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到倭國了(1 / 2)

劉吉帶著滿臉震驚和不可思議離開了奉天殿,不過這些事情他並不敢向外透漏,畢竟朱祁鈺和自己說男女之事,還牽涉番邦,這種事情即便他說出來也不可能有人相信,還平白落一個詆譭君上的罵名,自己何苦來哉?

兩天之後石彪也回來了,朱祁鈺一樣召見了他,詳細叮囑一番,給了他五千人馬,而且是五千騎兵,即便運輸的時候可能有些麻煩,但那也是嚴啟盛需要操心的,又不要朱祁鈺想辦法,再說了,大明打下安南之後,也繳獲了不少戰船,雖然以小船為主,但是挑選出來一些作為運輸船還是沒有問題的。

大明現在並不缺船。

人齊了,自然也就該出發了,對於洋流的問題,朱祁鈺選擇讓嚴啟盛來決定出發的時間,畢竟這年頭出海,主要靠的是季風和洋流,如果不能選對季風和洋流,那說不定被吹到哪裡去了呢,當年的鑑真和尚東渡倭國不就是麼?直接被吹到了海南,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回來。

嚴啟盛的海軍是目前大明唯一可以遠航的海軍,朱祁鈺可不敢胡亂指揮,這也是他讓嚴啟盛作為主帥的原因之一。

好在嚴啟盛熟悉海況,趁著九十月份東海的海況平靜,直接從長江口出海,然後一路向東,先是抵達琉球國,然後順著暖流一路北上,順利抵達了倭國。

在琉球的時候眾人遇到了一點小意外,其實倒也不算什麼意外,只是琉球王也沒想到,自己這輩子居然在琉球見到了天朝上國的使臣,於是迫不及待地接待了他們,其心之熱讓劉吉等人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叫真正的上國之臣,不禁受到了琉球王最熱烈的接待,還由琉球全程提供了船隊數萬人的補給,一眾使團眾人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軍士,都受到了琉球人最熱情歡迎。

甚至琉球王還提出了一個讓劉吉無法決斷的要求,那就是希望琉球可以併入大明,他琉球王願意交出國土,只做一個閒散的王爺就行。

對於這樣一個要求,劉吉雖然不敢答應,但是也答應琉球王可以向朝廷轉達他的要求,還從隨身攜帶的貨物之中拿出一個珍貴的白瓷送給琉球王,感覺得琉球王熱淚盈眶,恨不得把自己的女兒全部塞給劉吉侍寢。

沒辦法,劉吉可是二甲進士,翰林學士,大明鴻臚寺少卿,朝廷正四品的大員,他們琉球什麼時候見到過學識如此淵博的人。

於是,經過了半年的時間,大明的使團終於出現在了倭國東面,在大阪城登陸。

此時的大阪還是攝津國,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距離京都不遠,順著澱川逆流而上可直抵平安京。

大明使團的出現震驚了當地的管領細川氏,守軍立刻便通知了正在攝津的守護、細川家的家督細川勝元,畢竟出使大明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兒,而大明派出使團出使倭國卻是很久沒有過的事情,洪武二年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曾經派使團來過倭國,一方面是通知倭國大明已經建立,另一方面也是訓斥倭國不管倭寇,任由倭寇襲擾大明。

不過當時徵西大將軍、後醍醐天皇之子懷良親王接見了明使,也許是當時朱元璋的聖旨寫得不太客氣,也有可能是當時的懷良親王正值巔峰、心高氣傲,總之聽完了朱元璋的聖旨之後,懷良親王勃然大怒,直接便命人將大明使團綁了,掄起屠刀就把五名隨員砍了,使團正副使楊載和吳文華則被綁了起來,丟回了大明。

其實這也不怪懷良親王囂張,畢竟當時給倭國的聖旨裡提到了,倭兵數寇海邊,生離人妻子,損傷物命。故修書特報正統之事,兼諭倭兵越海之由。詔書到日,如臣,奉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應天休。如必為寇盜,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豈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圖之!

翻譯過來就是,你們倭國人幾次攻擊大明,給我大明造成了損失,所以我大明現在給你們發了一封警告的詔書,現在有三條路可供你們選,一是詔書到日,如想稱臣,則拿著國王給皇帝的奏章前來奉貢;二是如不想稱臣,就專注於保境安民、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老老實實待著;三是如不痛改前非,一心做寇盜,犯我天朝。那朕便下令出兵日本,將盜寇一網打盡,捕獲國王,替天行道。國王你要給我好好想想!

當時的懷良親王剛剛擊破豐後國的大友氏泰,足利直義向南朝投降,天皇一脈好不容易對幕府將軍形成了優勢,懷良親王正是風光的時候,怎麼可能忍下這口氣?

最重要的是,等楊載和吳文華回到大明的時候,恰逢徐達北征,沒功夫搭理他們,只得將此事按下,回頭再做打算,畢竟朱元璋也是個理智的人,大明剛剛建國,天下都沒有統一,勢力上是遠不如當初的元太祖忽必烈的,而蒙古人兩次征討倭國都沒有成功,朱元璋自然也要慎重,最終只得不了了之。

所以,如今突然出現在海上的明軍,莫不是過來報仇的不成?

細川勝元立刻派人和劉吉等人接觸,這才知道他們是來出使的,需要去京都面見天皇。

細川勝元是幕府任命的守護,支援的是足利家的足利義視,自然不敢擅作主張,當即便提出要先向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政彙報,畢竟如今掌握倭國大權的人是足利義政,沒有他的點頭,細川勝元是不敢放劉吉等人進入平安京的。

如今的劉吉對於倭國的局勢已經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山名政豐這一路沒少和他說起倭國的局勢,尤其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政,所以劉吉當即便同意了細川勝元的要求,在攝津國的大阪城耐心等待。

在不知道足利義政態度的情況下,細川勝元也不敢和明使多加接觸,只得留下山名政豐陪伴明使,同時派兵警戒著那支明軍的船隊,沒辦法,明軍可是有整整五千人馬呢,還都是騎兵,這樣一支力量,即便是作為攝津國、丹波國、贊岐國、土佐國、伊予國五國守護的細川勝元也沒見過,甚至他能不能組織起五千騎兵都是一回事呢。

好在這裡離京都比較近,沒過幾天,足利義政的回覆便送了回來,允許大明使團進入平安京,但是不許全來,只許帶五十兵卒入京,以確保天皇安危。

這個要求劉吉自然不會答應,他還要靠石彪手底下的這五千兵馬折騰出點事情呢,當即拒絕了足利義政的要求,並且明確表示,倭國使團是所有人都進京了的,所以大明使團的所有人也要一起進京,不能有任何例外。

足利義政自然不願意,於是繼續下令拒絕,幾次三番之後,足利義政索性派自己的兒子足利義尚離開平安京,親自來到大阪城,試圖藉此機會收服細川勝元,讓細川勝元支援自己的兒子,而與之敵對的山名氏則放棄一部分利益,讓給細川勝元,也算是鍛鍊一下足利義尚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