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這就是命啊(1 / 2)

隱太子?

朱祁鈺並沒有聽過這個人,表情淡然地問道:“隱太子,那是什麼人?”

一旁的興安卻是臉色大變,震驚地看著盧忠問道:“你真的得到了隱太子的訊息?”

朱祁鈺看到興安如此震驚的表情,也是愈好奇起來,問道:“興安,隱太子是什麼人啊?朕怎麼沒有聽說過?”

他壓根就沒往‘隱太子’這三個字上想,還以為說的是一個姓尹的人呢!

興安低聲解釋道:“隱太子乃是建庶人的長兄。”

“建庶人?那是誰?”朱祁鈺還是沒聽說過這個人,歷史上也沒做出過什麼有名的大事啊!

興安繼續解釋道:“建庶人名曰朱文圭,乃是建文皇帝的次子,如今被囚禁在鳳陽,隱太子是他長兄,也就是建文皇帝的嫡長子,名曰朱文奎,民間稱之為隱太子。”

朱祁鈺恍然大悟,道:“原來是建文皇帝的兒子啊。”

興安點點頭,道:“正是。”

“所以說當年建文帝並沒有燒死在宮中,而是逃了出去?”朱祁鈺問道。

歷史上的建文帝可是在太宗朱棣攻破南京之後放火自殺的,這在正史中是有明確記載的。

“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這是明史上被明確記錄下來的。

雖說後世許多人都認為,明史的可信度並不高,但是朱祁鈺卻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女真人沒必要去黑一個對他們有恩的人,正是朱棣在位期間,大明才把女真諸部落納入納貢體系之中,賦予了他們入朝納貢的機會,甚至建州衛都是朱棣下旨設立的,並賜予官印以及錢鈔、絲綢、袍服和生活用品等物,讓女真人有機會安定下來,最後在數百年之後推翻大明,入主中原的。

雖然明史是這麼記載的,不過民間一直在傳說,太祖朱元璋的第一謀士劉基劉伯溫在臨死之前給他留下了一個盒子,裡面裝著的是一整套和尚的東西,袈裟、僧帽、剃刀、度牒等僧人所需之物一應俱全,這玩意朱元璋沒用上,卻被他的太孫朱允炆用上了,在城破之時剃易服,逃得一條生路。

明史紀事本末中就有記載:少監王鉞跪進曰:“昔高帝升遐時,有遺篋,曰:‘臨大難,當。’謹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齊言:“急出之!”俄而舁一紅篋至,四圍俱固以鐵,二鎖亦灌鐵。帝見而大慟,急命舉火焚大內,皇后馬氏赴火死。程濟碎篋,得度牒三張,一名應文,一名應能,一名應賢。袈裟、帽、鞋、剃刀俱備,白金十錠……

而且太宗朱棣雖然是個明君,但無論如何都是謀逆上位的,所以民間有這種傳說也屬正常。

朱祁鈺真的是沒想到,朱允炆削為僧,從宮中逃了出去,居然是真事兒。

這次興安沒有回答,盧忠卻是說道:“應當是真的,我錦衣衛歷任指揮使都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尋找建文帝及其後代的行蹤,直至今日也沒有停止過,當年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還被太宗下令,協助胡濙胡大人搜檢天下,這在我錦衣衛的文書裡是有明確記錄的。”

興安也是接話道:“陛下,當年的三寶太監也是如此,那會兒老奴已經入宮了,還記得當初三寶太監奉旨下南洋,其目的就是為了搜尋建文帝的下落,只不過對外宣佈為宣揚大明國威,以便掩蓋其真實目的罷了。”

“但是你們為何如此慎重?不過一個前朝皇子罷了,對朕的江山社稷又能有什麼影響呢?”朱祁鈺沉吟了一下,問道。

他是真的沒什麼感覺,因為當年朱允炆都沒幹過太宗皇帝,從而丟掉了皇位,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的兒子又能如何?難道天底下還有人敢和他一起造反,再來一次靖難嗎?土木堡之變時,三大營被滅,朱祁鎮被也先抓走,這個朱文奎都沒有做什麼動作,現在他朱祁鈺已經坐穩了皇位,就連廣東的黃瀟養叛亂和麓川之亂都已經平定了,他就不相信這個朱文奎還敢掀起什麼風浪來。

興安勸道:“陛下,此事不能這麼想。”

“你是說擔心有人假借隱太子的名義起兵叛亂?”朱祁鈺立刻就反應了過來。

的確,朱文奎不算什麼,一個流落在民間的皇家子弟而已,但問題是他的身份太特殊了。

他是建文帝的皇長子,可以名正言順繼承大明皇位的人,朱棣是起兵靖難,實際上屬於謀逆,所以一旦有人以朱文奎的名義起兵,那朱棣這一脈的後人,繼承皇位的正統性就沒有那麼強了,尤其是在自己的皇兄朱祁鎮出了土木堡之敗後,多少人都對他有所不滿,不然滿朝文武也不會立刻推出自己來當這個皇帝。如果自己這一脈的正統性被質疑,那秦王一脈和晉王一脈就有可能學太宗皇帝起兵叛亂,畢竟一個藩王和一個皇帝比起來,還是皇帝更有誘惑力一些。

興安點點頭,道:“正是如此,若是有人起兵謀逆,陛下該如何應對呢?也先南下還抵抗不抵抗了?若是抵抗,逆賊就有可能坐大,若是不抵抗,那就違背了太宗皇帝留下的天子守國門的遺志,陛下的皇位一樣不穩。”

“所以,朕最好的選擇就是在有人利用朱文奎之前先找到他,把他控制在我的手裡?”朱祁鈺問道。

興安點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