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聖旨就是聖旨(1 / 2)

天亮之後,

朱厚照起床在殿裡晃了幾圈便無聊的端著下巴呆呆望著東宮院落裡凋零的枯樹,

小小的腦袋在窗戶前,對著異時空的藍色天空入了迷,思緒也飛出了紫禁城。

跨越500年的時光,他其實特想知道這個年代的北京城是怎樣?

廣闊的中華大地上又是怎樣?

人們怎麼生活?

江南的女子,西北的漢子,戍邊計程車卒,稚子、女童、文人才子、販夫走卒……

何不食肉糜的想,也許不是太子,每日會更精彩些也說不定。

但現在他就是太子,這紫禁城,洪武永樂、洪熙宣德,至如今的弘治,之後註定會是他的故事。

“殿下。”帶著黑紗帽的老太監躬從殿外快步走了過來,他有些氣喘,還擦了擦汗,動作略微有些誇張。

“如何?”朱厚照墊著下巴,也沒看他。

劉瑾添油加醋的說:“這些外臣當真可惡,我聽說陛下是以商量的口吻和幾位閣老提議待明年春日轉暖後,再提東宮出閣講學之事,卻沒想到閣老們跪了一地,就是不同意陛下所請。”

其實大概猜到是這樣,但真的聽了還是嘆了聲氣,

窩囊透了。

本來弘治朝的臣子們還是很不錯的,誕生了一大批有能力名臣。

但是這些個皇帝和臣子相處的關係始終讓他覺得難受。和坐牢似的。

朱厚照秀氣的眉頭落了幾分,眼神之中有幾分凝思,隨後緩緩的開口,“東宮現在有詹事府的官嗎?有的話,給我叫兩個過來。”

詹事府是專門為太子服務的官方機構,類似於教師團隊的概念。只不過其中許多官,並不是那麼實。

像大名鼎鼎的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是右春坊右諭德,屬於詹事府。但他同時也是翰林院的日講官。

太子現在還很小,也沒有正式開始讀書,所以相比於後者,前者幾乎就是個名頭,基本沒什麼事。

詹事府的一把手吳寬,弘治八年回鄉守孝,大約也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回來。人都不在一切還是照常。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在。

詹事府裡有專門負責記錄太子言行的小官,叫左、右中允。

劉瑾想到的也是這兩個人,“回殿下,左右中允在,殿下要見他們?”

老太監心裡有些許抗拒,皇太子開始主動接觸文臣,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

就如同文臣不希望太子只接觸太監。

太監也不喜歡太子和文臣走得太近,

以至於在真實的歷史中,詹事府的官員還向皇帝告狀,說太監總是找理由讓太子請假,不來讀書。

“嗯,快去!”

深秋的微風有些許涼,但吹拂在身上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不久之後,身著青色官服的兩位……應該說是中年人了。

歲數不小了,官職還不算高。但是他們都是清貴翰林出身,又都在東宮,一旦改朝換代就是青雲直上。

朱厚照坐在石凳上,這兩位照例叩拜,口稱:“臣左中允楊廷和、臣右中允張天瑞參見殿下。”

楊廷和?

這名字熟悉,他忍不住多看了一眼,發現他鬢髮也有絲縷白色了。

“平身吧。你們兩位,都是什麼功名?”

楊廷和先說,他語速不疾不徐,“臣是成化十四年戊戌科賜同進士出身。”

張天瑞則回:“臣是成化十七年辛丑科一甲第三名。”

朱厚照點了點頭,彷彿他知道賜同進士和一甲第三名的區別似的。

只能糊著說:“都很好。”

言罷便讓劉瑾著人把書案抬了過來,上面是筆墨紙硯和一本《大學》。

他個頭小,只能把書案放得低些,同時讓劉瑾舉著書,翻開第一頁,照著上面歪歪扭扭的寫下八個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隨後說:“這幾個字,兩位先生誰替我讀一遍?”

楊廷和和張天瑞互相看了一眼,殿下這是要讀書?

但他們心裡都清楚,太子讀書是有很大的規矩的,絕不是他們兩個小臣在這私自就可以教的。

說句不好聽的,誰知道私下裡你們教什麼給太子?至明朝後期,就有臣子罵過一些閣老權勢過重,竟然連教授太子的內容都必須得給他們看過才行。

這些講究,他們兩個十幾年的為官生涯,不會這點敏感性都沒有。

但是皇太子這樣直接把他們兩個人召過來詢問,似乎又不能不答?

而且,太子召他們到身邊,尚屬首次,這等近身機會也是非常誘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