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魯國火災(2)(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好了,閒話少提,我們繼續講陳湣公對孔子介紹的這次魯國火災。

根據陳國行人提供的資訊,魯國火災最後統計損失,總體損失不大,主要的是兩座魯國先君祭廟被毀。

陳湣公很感慨,對孔子道:“夫子,魯國皆賢人也。這次魯國重大火災,損失不大,正是靠著季孫斯、南宮閱、子服何、公父歜等大夫臨危不懼沉著指揮啊。”

這些人也配稱賢人?

孔子在內心將這些人都鄙夷了一下下,突然想起,自己都一把年紀了,沒必要再憤青了。

是的,魯國越來越衰弱,確實與當政的三桓以及這些所謂的賢大夫執政不力有關。但說到底,還是整個春秋江湖禮崩樂壞導致的。

以前,無論是人,還是國家,都以道義而存在的。

如今,無論是人,還是國家,都在追求著利益。

利益至上的年代。

也許,孔子沒想到,歷史車輪滾滾前行,無論是人,還是國家,貌似都是沿著這個利益在前行的。

歷史是不會倒退的,觀念的與時俱進才是重要的。

以禮治國,還不是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安樂?

這難道不是利益所驅?

孔子嘆了口氣,突然道:“這次魯國被毀的兩座祭廟,應該是魯桓公和魯僖公的祭廟吧?”

陳湣公呆了呆,忙叫人過來,問了情況,果然如孔子所說,被毀的兩座祭廟是魯桓公和魯僖公的!

陳湣公歎服,對孔子道:“夫子真神人也,果如夫子所言,魯桓公、魯僖公之祭廟毀於此次大火。但夫子又是如何得知呢?”

孔子心道,自己又不是不知道魯國宮中情況,畢竟在魯國當過司空、大司寇,想當年也算是先君魯定公的紅人。兩座祭廟毀於火災,那離司鐸衙門最近的,正是魯桓公和魯僖公的祭廟,那定是這兩座了。

但嘴裡,孔子卻對陳湣公講出了一番道理:“這是上天的懲罰。依禮,諸侯五廟。如果祖上有功,家族有德,宗廟就可以保留。魯國正是憑此而保留了魯桓公和魯僖公的祭廟。

但如今,按諸侯五廟制,其後代親情已盡,但其家族又有何功德呢?既不符合諸侯五廟規制,又無功無德,但魯國卻不拆毀其祭廟,故上天怨恨而降火災毀之。”

前面我們講過,天子七廟,諸侯五廟。此五廟,指的是始祖祭的廟,在魯國當然指周公旦的祭廟,這是無論到哪一代,都要保留的。

然後,是離國君最近的四代,即老爸、爺爺、曾祖和高祖這四個祭廟,加起來一共是五廟。

對魯國來說,魯國祭廟從規制上講,應該是周公旦的祭廟,加上魯定公、魯襄公、魯成公、魯宣公的祭廟。這四位國君,分別是現任國君魯哀公的父親、爺爺、曾祖和高祖。

按魯國國君的次序,在魯定公前面應該還有一個魯昭公。但魯定公即位後,不需要為魯昭公建祭廟,因為魯定公與魯昭公是兄弟,而不是父子關係。

但並非一個諸侯國真的只有這五座祭廟,對國家有大貢獻的那些諸侯,往往其祭廟會被保留下來,供公室祭祀。

如晉國一直保留著晉武公和晉文公的兩座祭廟,再加上保留如今國君父親、祖父和曾祖三座祭廟,總共也是五座。

魯國,則除了保留周公旦的祭廟外,另外還保留了魯桓公和魯僖公兩座祭廟,那按照諸侯五廟制,最後再加上魯定公、魯襄公兩座祭廟,保持著五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