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官渡(2 / 2)

曹操心生去意。怕了你了。我惹不起,躲總躲得起吧。便有棄官渡退回許昌的想法。

但是,曹操的想法遭到了荀彧的反對。當時的荀彧不在官渡而在許昌,不過對一個頂級謀士來說,人在不在現場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看透現場。

荀彧就看透了現場。

官渡。官渡是什麼地方?是隻能頂住不能放棄的地方。因為袁紹已經紅了眼了。他傾巢出動,目標只是官渡嗎?不,是許昌。準確地說是曹操本人。你退守許昌,許昌必定被圍。總之你曹操逃到哪裡,袁紹就會跟到哪裡。那叫一個形影不離、不離不棄。所以,有何撤退可言,頂住意味著一切。就像一個人在世上生存,最終能撤到哪裡去呢?

再說了,世上事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袁紹很強大嗎?他是表面強大。“紹軍雖眾,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濟!今軍實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荀彧向曹操如此打氣道。

總之,荀彧在後來寫給曹操的信中反覆提到的是一個關鍵詞。

時機。時機是這樣一個東西,當它沒來時,一切看上去都像是絕望之旅;時機到來時,時局將會逆轉——“公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荀彧說得如此斬釘截鐵,就像一個預言家一樣。

毫無疑問,荀彧的這封信是有價值的,因為後來發生的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但當其時也,荀彧的信到底有沒有價值不是他自己說了算,而是曹操說了算。

曹操採納了就有價值,曹操將它踩在腳下就沒有價值。

結果,曹操採納了。

這個“寧可我負天下人”的人在其性格基因中很難得地具備從善如流的品質,雖然很多時候,他要多疑那麼一下子。

只是現在,曹操沒有多疑。他堅信。堅信這封信的價值。在軍力漸乏,糧草不繼的情況下,堅信這封信的價值。

便繼續堅守。

事後回憶起來,官渡戰局真正的轉機發生在韓猛身上。這個袁紹手下的押糧官有一天驚駭地發現,他的手中沒糧了。

對押糧官來說,糧食其實就是他的生命。押糧官永遠和糧食在一起,就像士兵永遠和武器在一起一樣,失去糧食的韓猛知道自己無法向袁紹交代了。

韓猛手中的糧食是徐晃燒掉的,目的是讓袁軍軍心大亂。

不過,袁軍軍心沒亂,袁紹自己的心卻亂了。他看著韓猛領著敗軍回營,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好在有一點,袁紹還是知道的,那就是殺了這個狗孃養的東西。袁紹拔出腰中長劍,要讓失去糧食的韓猛失去性命。

韓猛的性命沒有失去——審配製止了袁紹的蠢蠢欲動。

審配以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殺人,而是救糧。不錯,韓猛手中的糧食是被徐晃燒掉了,可烏巢的糧食還在。烏巢是袁軍屯糧之所,一定要重兵把守。

烏巢在,袁軍就在;烏巢亡,袁軍就亡。審配將烏巢糧草的重要性提高到整個部隊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

袁紹贊同審配的看法。當然,為了顯示自己的高瞻遠矚,袁紹的講話比較有領導藝術。他說,烏巢糧草的重要性我早就心裡有數了,還等你現在才提醒我啊。對了,你馬上回鄴都監督糧草,烏巢我另派人去。

袁紹向烏巢派出的守糧官是以大將淳于瓊為首,部領督將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睿等為輔的黃金組合,他們身後則是二萬人馬將烏巢守得嚴嚴實實。烏巢看上去是固若金湯。鳥飛不進,水潑不進,火更燒不進。

但是,一個隱患卻已經產生。淳于瓊有問題。他愛喝酒。

大凡大將似乎都愛喝酒。張飛是這樣,淳于瓊也是這樣。他在烏巢終日和他的黃金組合聚飲,似乎只待一個火種扔進來將此地熊熊燃燒。

那麼,誰會是那顆致命的火種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