟縶生來就犯了小兒麻痺症,早早領取了殘疾證。

按當時規定,殘疾人不得當國君。於是,衛國國君之位就咣地一聲落到了衛靈公頭上。

孟縶雖然不是衛國國君,但他卻是衛靈公的哥哥,而且如果不是有點殘疾,那衛國是屬於他的,哪輪得到弟弟當國君?

整個衛國,如果說衛靈公最大,那第二大的當然是孟縶。甚至孟縶認為自己應該是太上國君這樣的存在。

這樣的身份地位,這樣的自我感覺,讓孟縶無論是說話做事,甚至吃飯走路,都顯得鶴立雞群般另類。

這讓當時衛國大司寇齊豹很看不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