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衛國變了天(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那就到處走走吧。”心灰意冷的孔子對眾弟子道。

端木賜也很鬱悶,作為衛國人,他真心希望老師能夠在衛國出仕,幫助自己的母國從這個齊晉爭霸的泥潭裡走出來,走上一條全面推行禮教之路。

仲由更是鬱悶,他甚至了牢騷“夫子對衛國可謂熟悉矣,此番衛侯既有心,夫子為何敷衍了事?”

孔子長嘆一聲,道“丘觀衛侯,體乏色衰,國內不穩,卻沉迷於戰事,日夜殫精竭慮,過度操勞,恐命不久矣。衛國,將有亂起吶。”

顏回輕聲對仲由道“夫子曾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衛國有亂,吾等確實不宜再留了。”

仲由道“夫子所言雖是真理,但這天下,魯國、齊國、晉國、衛國等列國,哪國不危,何處不亂?今既離衛,吾等卻又要赴何處?”

大家都沉默不語。

突然,顏回輕聲道“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孔子欣賞地看了看顏回,這是他曾經對弟子們講過的話,顏回全都記住了。

如今離開衛國,大家心情都很差,因為不知要去哪裡。自己說要到處走走,大家非常迷茫。

顏回,用自己曾教導過弟子的話給出了理由天下若有道,那就出來成就一番事業。如果無道,那就歸隱治學!

所以,既然魯國、衛國等國無道,那就不要在這些無道之國呆了,到處走走,說不定會有一個有道國家,值得自己出來做事!

論學問,顏回真的很棒。如果說自己百年以後,有哪個弟子可以繼承儒門的話,那當然非顏回不可了。

孔子經常這樣想。

最後,孔子嚴肅道“邦有道,貧而賤焉,恥也;邦無道,富而貴焉,恥也。走吧,去宋國看看。”

孔子的意思是,但凡君子,如果在有道之國無所作為,實乃恥辱。但在無道之國出人頭地,亦是恥辱。

眾人聽後,心悅誠服,紛紛施禮謝教。

就這樣,大家上了馬車,由冉求駕車,赴宋國而去。

目送孔子等人離開衛國的衛靈公,實在想不通這位聞名天下的孔老夫子,為何一言不合就走人?

哪怕寡人不能重用你孔夫子,但如果你孔夫子要留在衛國,至少寡人還可以管吃管住。但如今你孔子匆匆離去,這亂世中,不知要吃多少苦哩。

衛靈公很鬱悶,聽說孔子離開衛國,君夫子南子也很傷感。但此時的衛靈公,已經沒有閒心去管孔子了,因為他明顯感覺到自己油盡燈枯了。

此時的衛靈公,最需要考慮的是衛國的現實問題。

先是如何應對晉國可能來的報復問題,這個問題他選定的答案是強軍,是戰爭,為此還專門向孔子請教。

結果孔子一聽是這事,敷衍一通後就離開了衛國。

看來,寡人是沒有精力去應對晉國可能來的報復了。

那就將這個問題交給後人去做吧。

這個後人,就是衛國國君的繼承人問題。

衛國世子蒯聵已經流亡去了晉國,對這個兒子,衛靈公其實是曾經抱有很大希望的。相比其他兒子,蒯聵是嫡子,而且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能人。

但他走了,自己又沒有其他嫡子,那隻能從庶子中選擇一位了。

衛靈公與南子商議後,最終決定由其中一個兒子公子郢繼任國君之位。

那就先立為世子吧。

結果,公子郢聽說立自己為世子,當時就將頭搖得撥浪鼓一樣。

公子郢給出的理由是才疏德淺,不足以擔當大任。

衛靈公聽著就火大,寡人的命令組織的決定你小子敢不接受?

衛靈公又氣又急,病情加重,最後留下讓公子郢繼任國君的遺言後,溘然長逝。

但公子郢仍舊不肯當國君,他給出的理由是世子蒯聵仍在,那這個國君之位理應是蒯聵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