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河套軍管區(1 / 2)

紅薯即便自身的產量高,但也會講究種植方法和技術。

這是個技術活兒。

朱厚照沒有立馬安排某地進行大規模的種植,一方面是手裡的種子還不夠,另外一方面是覺得一套成熟的經驗方法還沒有總結出來。

因為他隱約記得小的時候種植紅薯,最適合的土質條件不是黏土,而是沙壤土,這是有背於一般的常識的。

如果在方法不正確的情況,大量向民間宣傳推廣,往小了說就是灌輸了錯誤的方法、造成了損失,往大了說,一旦效果不好,老百姓積極性不高,那就壞事了。

所以他交代楊廷和從來不止是推廣,而是培育和推廣。

“合適的種植時間、有效的種植辦法以及土質、水量、日曬時間,都需要對比比較才能得出結果。小人原本在福建也做了一些,只是等不及進京尋找女兒,所以還未全部做完。不過種活是沒有問題的,小人在滿剌加國是看人種過的。”

楊廷和聽下來也覺得是有許多事情要做。

“這樣的話,需得本官找一批專門的人了。孟老兄可識字?”

“小人不識。不過小女是認字的。”

“識字還是好些,可以做記錄。這一點,本官去協調,找些靈巧懂事的人過來並非難事。”楊廷和揹著手,“除此之外,還要有一個專門的場所,用來公辦以及存放一些資料……”

這些都在他的腦子裡,和一個老農講是沒有必要的,到時候做出來告訴他就好了。

“暫且先不提那些,今天我們主要去選幾塊地。”

“小人遵命。”

生產方式其實也影響文化形式,種地這個事情絕對不是毫無技術含量的。現代不就是很多年輕人不會種地了麼?

所以為什麼我們衍生出的文化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純靠種地的年份裡,老人家對於種植農時、紅白喜事等方方面面的細節瞭解的分外清楚,有這麼一人,家裡甭管碰上什麼大事小情,總歸有個章程,照著去做心理便安心。

現在來了一個新鮮作物,農耕民族基因裡的一些特性就被激發出來了——就是要趕快弄會怎麼種。

朱厚照也知道這種事急不來,東西種到土裡,生長的時間是定死的,又不是吹氣兒就成。

他準備過上幾天,去問問一些‘保障安排工作’做得怎麼樣,這樣便可以了。

改變一個國家不是這麼容易的事。

就像王守仁所面對的情形一樣。

正德二年,明蒙一戰之後,韃靼的軍事實力大為受損,在無法保障安全的情況,原先會駐牧河套地區的蒙古人只能翻越陰山,向北遷徙。

正德三年的大朝會,經略河套是朝廷最重要的議題。

河套其實就是指西套、後套和前套。

西套平原是黃河‘幾’字形的左邊,就是今天的銀川平原。

後套和前套也相對好認,就是黃河往上走,在‘幾’字形的兩個角上分別形成的平原地帶。

黃河原來向北,忽然改道向東,就是撞到了陰山過不去了,在陰山腳下,河水衝擊就孕育出了這麼一片肥沃地帶。

前套就是‘幾’字形右邊的那個角上,大約是今天包頭市的位置。

廣義上的河套包含了這三片區域,這裡可不是印象中西北的荒涼,它青草茂盛、沃野千里,有廣袤的草原、一望無際的耕地,稠密的水網以及溫和涼爽的氣候,自漢代徹底打敗匈奴以後,就在這裡設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

可以說從秦漢、到隋唐,只要中原王朝足夠強盛就會把這裡作為重要的開墾區域。根據現代的資料,河套平原有可耕地一千一百萬畝,但在明代絕對沒那麼高,因為墾荒的程度達不到,而且這裡也不是隻種糧食,還要養馬。

不過即便如此,這裡仍然是一片塞上江南。

至於歷朝歷代所用的手段,不外乎十二個字:移民實邊、屯田墾荒、興修水利。

其中的區別就是各個朝代對於移民實邊具體是怎麼執行,對於墾荒是給一人懇三十畝還是五十畝,也就是激勵的程度不同。

到了明廷的手中,

朱厚照並沒有單獨劃出一個省來,而是以軍管區的新形式對河套平原進行統一管理。

這個地方,王守仁是總負責人,朝廷給他加的兵部侍郎銜,節制河套地區軍馬,兼管民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