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動手(上)(2 / 3)

諸軍應該隨本公祭奠諸夏往昔英烈,若是能請英靈歸來,難道會有不勝的道理嗎?”

唐軍將士頓時歡呼起來,於是洛玄凌率領著諸軍舉行了一場祭奠儀式,鼓舞全軍士氣,然後才繼續行軍。

洛玄凌率領著上萬大軍,擁有河西之後的大唐,終於擁有了自己的養馬地,隊伍宛如長蛇般蜿蜒,在草原起起伏伏的丘陵中若隱若現。

洛玄凌騎在馬上,不斷核對著大致的地圖,然後出一道道號令,上千名斥候分成數十支小隊向著四處撒出去。

冬突厥經常性的侵擾河西,此番大唐開戰的理由就是阿史那社爾襲擾河西。

所以洛玄凌要時刻防備著遭遇突厥的大軍。

大唐出兵的時間已經漸漸進入冬季時,這實際上不算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間,但對於大唐來說,這已經不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突厥人同樣想不到大唐會在這個時候出兵。

頡利可汗的父親是個非常傑出的草原領袖,但頡利可汗很明顯不是那種人傑,他既不能團結草原諸部,在軍事以及政治方面,也非常的幼稚,還帶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負和驕傲。

當初因為隋煬帝這逆天貨色導致冬突厥趁亂崛起,有了威凌漢人諸侯的實力,但中原統一後,他就該意識到,中原已經不是當初,但他沒有,依舊以曾經對待列國的方式對待大唐。

身為大總管,李靖在一開始就定下了突襲定襄的計策,之所以會選擇輕騎簡從的戰術,主要是因為李靖熟讀兵法和歷史。

現在唐朝和冬突厥間的形勢,和當初漢朝和匈奴雖然像,突厥佔據著河套之地,這和漢初的匈奴幾乎是一樣的。

李靖在戰前就給各路總管開了會,說道:“當初漢朝的時候,和匈奴的戰事先是經過了河南地之戰,也就是奪取河套,後來又進行了河西之戰,奪取了現在的河西四郡,進而聯絡西域,後來匈奴遠遁漠北,最後經過兩次漠北之戰,兩次擊殺匈奴可汗,最後滅亡了匈奴汗國。

現在我大唐雖然沒有河套,但河西四郡已經不需要再次開戰,所以我軍能夠直接從河西出兵,我軍此戰的目的就是位於河套的突厥王廷。

諸位都要謹記,只要能夠在河套對突厥進行最大的傷害,就要在陰山以南對他們趕盡殺絕,如果真的讓突厥人跑到漠北去,那結果就有些難以預料了。

陛下並不願意打長年的拉鋸戰,如果讓突厥大部隊逃到漠北去,那最終就不能竟全功。

我將率領三千輕騎,直奔突厥牙帳王廷,頡利可汗外厲內荏,定然不敢和我交戰,一定會率領著部眾逃走,左路軍和右路軍緊隨其後,對頡利銜尾追殺,務必讓頡利麾下士卒損失。

只要頡利的損失變大,那突厥中的裂痕就會越來越大,他本就是生性多疑之人,一定會有大量的突厥貴族背叛他,到了那個時候,頡利就大勢已去了。”

……

李靖率領輕騎從馬邑出,距離定襄並不算遠,畢竟河套距離中原實在是太近了,而且一路上還沒有什麼阻攔。

最重要的還是頡利可汗的確是一個很拉胯的君主,他部下中,對他忠心的人並不算多,甚至就連他的心腹都背叛他投降唐朝,這基本上相當於洛玄夜背叛李世民,從這裡就能看出頡利在突厥人已經有多麼讓人怨恨。

月黑風高夜,寒冷的冬天,頡利可汗根本就想不到唐軍會在這個時候前來。

當初洛無疾和霍去病衝擊匈奴營地的時候同樣如此。

誰都想不到會有人在這種天氣中突然動襲擊,至於為什麼突厥沒有從匈奴的結局中得到什麼教訓。

那就不得不提,人想要得到教訓本來就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而且,突厥人沒文化!

突厥人不讀書!

以史為鑑,可以知道興亡,但突厥人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也沒有讀漢人歷史的習慣,所以對於歷史上所生的事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

很多後人在看到歷史上有些人犯了一模一樣的錯誤時,都忍不住扼腕嘆息,並且非常疑惑的問道:“難道他們不知道某某人某某事,就是這樣嗎?”

但事實上就是,這世上喜歡歷史的人很少,這世上讀過歷史的人更少,就連那些權貴,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讀過歷史的,所以以史為鑑,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少人才能夠做到的事情。

李靖的戰術簡單,但執行起來卻不簡單,他精挑細選的三千輕騎,直奔定襄突厥牙帳而去。

等到了牙帳,頡利才反應過來,又見到自己的心腹大將背叛,立刻就帶著突厥禁衛逃走。

那些對頡利忠心耿耿的禁衛,騎著高大的戰馬對來襲的唐軍動了衝鋒,草原之上的遭遇戰,雙方之間根本就來不及佈置什麼的障礙。

狹路相逢勇者勝!

但面對突襲而來的大唐輕騎,這些突厥騎兵,有許多甚至還沒有騎上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