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朝會的變化不僅僅是從一年改為兩年,其影響也絕不僅僅是讓臣子們可以來一趟京師,而是方方面面。

比如說,大朝會是兩年一次,科舉是三年一次,於是大明文人開始逐漸把每個年份都分出大中小的區別,若是都有,那麼就是大年,若是都沒有那麼就是小年,比如正德十年就是妥妥的小年。

大小和朝廷派官是有關係的。

大朝會之後,天子往往會根據當年官員進京陛見的表現對部分人進行調整,有的甚至是比較驚人的調整,也正是升官激勵著各地官員對大朝會念念不忘。

而科舉之後也會授官,所以說所謂的大年就是大官、小官都有較大的變化,人們心中也更有期待。

小年麼,就不必說了。

這就是大朝會的影響。

此外,大朝會的議題也從當初的七個壓縮為五個,傳言天子認為要將朝廷的主要精力集中於更為關鍵的事務,而不必事事拿來清談。

再有,有些議題開始逐漸固定下來,演化為每兩年就要拿出來談一次。最為典型的便是民生和軍備,它們總是逃不掉的,天子召見地方文官,所問之事不離百姓之疾苦,召見邊軍武將,所提之事不離衛所之戰力。

不僅如此,十年的時間也讓廠衛深深的‘融入’了大朝會之中。

大朝會前後,會是它們最繁忙的時候,天子問事,遍及於天下,所以他們要儘量多瞭解些天子最常問到的事,更關鍵的在大朝會之後。

為了避免陛見的官員胡亂吹噓,虛報政績,廠衛總是會針對官員們所上報的內容進行核實,所以大朝會後的官員調整,總是一波一波兒的。

可能這一次出來四個,下一次出來五個,便是因為核實需要時間,朝廷會根據核實的情況,將幾個人湊在一起,一旦確認為真,那麼根據旨意一起發出來。

總得來說,大明朝廷圍繞著大朝會構建了越來越完善的一整套行事邏輯,而且仍然在完善中。

身處其中的人大約不明白,也是透過這種行事,皇帝不僅僅是完成了對京官,更是完成了對地方官員更為穩定的掌控。

形象的說叫天下一盤棋,因為主要官員的升遷都在天子一人手中。

從根本上來說,大朝會及其附生的相關制度已經成為加強皇權的重要工具。

若不然朱厚照憑得什麼強推天下清田令,憑得什麼給天下土司定規矩?

在大明正德十一年的這個時間節點,任何一個重要的或是關鍵的地方官員走到朱厚照面前,都不敢表現出絲毫的不敬。

今年還有一個特別,

內閣由四人減為了三人,皇帝會不會再簡派誰入閣?按照天子一貫的做法,並不是單純論資排輩的。

工部尚書毛紀被貶黜回鄉以後,這個職位其實也空缺了下來了。

這些都要看天子那張嘴怎麼開。

而這個時候的天子,正在成國公、靖虜侯和平海伯的陪同下檢閱著神機營。

按照旨意,神機營的火器都要進行換裝。

“……軍器局現在在加派人手,要給水師配上這能打九百丈的火炮,要替換掉神機營的舊火炮。當年太宗皇帝建立的神機營在大漠無往而不勝,朕又怎麼會忘記這麼些寶貝?從南洋的一些點滴資訊來看,洋人的大炮不比我們大明差,甚至比我們還好,這要引起重視的。說明那些國家也在拼命的改進火炮。”

周尚文算是有切身體會的,“這次攻打吐魯番汗國之所以如此順利,火炮也要佔據一半的功勞,炮彈一飛,滿城皆亂,是個絕對的利器。可惜它太重,西南山地和騎兵追逐之時,難以用上。”

朱厚照擺擺手,“進攻用不上也可以防守,新疆新築的城裡,都給朕放上幾十尊。而且火炮是一方面,還有火銃呢,這個就容易攜帶了。”

這個時代的火銃問題很大,一個是下雨不能用,另外一個裝填很麻煩,基本上在戰場上只夠射一輪,等你裝好可以再射,敵人已經衝到你面前了。其他的如炸膛等等缺點就更不必提了。

但火銃仍然重要,朱厚照也很重視。

他對靖虜侯和平海伯說:“出海的要帶火器,這是幾年前就講過的,朕不多提。靖虜侯,你這次回京,休息歸休息,朕可不打算讓你閒住太長的時間。”

周尚文無二話,“臣自然聽從陛下調遣,萬死不辭。”

皇帝盯住他的眼睛,“去年朕下令伍文定遠征日本,因為隔著海,他們到大明的時間固定,大約也就是每年的三四月份,咱們君臣沒人知道那裡打成了什麼模樣。”

“不錯。”

“所以大朝會之後,你領一路人馬以防範倭寇的名義進駐江南,而且要帶精銳甲級衛,包括這一衛神機營,部隊的規模大約在三萬人。騎兵就少一些,江南水網密佈,以步卒為主吧,到了那裡以後平時正常整訓,主要是以備不測。”

周尚文微微有些疑惑,“陛下慮事周全,此乃英明之舉,不過防範倭寇……哪怕日本國有我大明那麼大的水師,哪怕他們傾巢而出,最多不過一萬人馬,這……殺雞焉用牛刀?”

朱厚照眼睛眯了眯,“這三萬人馬,大約六個衛所,你分城駐防,揚州、南京、蘇州、杭州都要有你的人馬。這樣一分,三萬還多麼?但是倭寇是可以從任意一處進攻的。”

道理似乎也是這麼個道理……

周尚文勉強被說服,其實說不服也沒關係,反正他聽旨行事,“臣明白了。陛下旨到之日,臣立馬率軍出發。”

實際上朱厚照還有另外一層考慮。

“早些年朕聽聞,有些倭寇實為我大明無以生存的百姓假扮,這些不去提它。朕想說的是,你駐防在各地除了放外,也要防內,軍營重地……你應當比朕更明白。而且不要覺得朕在危言聳聽,朝廷,可是下了天下清田令的。”

成國公、平海伯和靖虜侯聽到最後一下子明白過來了,這是明裡防倭寇,暗中掌控地方。

朱厚照看他們有些嚴肅,反而說起笑話來,“只是以防萬一而已。你這個軍功想掙不容易的,要他們給機會才行。”

他們?

也不知說的是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