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父子同病相憐(2 / 3)

小說:大明第一貢士 作者:一語不語

馬文升到底是年老體邁,且有點用人不察。

馬文升道:「若張秉寬前去薊鎮,果真是為竊占軍務而去,內閣對此可是做好防備之策?」

李東陽搖頭道:「本來所商定的,要讓各處儘可能不靡費軍餉,也不多調人力,卻若是張秉寬親自去疆場,便好似頭狼,只怕各處或也不得不做事。且最怕張秉寬以整頓軍務為由,在各邊鎮大肆培植勢力,他若執意用所謂的自己人,倒也無妨,畢竟有陛下為他撐腰。但就怕新老之爭,會帶來地方變亂。」

「那張秉寬確是為鐵礦的事而去呢?」馬文升算是做出兩種假設。

不把話說死了。

李東陽道:「也要看他將礦用在何處,到目前各處的礦窯產出,都未曾走朝廷的賬目,全都成了他一人的私產,若我等上奏於陛下,陛下不肯理會,那也只能等地方上出亂子……以我所估量,無論這礦窯產出多寡,地方上將來必會因此而生亂。這是人性,不以他張秉寬的意志所定。」

產出少了,地方上瞎鬧騰,地方官民肯定會鬧事,認為張周開礦搶奪了地方的農田,就算礦場都開在深山老林,地方上也會說那是即將墾荒之所。

產出多了,利益會讓地方上眼紅,然後為了搶利益,就會參劾張周竊奪朝廷資產,且會發生官民鬧事搶礦的事。

說是有錦衣衛和京營士兵等護礦,但強龍不壓地頭蛇。

李東陽似乎就等著看開礦這件事的熱鬧。

馬文升道:「西山馬上要造城,讓京師周邊開採木石料,還會從南方等處往北調運,我也怕如此會令民生凋敝。張秉寬此舉,的確是有些過分激進,違背臣子之道了。」

李東陽點點頭道:「若馬老部堂真如此認為,那真就該聯名上奏,即便不成,也要找尋時機。沒有人能百戰不殆,誰都在等他張秉

寬於疆場折戟的一天,只有這樣,陛下才會冷靜下來,重新審視這個人,審視他所主持的事件。」

「嗯。」馬文升點頭,似是滿意於李東陽的態度,他也將進一步的計劃說出,「薊鎮連年軍餉不足,今年更是有虧空存在,我的意思,是讓京師周邊的將官,多跟朝廷訴訴苦,免得陛下以為將士們的日子太好過。或者再給兵部和戶部施壓,以逃戶眾多為由,減邊鎮土堡駐守兵馬數量,再從大同等處抽調部分兵馬,填補薊州、遼東等處的缺損。」

李東陽皺眉道:「這是何意?」

馬文升道:「重防京畿,難道賓之你覺得不對嗎?」

李東陽眉頭仍舊緊促,似乎是沒想明白馬文升為什麼要如此提議。

是為了幫劉宇?還是為了保證薊州和遼東能一直留在傳統文臣這邊?還是說要找機會給薊州、遼東增加軍餉調配?

李東陽甚至在想,這位前兵部尚書,似乎是對那個劉宇過分倚重了吧?光是把軍權、財政往薊州轉移,能指望這種人成何大事?

馬文升似是看出李東陽對此有意見,他只是淡然一笑道:「老朽在朝或也沒幾天了,老夫所欣賞的用兵之官,除了宣府巡撫,便是這位薊鎮的巡撫,若是二人將來有機會能晉升到兵部為侍郎,以此來穩定朝綱,不也是一件好事嗎?」

李東陽道:「所以馬老部堂,是想以劉大夏和劉宇二人,作為制衡張秉寬之人?」

馬文升這次是笑而不語。

黨爭的事,從來都是暗地裡做的,沒必要把話說那麼明顯。

李東陽吸口氣,他大概理解馬文東的意思,現在是要給劉宇創造條件,讓其有快速立功和撈取政績的機會,以此來晉升到兵部侍郎的位置,配合劉大夏,取代在兵部侍郎位子上不作為的熊翀和熊繡。

但李東陽怎麼想,都不覺得劉大夏和劉宇到了兵部侍郎的位子上,能做得比二熊更好。

不過李東陽也意識到了,馬文升這是在為離朝培養「接班人」和「黨羽」做最後的衝刺,而劉宇和劉大夏將會是馬文升退下去之後,留下的「政治遺產」。

「你的事,在下回去後會跟劉閣老商議。」李東陽沒有拒絕馬文升,畢竟吏部尚書跟內閣之間還是盟友,沒必要自傷和氣。

馬文升笑道:「賓之以後有事,也多來說說,最近言官總是參劾我老邁昏聵,我也想多提幾次請辭,能回鄉頤養天年,也是好事。以後這朝堂之事,還要多靠賓之你這樣的年輕之人了。」

我年輕?

李東陽心說,你不要給自己的逃避找理由,大家都知道現在朝事艱難,不是隻有你一個人想打退堂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盡力吧。」李東陽似也覺得馬文升有往「投降派」發展的傾向。

這是覺得對抗張周愈發無力,都想著怎麼把自己的地位能傳承下去,然後一個個開始選擇逃避。

李東陽也在琢磨,我們這群老傢伙都沒把張秉寬給按住,指望後起之秀來把他給比下去,是不是有點太想當然了?如果說朝堂是戰場,這是做不為嗎?簡直是在倉皇敗退,且一個個都在比誰逃得更快!

文華殿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