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朕親自來管吧(1 / 3)

這邊嚴啟盛和鄭孔目二人開始冥思苦想,思考自己如何能一直對皇帝有用處,那邊的朱祁鈺卻是沒有他們的憂愁,不過是兩個海賊而已,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扔掉,除掉,完全看那時的心情。

朱祁鈺這邊考慮的是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朝政上的平衡,因為有些文官又開始找事了。

先,河南道監察御史吳遵收受被貶為為事官的前任太僕寺官員賄賂,意圖為其復職。

這裡要說一下,這個所謂的為事官,其實就是有官員因犯錯,但是有沒有嚴重到直接罷官去職,配戍邊的程度,因此為了教訓教訓這名官員,便直接配下本部寺衙門做事,在罪行贖完之前與差役等同,但因為其有官身,故名為事官。

這位太僕寺官員就是因為在工作中犯了點不大不小的錯誤,被直接貶為最低階的差役在太僕寺做事。

太僕寺和其他衙門不太一樣,是負責為朝廷養馬的。所以,這個倒黴蛋便成為了一個馬倌,整日裡在馬場廝混。

幾年過去了,這位太僕寺官員的刑期快要結束,很快便可官復原職了。

但問題是,大明雖然和歷朝歷代相比都缺少官員,但卻還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他做錯事被貶,位置不可能空缺,如今早就被人佔據了,他現在刑期結束想要復職,這就有些難度了。

思來想去,他便想起了吳遵這位以前的同窗,現任河南道監察御史,希望他能出手相助。

對於這個同窗,吳遵也是有些同情的,原本他就認為這人犯的錯誤並不算大,不就是私自賣掉一些戰馬麼?又不是沒有填補回來,於是也就點頭答應了下來。

兩人商議了一番,決定由吳遵出面,找件事情彈劾佔了坑的官員,逼迫他讓開位置,以便讓這位同窗重新上位。

但是現在和以前不同,都察院彈劾官員需要走流程,拿證據,而吳遵想要翻出來彈劾人家的那件事情已經過去許久了,基本上不可能找出證據,於是吳遵便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收買一個證人,假造一份證據。

做這種事情需要銀子,這位同窗便咬咬牙拿出了五百兩銀子,交給吳遵去操作此事。

原本這一切做得都很順利,吳遵順利找到了一個曾經與那件事情有關係的小吏,雙方談好了價格,吳遵負責製造證據,小吏出面作證,費用只需要一百五十兩即可。

但是,事情偏偏就出現在了這個小吏身上,因為這名小吏是東廠安插的探子。

於是乎,這件事情便被小吏報了上去。

其實如果是魏燕或者其他人看到了這份奏報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對於這種事情,東廠的規矩就是錢可以拿,事可以做,但是必須讓上頭知道,一方面是為了表忠心,另一方面也是上頭幫忙把握一下尺度,免得牽連到自己的上司,至於誣陷的是誰,上頭並不是非常關心。

反正彈劾來彈劾去,還都是那群文官武將之間的事情,和他們宦官一系沒有什麼關係。

但是,最關鍵是一步到了,這件事情被東廠督公舒良無意間知道了。

前陣子舒良和都察院鬧了點不愉快,最近正惦記著報復回去呢,遇到這種事情,舒良自然不會客氣,立刻就將這件事情捅了出去,鬧得滿朝皆知。

最終結果很容易推理,自然就是被政務院罷官去職,捉拿問罪,進了刑部大牢。

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也和此事有關。

第二件事情生在蜀地,巡撫四川左僉都御史李匡下獄問罪。

這可是震動官場的大事,而且牽涉極廣。

李匡在如今的朝堂之上也是個名人,他是浙江人,宣德二年的進士,正統三年時候考核期滿,轉進巡按江西監察御史,一到任便查到江西泰和縣有人無惡不作,橫行鄉里,犯有殺人之罪,李匡詳查之後現,此人是輔政大臣、內閣閣老楊士奇的兒子楊稷,有楊士奇的包庇,地方官員自然要趨炎附勢,不敢追究,於是也令其愈猖狂起來。

這時候的李匡滿腔熱血,不畏權勢,到任沒多久便開始收集證據,調查此事,這期間也有人勸過他,不要如此莽撞,這件事情肯定會牽扯到內閣的楊士奇,但是朝廷還離不開楊士奇,畢竟楊榮身子不好,時常生病,楊溥則是小心謹慎慣了,沒辦法壓制正蠢蠢欲動的王振,但是李匡不為所動,堅持一年多的時間,終於收集到了足夠的證據,直接就將楊稷抓捕歸案,押解入京,科道的人藉此機會,紛紛出面彈劾楊士奇。

這時候是後宮的張太后掌權,她深知如今的朝廷是離不開三楊的,於是便沒有處置楊士奇,只是將證據交給楊士奇看了看,算是通知一聲。

因為這個楊稷的所作所為太過暴虐,朝野憤怒,張太后也不得不按照國法處置,楊稷被降旨處死,楊士奇老年喪子,生病不得理政,最終告老還鄉。

李匡彈劾倒了一位閣老,聲名大盛,不久之後升四川按察副使,招撫鎮壓當地苗民作亂,因功升左僉都御史,奉旨巡撫四川。

到了這個時候,李匡免不了傲氣起來,於是便有了這次的罪行。

正統十四年三月,播州宣慰司苗人苗金臺起兵造反,總督軍務兵部尚書王驥調集雲南、四川、貴州、湖廣等地官兵十萬餘,分東西兩路夾攻,不過因為播州多山,進展並不大,景泰元年,朱祁鈺換王驥為保定伯梁珤,統帥大軍繼續平叛,連續擊破八十餘寨,直到景泰二年,整個苗人叛亂才算平息,不過仍有一些餘孽在一些山寨之上堅持抵抗,這些山寨地勢險峻,官軍不好攻打,因此被他們堅持了下來。

李匡身為巡撫四川的左僉都御史,文人的毛病又犯了,看到官軍對這些苗人餘孽沒什麼好辦法,於是便改換了一個主意,堅持要對這些餘孽進行招安,不過他的懷柔政策沒起到什麼效果,反而讓這些造反的餘孽認為官軍拿他們沒辦法,便又開始下山劫掠。

其實這還不算什麼,負責指揮圍剿的都指揮使徐海準備出兵圍剿,卻被李匡阻止,也是徐海倒黴,他這次出兵並沒有拿到軍令,於是為了脫罪便向李匡行賄。

李匡身為清流,自然不肯接受賄賂,還將徐海關了起來,盡奪其部為己用。

這樣一來,便得罪了軍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