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孔子赴蔡(1)

小說:春秋魯國三桓 作者:千里草人

孔子靜靜聽著弟子們的熱烈討論,喃喃自語道:“楚王有德,丘豈可負之?無功而受?,又是丘豈可為之?”

顏回走近孔子,對孔子低語道:“夫子,依弟子之見,赴楚勢在必行,但並非今日此時。若吾等用心謀劃,替楚王解決些實際問題,豈不有功於楚國?”

孔子點點頭,讚許道:“子淵之言,正合吾意。且讓子路等人議論一番吧,吾已有安排。”

仲由見孔子與顏回兩人在一旁竊竊私語,忍不住好奇問道:“夫子,難道還有什麼值得猶豫的麼?”

顏回看了看孔子,孔子點點頭,顏回這才將箇中情由給大家說了。

原來,孔子認為,欲赴楚謀官,必先為楚國立功。否則,無根無基,這樣的官對孔子及一眾孔門弟子而言,可做但做不長。

楚國此時正在幹什麼?

前面我們講了國際時勢,但那個國際時勢其實是一兩年以後的事。楚昭王欲封孔子,大約是在公元前491年左右,這個時候晉國的內亂還未完全平息,楚國最關注的是蔡國。

想當年,正是蔡國國君蔡昭侯,因為一件皮大衣的事,最終差點讓超級大國楚國給滅了國。

公元前509年,蔡昭侯穿著那件珍貴的皮大衣赴楚國朝見,結果楚國令尹囊瓦看中了這件皮大衣,索要不成後,找了個理由將蔡昭侯給軟禁在了楚國。

蔡昭侯被整整軟禁了三年,直到公元前506年才被釋放回國。

令楚國人沒想到的是,蔡昭侯絕對是那個時代最有個性的諸侯國君之一,他恨透了楚國,回國後,立即將搞垮楚國當成了人生唯一追求的目標。

於是,蔡昭侯先跑到晉國,說服了晉國組織國際聯軍討伐楚國。但晉國人最終是收下了蔡昭侯送去的大把財物,組織了聯軍搞了個表面行動,最終對討伐楚國不了了之。

蔡昭侯從此對晉國完全失望,轉而投向了當時在軍事界已經小有名氣的吳國,不但送給吳國大把的財物,還將世子也留在吳國為人質,表示向吳國稱臣,最後換來了吳國出兵討伐楚國的結果。

這就是導致吳楚柏舉之戰的前因,其後果就是吳軍在柏舉以三萬精銳,擊潰二十萬楚軍,最後攻入楚國都城郢都,使超級大國楚國在名義上被滅了一次。

最後,地大物博且人口眾多的楚國,在公族大夫們的齊心努力下,發動了全民抵抗運動,並在傳統盟國秦國的幫助下,將吳國侵略者趕出了楚國。

楚國,從此不但將吳國列為頭號敵人,同時也將蔡國列為了第二大敵人。

已經完全恢復了國力的楚國,在英明的楚昭王領導下,會對敵人客氣麼?

楚國對蔡國發起了討伐行動,蔡國能頂得住嗎?蔡國終於慌了,蔡昭侯又氣又急,那怎麼辦?

楚國給出的條件是蔡國將國都遷入楚國邊境,完全淪為楚國附庸。但蔡昭侯能答應嗎?

此時的蔡國,在楚國大兵壓境下,完全到了國家敗亡之際!

但蔡國國君蔡昭侯,會答應楚國的條件嗎?與楚國有著深刻歷史仇怨的蔡昭侯,絕對不可能答應楚國的要求。

蔡昭侯想到了吳國。

是的,蔡國,寧可遷去吳國邊境,也不願遷至楚國邊境。

這了這個時候,我們得花點筆墨來介紹一下蔡國了,否則,我們就很難跟上孔子之所以離開陳國去蔡國的思路。

對蔡國的歷史,孔子這樣的大文豪當然是很清楚的。

蔡國,春秋十二諸侯之一,首封於公元前1046年,首封君為周文王之子叔度,最初封於祭地,即今河南滎陽西北,建立了祭國。

由於古時“祭”與“蔡”為同音通用,故祭國又稱蔡國。

但叔度後來在周成王時期參與了武庚之亂,史稱三監之戰。

最終三監之亂被周公旦平定,參與叛亂的蔡叔度被流放於上蔡,原蔡國故地即祭地被天子周成王分封給周公旦第八子姬伯翔,仍稱為祭國。

只是,這個時候的祭國已經易了主,國君從原來的王子叔度變成了他的侄子伯翔,爵位為伯爵。

也就是說,原本的祭國算是亡了國,後來又重新封了一個祭國。

新建的祭國也在歷史上光鮮過一把。周昭王時,國君祭伯隨周昭王南征荊楚,卻不料在大軍凱旋迴師途中,船沉漢水,可憐的祭伯與可憐的周昭王均溺水而亡。

據說,祭伯去世後,其子謀父繼承父親爵位,並在大周王朝擔任重要官職,是當時公認的一代賢臣。

謀父雖然反對周穆王四處征伐,提出以德安邦之策,對犬戎等少數民族武裝應採取懷柔之策,但周穆王是歷史上公認的好戰分子,並未採納謀父之策。

政見不受待見,但謀父並未因此而對天子心生忿恨,反而仍舊忠心追隨周穆王四處征伐,成為大周王朝歷史上“有意見可以保留,但必須嚴格執行領導命令”的典範。

歷史進入春秋,中原小強鄭國強勢崛起,祭國被鄭國所滅,祭地成為鄭國上卿祭足的食邑。

三監之亂時,周公旦兄弟王子叔度受封的祭國已經死了。春秋初期,周公旦之子伯翔受封的祭國也死了。所以,祭國的歷史應該劃上了句號。

但故事沒完。

王子叔度在叛亂失敗後,被迫帶著一家子流亡到了上蔡。叔度之子蔡仲耳聞目睹了父親叔度參與三監之亂給整個大周王朝帶來的嚴重後果,深以為恥,他決心努力改正父親之過,以實際行動替父贖罪。

據說,蔡仲為人謙虛,舉止有禮,辦事幹練,處世低調,“胡乃改行,率德訓善”,受到了上蔡人民的好評。

叔度去世後,蔡仲繼承了家業,他在上蔡的治理深得民心,因此得到了周公旦的肯定,被周公旦舉薦為魯國卿士。

蔡仲赴魯國上任後,在魯國嚴格遵守周禮,實行德政,使魯國大治。

蔡仲為魯國立下如此大功,這使周公旦感觸極深。周公旦向天子周成王推薦,重新讓蔡國復國,由蔡仲為蔡國國君。

從此,蔡國又復活了,當時定都上蔡,今河南汝州上蔡縣。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春秋魯國風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