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寧藩(1 / 2)

“新的魚鱗圖冊編好以後,今後的賦稅就以此為準,原本士紳之家的田地不必繳納賦稅,而之所以此次一定要丈量,便是要改一改這規矩。從今往後,不論其他地方如何,朝廷在江南征稅只按田來繳納。

根據最新的丈量結果,一個縣的水田、旱田,數量都是清楚,其中多少今年新分得土地的,這樣同樣清楚,如此一來,一個縣的賦稅也就是個定數,偶爾存在一些人家堅決抗繳,那樣的出入也不大。

你再與原來對比一番看,賦稅由百姓和士紳一起承擔,稅基增大以後,稅比就可適當降低,國家賦稅不全壓在百姓的肩上,這才能真正做到輕徭薄賦。”

在皇帝身邊聆聽教誨的乃是那個張子麟。

此人入京後,頻繁受到皇帝召見,不是因為幾次君前奏對深得帝心,又是為了什麼?

除了他以外,張璁也在。

這兩人,朱厚照是準備大用,因而‘自己的思考’可以提前和他們探討。

張子麟沉思一番後說:“那陛下也要下令在江南停止士紳優免嗎?”

“要。殺人都殺到這個程度了,自然是一步到位。因為徵稅的田畝擴大,明年江南賦稅想必會有所增長,這可以抵消對海貿的負面影響,同時一旦穩定以後,可以逐步降低稅比,再等些年,白銀交易普遍化,可以優先在江南這些地方進行稅種統一,即將地稅和丁稅合一。

江南商業興起以後,人員流動加快,丁稅本來就不易收取,統一以後一方面可以防止國家賦稅流失,另一方面又能解除人員流動的政策枷鎖,最後統一稅種,可以降低收稅難度,簡化收稅流程,提高稅收效率以及貪腐的門檻和難度。至於稅賦貨幣化以後,給押運帶來的便捷,這都是小節,更不必提了。”

這些話張璁多少聽過,張子麟還是頭一回聽,他大為震撼,又充滿想象,“陛下心中自有方略,實令老臣感佩之至。”

“所以有的人講,朕行事激烈,甚至是與民爭利,這都是短見之語。後續的改革繁重,哪裡耽擱的起?更不會有與民爭利這等事情。不過繁重,朕也不擔心,路雖遠,行則將至。江南是大明的一塊寶地,很多改革都會先於其他區域,咱們君臣要把這裡梳理好,一旦功成,一個百年的繁華江南是少不了的。”

天子所說的事項環環相扣,不可分割,而且邏輯性是很強的,並不是胡說八道。

張璁建言道:“此次,江南也有幾名有些見識的官員,雖品秩微末,但體會朝廷用心,陛下不若趁賞賜之機,召人入京,到時候臣與子麟兩人再與他們分說一二,這些關係理順,事情要好做的多了。”

朱厚照略作思量之後點頭,違逆朝廷的要罰要殺,順從朝廷的自然就是要賞要升。

這才叫賞罰之道。

再看看張璁這個人……做首輔有些早了,他的性格稜角太多,這是缺點,不過當一個改革的閣老還是足夠的。

這件事主要交給他,應當問題不大。

……

……

南昌。

江南的騷亂還沒傳到南昌,不過從江南來的人不少。

有的從蘇州府、有的從松江府,有的還從京師和南京而來……

這麼多人入南昌,其中有一些乃是特意被招募來的。

寧王欲圖復設王府護衛始終不能成行,於是他就只能大肆結交鄱陽湖一代的水上巨匪,以及廣西山中的土家山兵,令他們以為策應。

原本的準備都在有序進行當中,卻是這正德十一年的江南之亂給他們送來了大禮。

寧王手下主要有兩名謀士,分別叫李士實和劉養正。

李士實這個人,已經七十多了,老得不能行。

不過寧王有幾分所謂的小智謀,他的水準比當初的安化王要稍好些。所以折服的謀士,也不一般。李士實是進士出身,弘治年間做到過刑部侍郎這樣的高官,後來年長致仕,而後才歸入寧王府。

具體怎麼折服的呢?物理折服。

一開始老頭兒不從,寧王就讓人收拾他們家一頓,後面身體很誠實。

照道理說,李士實能文章,談道理,而尤以書法聞名,還得到過李東陽的讚許,應當是個以死報國的清流人士,怎麼能從賊謀逆,但事實並非如此。

實際上,寧王到處撒銀子結交權貴,都是他出的陰詭主意。

也因為善於權謀術,自己年紀又大,常以姜子牙、諸葛亮自比。

另外一個劉養正是舉人出身,這傢伙是主動上門,跟寧王說,您擁有我,就相當於當年燕王擁有姚廣孝!

什麼意思不言自明。

這兩個人都有一定的權謀之術,在一些問題上往往還能夠想到一起,很得寧王信任。

作為讀書多年的老人,李士實一眼就看出江南之亂的背後緣由。

尤其看到真有人願意從蘇州、松江等地跑到南昌,他便在王府內給寧王出主意說:“正德帝在江南自掘根基,放任劉瑾殘害人命,更是取死之道。現如今,我聽說江南已經有世家和百姓在自發對抗朝廷,只要王爺加以利用,定會成為一大助力!”

劉養正也覺得是天賜良機,“屬下已經派人聯絡上了當地的一些士紳,他們有的被朝廷通緝,有的是家破人亡,和朝廷結下了血海深仇。王爺只需召見他們,示以恩賞,必定能收攬其心。而當務之急,一是安頓好這些逃難之人,二是派出人手做些營救之事。江南多富庶之家,這些人往往家資百萬,只要得其一二,那錢財銀兩倒是有了出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