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王爺語錄

小說:大宋最狠暴君 作者:愚翁

清晨,張世傑分別接到了蘇劉義和陳自中的傳書,陳自中為避開海風,昨晚在金塘寨方興處留宿,今日辰時就出,將於一個時辰後到達。蘇劉義則報告了清除虎影衛情況,並把張弘範堵住錢塘江口的訊息傳了過來。

“張弘範啊張弘範,希望你能夠迷途知返,跟著董文炳投降過來,為漢人效力。”張世傑感嘆道。

這倆兄弟,各為其主,還都在為對方考慮,看來兄弟情義不是說斷就能斷得了的。

今日議事。上午九時,所有人都到了議事堂,趙德芳端坐正中央,兩邊分別是陳宜中、張世傑、文天祥、方興、鄒鳳、張瑄、閆順,還有杜四站在旁邊候場。劉師勇本來堅持要過來,被趙德芳阻止了,讓他繼續養傷,慢慢恢復。

“伯顏既然開始全力攻城,城內壓力將會很大,但堅守數天應該不成問題,虎蹲炮已經達到三十尊,其他像萬人敵、陶瓷手雷也都很充足,還有上次那個土雷,想必也已造好,夠伯顏頭大的。”趙德芳道。眾人稱是。

“臨安這一仗要打就要好好打,我們的策略是,將臨安城作為吸引元軍進攻的誘餌,各個擊破,先吃掉弱小的,也就是張弘範部。再從這裡登6,繞道城南,兩側翼左右夾擊城南帖木兒部元軍,迅全部殲滅之,要讓伯顏失去一條胳膊。隨後,揮師西上,與元軍西路軍阿剌罕部決戰,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消滅之,讓伯顏再失一臂。再接著全力進攻伯顏大營,看到底是你蒙元硬氣,還是我大宋硬氣。此役本王將全力出戰,務必堅決、徹底、乾淨、全部消滅元軍。”趙德芳將筆重重的拍在桌子上,目光堅定。

“至於董文炳部,相信他會有默契的。”趙德芳道,“臨安保衛戰也該結束了。”

眾人群情激昂,紛紛請戰。

“方興和張瑄,張弘範的海船就交給你們了,明日之前消滅張弘範部,你們有沒有把握?”趙德芳問。

“祖王爺,讓俺過去就可以了,不必勞煩方興統領出馬。”張瑄抱拳請戰。

“我部也可以消滅張弘範,末將請戰。”方興道。

自上次海戰獲勝後,方興和張瑄僅僅在交換俘虜時出兵做過警戒,其他時間都在帶領本部人馬開展訓練,各部虎蹲炮已有十餘尊,每日“咣咣咣”的試射,早就想再次開戰了。

“好了,不必爭了,方興負責攻打張弘範,張瑄負責沿岸阻擊董文炳的可能出現。杜四,你們小隊負責配合方興。”趙德芳最後拍板。

“保證完成任務!”三人同時回答。

“張弘範部消滅後,要將城內的雪狼特戰隊安全接應出來,做好補給,讓他們迴歸戰場。”鄒鳳、方興領命。

“鄒鳳統領,此役需要大量火藥火炮,要確保戰場需要,還要收治好傷病員,你的擔子可不輕啊。”趙德芳道。

鄒鳳這些日子克服原料不足,組織工匠日夜不停製造各類兵器火炮,還好工匠基本夠用,要不是祖王爺換回來那麼多工匠,這次保障可要抓瞎了。

“王昭儀,祖王爺每次講話都有點睛之語,我們受益匪淺,你要好好記錄下來,抄寫成冊,我等定當學而時習之。”文天祥道。

“卑職早已準備好了,現已抄錄了數頁,即將成冊,只是尚未有名字。”王清惠道。

“你都抄記了什麼?”文天祥問道。

“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團結就是力量,驅除韃虜,亮劍精神,團結友愛平等和諧,民族一家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紙老虎,還有這次的堅決、徹底、乾淨、全部,還有好多好多,真的需要學而時習,每次讀來都有全新的感受。”

“嗯,我看就叫《祖王爺語錄》吧。”陳宜中道。

趙德芳一陣無語,他倒是不反對將他說的話彙集在一起,這樣也好讓大家快領悟他的想法,跨越近八百年的思想,不這樣做很難讓人入腦入心,但是陳宜中起的這個名字也太大了,自己何敢與後世偉人相提並論?

正當他絞盡腦汁想書名時,這時文天祥、張世傑等人卻一致叫好,《祖王爺語錄》非常貼切,非常吻合,當場眾人就決定了,趙德芳只好任由他們了。

“陳丞相,現在我大宋的造紙業如何?”趙德芳問道。

“回祖王爺,我朝造紙業主要分佈在江南,其中浙東有竹紙,江南有楮紙,江西清江有藤紙,另外四川有藤紙,年產量較充足,能夠保證各方用紙,還能銷往高麗、日本、逞邏、交趾以及西域等國。”

趙德芳知道,歷史上的宋朝文化燦爛,學院、書畫坊、圖籍等興旺達,徽州府的宣紙還被當做宮廷貢紙使用,也是“文房四寶”之一。這其中造紙成本的低廉起到了關鍵作用,無論官府還是民間都用得起紙。

“那印刷業呢?”趙德芳那個又問。

“祖王爺,我朝的印刷主要是雕版和活字印刷,和制墨與造紙業一樣,工坊遍佈,從事這三類行業的工匠也有很多,上次交換過來的工匠中有一部分就是,祖王爺若是需要這些工匠,老臣喊他們過來就是。”陳宜中道。

“本王只是瞭解一下,這樣就放心了。以後大力展文化教育產業,離不開這些行業,文人無書可用,無筆墨紙硯,就相當於兵士無刀槍一樣。我們要知道,這些手工業者,才是推動社會展進步的動力。”

“臣對於祖王爺堅持交換工匠俘虜的做法更加佩服了。”陳宜中、文天祥等人紛紛道。

“那《祖王爺語錄》也可以印成書了。”王清惠道。

“等到進入臨安後,我們還要開辦報紙,書局,還要印刷書本,編輯教學課本,編纂史學,把歷朝歷代經典書籍進行翻印,甚至石刻,古聖先賢的思想將永久儲存在我大宋,在漢人中一代代傳承,亙古不滅。”

趙德芳想起來,當年在北京國子監和孔廟參觀時,清朝乾隆皇帝命人將《周易》、《論語》等十三部經書刻於大石碑上,前後歷時十二載,後來的八國聯軍和侵華日軍都想將其運出海外,甚至想要毀掉,卻因碑體巨大、質地堅硬而未得逞。當時趙德芳就想,要是歷朝歷代都能將當朝出現的聖人經典刻印儲存,那即使再有焚書坑儒、五胡亂華、剃易服等事件,也能夠將聖人思想用石刻保留下來。

“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在語言文字上,要改變書寫和閱讀習慣,修訂斷句,推行標點符合,簡化漢字結構,增加漢字數量。在教育體制上,推行小學、中學、大學教育,設定文史和理工科目。我們要建成一個科學文化教育高度達、高度繁榮的大宋。”趙德芳繼續描繪著未來。

眾人聽著趙德芳的描述,雖然很多話語還不明白,但看祖王爺那嚮往的神態,就知道此事可行,而且此事必成。

“今天本來是商議如何與伯顏大軍開戰,有點跑題了,大家繼續。”趙德芳道。

正在這時,令兵來報,韓春春押著蒙古僧人在營外聽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