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七百里封邑(1 / 2)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藉此機會,為在陳國那些公卿大夫們面前突出一下孔子的才華,陳湣公特意問孔子:

“夫子高才,寡人佩服至極。想當年,夫子在魯國治政,盜賊不起,人心服從,國泰民安,名振天下。寡人誠懇求教夫子,如寡國現狀,兵微地小,強鄰環伺,該如何治理?”

孔子捋須,微微一笑,心道你陳國如今已經不容易了,要說治理,首先當然得將楚國這樣的大國給事奉好。

當然,孔子嘴上可沒這樣說,因為治國理政乃大事,得講大道理。

孔子道:“國之存亡興衰,不限於疆域之大小,亦不在於兵力不足。想當年,文武二王,地僅百里;成湯初封,僅七十里。然成湯、文武之國,最後席捲天下,成就一代天王。

貴國乃二王三恪之國,地位尊貴,初封侯爵,享地七十里,與成湯、文武等同。成湯、文武,後來之所以能統一天下,列國諸侯無不悅服來朝,皆乃依禮而治之故矣。”

這話過於高大上了,因為開創商王朝的成湯和開創周王朝的文武二王,在春秋時期,那是神一般的存在。

對陳湣公而言,他現在焦慮的是陳國如何能夠在這血腥的春秋江湖活下去的問題,而非稱霸江湖的問題。

陳湣公謙虛道:“成湯、文武之偉業,寡人豈敢奢望?不過,既然夫子提到此先賢能自弱小而起,最後一統天下,試問夫子根源?”

孔子認真道:“昔成湯、文武,修國以待天時,舉賢以佐國政。此乃成就偉業之根本也。

成湯得大賢伊尹,委以國政,伐桀而建國。文王訪太公望於渭水,武王繼承父業,重用太公望,遂成克滅商紂之偉績。

相反,桀殺龍逢,紂殺比干,天下賢士裹足不前,國遂滅亡。

歷覽古史,凡能舉賢而任用者,國必興;忠奸不分者,國必亂;嬖奸害賢者,國必亡。

至於以小國奉事大國,唯先恭順而已。君侯在位十載,能於吳、楚兩大強國之間,至今尚能安然圖存,君侯已然不易也。”

陳湣公見孔子表揚自己,心下高興。聽孔子說要重用賢人,如今賢人就在自己面前,豈有不用之理?

陳湣公正胡思亂想著,忽有近侍上前,在陳湣公耳邊低語道:“主公,臣以為孔夫子雖有大才,然陳國無福用之。

臣聽聞,魯國已遣人慾邀孔夫子回魯輔政,更有楚王亦聽聞孔夫子在陳國,有意邀請。據說,楚王欲封孔夫子七百里地......”

啊?此等重特大情報,寡人如何不知?

陳湣公頓時心灰意冷,如果說魯國來人,他倒無懼,孔子曾在魯國出仕,然有職無權,甚至連一塊土地都未給。

但楚國那邊就不好辦了,連天意都決定了,陳國得視楚國為宗主國,楚國要用的人,自己小小陳國,敢與楚國爭搶人才?

陳湣公嗟嘆不已,亦後悔不已,自己早在前幾年就應該不顧朝中那些大臣反對,孔夫子一來,就直接任命為執政大臣!

想想自己,想想陳國,陳湣公心下惻然。如果不是這些年被吳國搞得焦頭爛額,疏忽了孔夫子在陳國之事,陳國早就擁有了這位大賢。

幸虧自己對孔夫子一直以來恭敬有加,孔夫子如果在楚國出仕,想必亦會善待陳國。

一念及此,陳湣公就對孔子道:“聽聞楚王欲請夫子赴楚,寡人還聽說楚王對夫子虛位以待,不但欲託付國政,還將封七百里之地予夫子,實乃可喜可賀之事。”

此言一出,不用說孔子及眾弟子聽後大吃一驚,連陳國不少公卿大夫聞之亦動容。

古之封地,大國不過百里,中國七十里,小國五十里。七百里之地,這是什麼概念?

此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此事,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楚國國君楚昭王曾經有一次聽說孔子在陳國多年,知道孔子是世上鮮有之大賢,故欲請孔子赴楚國出仕。

楚昭王認為,列國諸侯均不敢重用孔子,是因為齊國和晉國這兩大國,都對孔子予以了排斥。

孔子本有意赴晉國,但由於此時晉國執政卿大夫為中軍元帥趙鞅。而孔子對趙鞅不對眼,認為趙鞅不值得自己輔佐。

一是因為趙鞅曾殺了賢大夫竇犨,設計害死了周王室大夫萇弘,重用了自己所厭惡的魯國原執政大臣陽虎和衛國世子蒯聵等人。

二是因為晉國的政治生態與魯國差不多。魯國是三桓當政,晉國是六卿把持朝政,國君都是提線木偶。

這種政治生態,使孔子的主張和施政措施難以落實。

孔子對齊國沒有好感,是因為齊國雖然有著強勢的國君,但齊國這種融合了太多蠻夷風氣的國家,對禮教文化尤為排斥。

曾經,孔子有機會在齊國出仕。當時齊國國君齊景公甚至也已經作好了封賞土地、任用孔子為齊國大夫的準備,但齊國的國家戰略決定了孔子的理念不可能在齊國得到推廣。

甚至,連孔子眼裡的賢大夫晏嬰,都排斥孔子。

對齊國,孔子根本沒任何好感。

而楚國就完全不一樣了。

楚國本就一蠻夷之國,歷代楚王勵精圖治,終於成就春秋一霸主之國。長期以來,楚國與晉國的爭霸,成了春秋江湖的主線。

論國力、軍力,楚國完全不弱於晉國。

但楚國在與晉國爭霸中,往往略輸一籌。經過楚國上下百年來的原因剖析,主要在於楚國文化與中原文化存在很大的差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