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正德十年(1 / 2)

正德十年四月,已完工兩年的兩京大道上行人絡繹不絕。

往來南北的諸多面孔之中,有一身穿一襲長衫、頭戴四方巾的書生青年在路邊楊樹下的茶館內歇息。

他面容俊俏,雙眉如劍,端茶的手如女人一般纖細,一看就是從小便不做一點重活的官宦子弟。

他在此處不久,岔道上邊忽然之間來了好幾輛車馬,馬車極為精緻,窗戶上還有花瓣樣的木雕,縫隙之處露出一個眼角略帶皺紋,但仍然精明的眼神。

來人打量了一下茶館裡的書生,又聽身邊人說了‘確是此人’四字,於是便不做猶豫、急忙下來了。

這是個女人,三十多歲的模樣,頭髮挽了起來,顯露的皆是一個成熟女人的風韻。

她帶著婢子和下人來到青年書生的面前,大大方方的行了一個禮。

“民女尤三春,見過楊侍從。”

不錯,此人正是楊慎。

楊慎是楊廷和之子,今年二十八歲,正德六年時,他參加科舉最終一朝登科,狀元及第。

因為他曾經在皇帝還是太子時當過伴讀,而且還是當朝閣老楊廷和的兒子,所以考慮到這些因素,他大機率是不會成為狀元的,以免無聊之人說閒話。

不過楊慎的文章實在是寫的太出彩了,一方面是他家學淵源,一方面他也曾追隨王鏊學過經世致用的學說,所以不論是閱卷官還是皇帝本身,都覺得若不把他點為狀元,反而是因噎廢食,沒有以才為先。

還是朱厚照最終果斷,就點他為狀元。

原本閱卷官們還有些擔憂,他們覺得這個皇榜貼出去肯定會引起議論,哪想到京中沒有任何的雜音。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楊大才子的才名竟然真的讓人覺得,他就該是狀元。

或許,這就是公認的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吧。

在四川有一句俗語叫,相如賦,太白詩,東坡文,升庵科第。這個升庵科第就是楊慎。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

正德六年,他高中狀元以後,按照慣例先去翰林院,授官翰林院修撰,從六品。

正德七年,他升為翰林院侍讀,正六品。

正德八年,皇帝任命他為藏書園副園正,從五品。

正德九年末,楊慎奉旨入宮,列侍從室侍從。

而此番他出現在兩京大道上的淮安山陽,是因為要執行一項重要的政務。

在尤三春的眼中,楊慎是如天上一般的人物,他出身貴、才氣高、還與皇帝關係匪淺,年紀輕輕就是狀元,尚未三十,便已經是侍從室侍從。

這便罷了,這等人物家教還極嚴,舉手投足之間盡是優雅,只怪她不夠年輕,否則就是鑽也要鑽到他的被窩。

她還眼尖,看到楊慎的腦門上有幾滴汗珠,瞬間便覺得心疼。

而能讓這般人物俯首稱臣、在這樣的季節不辭辛勞連日趕路的,怕也是那個還要再高的帝王了。

“……也不知怎的,陛下好像知道尤東家變著法子都要大肆鋪張一樣,早先便已經傳旨,而後還不放心,命本官沿途檢視天子行宮。尤東家來得倒巧,我們便一起瞧瞧去。”

“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