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正德二十年(1 / 2)

正德十二年,江西舉子夏言進士及第。

三甲的進士實際上排名已經很靠後了,卻不知他有什麼路子,竟在授官之時被派往常州府任宜興知縣。

本朝知縣權柄不輕,縣內大小事務皆可在一定程度上自決。

在這等職位上,但凡幹出些政績都容易為吏部挑選升任,如果是特別出色的知府、布政使等,還容易被皇帝拔擢入京。

因而夏言算是一眾進士中最為走運的人之一了。

可惜他授官不足三月,便上疏奏陳本朝弊政,直指劉瑾等奸宦大禍民間,而朝中閣老、尚書紛紛逢迎上意,唯以高官厚祿為切……

奏本遞到中央以後,上諭斥其以誇誇為本,以實務為末,初任時日極短,空談之語極多,一身無半分事功,卻似已有輔政天下之才,於是貶其為宜興知縣縣丞。

朱厚照本以為他說得夠直接了,結果這種歷史留名的人物還是驚了他一把。

正德十四年,年逾七十的內閣首揆王鏊因病致仕,皇帝雖多番留任,但生老病死乃是天道,非人力所能及。王鏊病走還是小事,內閣次輔張璁順次遞為首揆。

天下一時多有議論。

張璁為人苛責、手段唯缺君子之風,且嫉賢妒能,沒有容人之量,為多數人所不喜。

夏言性格極為剛正,他覺得自己身為人臣,有奏諫之本分,所以為此再上諫疏。

張璁可不是王鏊。

內閣首揆為難他以後,夏言又迎來第二次被貶,吏部行文寫明撤其宜興縣丞,令其任四川成都府雙流縣主簿。

便是連江南這等好地方也不讓他待了。

這等末流官員再怎麼折騰,也沒辦法在朝堂上發出什麼聲音,後來他這樣的性格又在當地遭受排擠,於是主簿也混不下去。

因為接連被貶,以至於到正德十七年時,要他去擔任末流吏員,不堪受辱的夏言憤而辭官,老子不幹了!

朱厚照本在暗中觀察此人,在京師接獲訊息以後,他不禁有些惱火。

當年王守仁被貶為驛丞也沒有說辭官不任,像他這樣的器量,又怎麼能承載天下之大?

於是朱厚照暗中指定時任四川巡撫的謝丕尋了夏言一個錯處,關了他半年。

白天黑夜不分的過了半年以後,夏言因得到當地有名的遺賢儒士殷嘉陵的搭救而逃脫牢獄之災,但出獄以後官府仍要他擔任一縣田長之職。

這是自正德十七年之後始設的職務,每縣一名,為知縣輔官,秩正八品。

田長只專田畝一事,便是掌握全縣的水田、旱田、林地數量和權屬,平日裡最為重要的職責是對負責田地的買賣流轉相關事宜。

並且按照實際情況,三年更新一次魚鱗圖冊。

至於錢糧賦稅則不在田長職責範圍之內,每年的夏秋兩稅是多是少,和他沒有關係,田長的考核評價全在魚鱗圖冊是否真實準確。

從正德十二年開始的丈量田地持續了五六年的時間,而花費那麼大代價做出來的魚鱗圖冊,很容易和事實不符。

因為田會流轉交易,

因為原來的田主會生病死去,

甚至老爹死了,兄弟分家,

這諸多的情況隨時都在發生,所以朝廷要實時掌握全國田畝的情況極難。

對於知縣來說,包稅制之下,他當然是希望每年都完成上面下來的稅賦指標。這是自明初就開始的。

不同的是,大明現在取消人丁稅是個明顯趨勢,像是江南已經完全取消了丁稅,而一切錨定田地。

這樣一來,田畝越多,則應繳稅賦越多,田畝越少,則應繳稅賦越少。

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人當知縣,都會想著若本縣在冊的田畝越少,自然是所需繳納的賦稅就越少。

比如說實際有一萬兩千畝,在冊的只有一萬畝,那麼這兩千畝的差額所產生的賦稅,就不必上交了。

當然,實際這樣操作膽子很大,畢竟田畝不會無故消失,只是有些人抱有僥倖心理,覺得上司昏庸可欺,國家不會查處,

而更隱蔽的手法就是新增田畝不入黃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