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魯哀公問政孔子(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孔子深入淺出的講解,魯哀公聽得入了神。

到後來,孔子的“君子無不敬”這個理念成了儒家經典學說之一,“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這,不就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追究的大同世界嗎?

再到後來,更是形成了我們耳熟能詳通俗易懂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儒家經典學說,就是如孔子與包括魯哀公在內的春秋人物日常交流中,慢慢形成的。

魯哀公顯然是一位求知慾極強的國君,他絕不放過這樣與孔夫子直接對話的機會。

魯哀公繼續問道“請夫子再給寡人講講,如何才能做到敬重自身?”

孔子稍稍沉吟了一下,答道“君子言語有過,則民眾言語亦有失;國君行為不當,則民眾行為亦不當。

故身為國君,唯努力不說錯話,不做錯事,百姓遵循國君號令就不會出任何問題。如果國君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可謂是真正的敬重自身了。

君子如果能做到敬重自身,就能成就其親。”

魯哀公追問道“請夫子講慢一點,寡人領悟能力不足。對了,什麼是君子敬重自身故能成就其親?”

孔子笑了笑,向謙遜的魯哀公施了一禮,道“君,指有名望的人。所謂君子,就是有名望之人的兒子。君子奉孝道敬重自身,所以民眾認為其親是必有名望。這便是君子敬重自身故能成就其親的道理。”

見魯哀公略有所思的樣子,孔子繼續道“所以,國君若只注重政事而不能愛護民眾,就不能成就自身;不能成就自身,就不能使自己的國家安定;不能使自己的國家安定,就不能無憂無慮。不能無憂無慮,自然而然就不能成就自身了。”

哈,孔老夫子將惡性迴圈的道理在這裡用上了,聽著拗口,但誰都聽著感覺非常有道理,更何況求知慾極盛的魯哀公呢?

魯哀公當即就興致盎然問道“那君子怎麼做才能真正的成就自身,請夫子講具體一些。”

孔子欣然答道“主公,臣以為,君子行事,務求合乎常理不愈規,此可謂成就自身。合乎常理不愈規,也即合乎天道。”

魯哀公點點頭,繼續問“天道最令人敬重的是什麼呢?”

孔子微微一笑,答道“君子敬天道,因天道馳而不息,如天上日月。每日東昇西落,此乃天道也;能週而復始永不停息,亦是天道;貌似無為而使萬物生長,亦是天道;有了這樣的成就並使功績得到彰顯,也是天道。”

魯哀公不由動容,起身施禮道“寡人愚昧,承蒙夫子耐心教導,受益良多,著實感激。”

孔子立即起身恭敬還禮道“主公,臣有一言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親。故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這就是所謂的孝子成身。”

這句話非常直白,魯哀公很快就領會了。是啊,君子行事,不能逾越事物的自然法則,孝子對待父母,也不能越親情的禮數規範。

對君子而言,侍奉父母,應如侍奉天一樣;侍奉天,應如侍奉父母一樣。

魯哀公大悅,感慨道“今寡人聽夫子教導,現在只擔心將來寡人雖懂了道理,但還是要犯錯呢。”

孔子呵呵笑道“主公謙虛了,一國之君能有此自省,實乃臣子之福也!”

魯哀公突然想起一個問題,猶豫了一會後,終於還是開口問孔子“依夫子看,當今列國諸侯,誰可謂明君?”

魯哀公難道是自己今天如此謙遜禮待孔子後,希望孔子高度評價一下自己?

孔子愣了一下,他也不知道魯哀公此問何意,思索了片刻後,對魯哀公施禮道“主公此問倒真難倒臣了,臣實不知列國諸侯還有誰可算是明君,相比之下,也就差不多衛侯算是一個了。”

魯哀公很意外,因為孔子曾在衛國長達一年之久,但未得衛靈公重用,最後悻悻而歸。

甚至,魯哀公還聽說孔子曾罵過衛靈公無道。

這樣的人,居然被孔子認為是此時列國諸侯中的明君?

魯哀公不服,道“衛侯?寡人聽聞其夫人滛而子不孝,怎可謂明君?”

見魯哀公張著個嘴驚訝的樣子,孔子解釋道“主公今日所問,乃國政大事。剛才所說,乃衛侯家事。家事與國事不可同日而語也。”

魯哀公問“那衛侯治政如何?”

孔子道“衛侯能任用賢人,治國有成。彌子瑕,智信兼備,能力出眾,衛侯愛而任之。林國見賢必進,衛侯賢而尊之。慶足有事則起而治之,無事則退而容賢,衛侯悅而敬之。此外,還有如史佗、蘧伯玉等人,皆為衛國賢臣,衛侯都重用之。”

孔子並未向魯哀公介紹衛靈公在平定國內動亂牢牢掌握國政大權、文武兼備作戰勇猛等具體事項,以此證明衛靈公確實是一位賢而能的國君。

孔子的真意,是提醒國君務必要任用賢才!如自己!

但魯哀公根本沒有用人自主權!至少在當下的魯國!

但不管如何,孔子很清楚,這一次自己與魯哀公足足一個上午的會面交流,效果非常好。

很顯然,國君是尊重、欣賞自己的,對自己推行儒家禮教自內心支援。否則,怎麼會那麼耐心、謙虛聽自己的講解呢?

魯哀公對孔子非常仰慕,他決定不顧一切任命孔子為大夫參與政事。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