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三人密議(1 / 2)

王直繼續道:“後來陛下臨危登基,孫太后想臨朝聽政,也是陛下與老夫配合,將太后擋回了後宮,如今想想,做此事時真是舒服,我替陛下阻攔太后,陛下又迴護於我,默契程度老夫從未感覺到過。”

“當時還生過這種事?”金濂奇道。

他不由得暗暗惋惜,這種事情極難遇到,而且必然會在史書上記錄一筆,可惜他當時正在福建剿賊,估計這輩子也不會再碰上了。

王直點點頭,道:“的確,源潔當時在場,可以作證。”

“確是如此。”胡濙在旁邊作證道。

金濂感嘆道:“君主如此看顧臣子,此乃有明以來從未有過的明君啊!”

金濂的感嘆讓二人同時點頭同意,大明從太祖往下,幾位君王在仁德方面都不咋地,太祖就不說了,功臣幾乎殺光了,後來的建文也是,直接就對藩王下手,逼得湘王全家自殺,太宗朱棣起兵靖難,馬上得天下,殺性也是十足的,平安、景清都是因他而死,好不容易仁宗繼位,結果只坐了八個月的皇位便薨逝了,宣宗也是,不顧名聲執意殺死了親叔叔,至於英宗,這個不好評價,還活著呢!

王直又道:“今年北方旱災,戶部原本已經做好了救災準備,結果陛下招我等去商議,聊著聊著就提出了一個以工代賑的主意,取得的效果你如今也看到了,戶部沒花多少銀子,運河需要修繕的河道也修得差不多了。”

“還有互市,換來牛羊馬匹數萬,國庫因此而豐盈許多,這點你應該深有感觸。”

金濂點點頭,他本就擅長理財,但是互市這種事他壓根沒想到過,更別提那筆保證金了,在他看來,那筆保證金才是朝廷最大的收益,平白多了一大筆銀子,朝廷許多事情都可以提前開展,雖然過陣子要還回去,但是那時候朝廷已經度過難關,不差這些銀子了。

以後他若是有機會做戶部尚書,那肯定也要學學這種作法。

“按照行儉的說法,陛下行事的確巧妙至極,老夫佩服。”金濂讚道。

這時候胡濙在一旁出聲道:“其實我一直在想,前幾天陛下突然要誅殺董山,未必是心血來潮,更有可能是有什麼不方便說的原因。”

“怪不得,所以你就沒有第一時間進勸諫書,而是知道絕大多數人勸諫之後才遞的奏疏。”王直道。

“這只是其中之一,其實我聽到風聲之後去找過兵部於尚書,他和我透露過一件事。”胡濙緩緩道。

“什麼事?”王直二人立刻問道。

胡濙拿起茶盞把玩著,慢慢道:“其實當時陛下還說了一句話,具體怎麼說的於尚書也不記得,但是大概意思是,陛下要誅絕愛新覺羅氏。”

“什麼?”王直和金濂驚撥出聲。

誅絕!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詞,沒有滅門之恨,一般人是說不出來這種話的。如今的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可都是女真愛新覺羅氏,男女老幼加起來足有數萬人,要想誅絕,必然要以大軍屠殺,這在文人看來可是暴君之舉,有違儒家仁德。

“陛下為何要誅絕愛新覺羅氏?”金濂問道。

胡濙搖搖頭,道:“不知道,陛下沒說,估計和誅殺董山的原因差不多。”

席中三人都沉默了,開始猜測這是因為什麼,只是他們永遠也不會猜到,朱祁鈺是為了以絕百年之後的後患而作出的決定。

想了一會兒,金濂先放棄,道:“別想了,按照行儉的說法,陛下思維敏捷,除非下旨明示,否則我等臣子是想不明白的,況且愛新覺羅氏不過是女真蠻夷,殺了就殺了,也無傷大雅。”

“宗瀚怎能如此說?”王直反駁道:“女真再是蠻夷,也是我大明臣子,平日裡還算是安穩忠貞,陛下怎能殺絕?此舉對朝廷不利,有傷大明國運。”

金濂搖搖頭,反問道:“行儉,知道我這一年多監軍,最大的領悟是什麼?”

“不服者誅之?”胡濙在旁邊開了個玩笑。

“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金濂一字一頓地回答道。

“此話怎講?”王直問道。

金濂緩緩道:“前年福建鄧茂七作亂,最支援他的就是當地土人,這些土人彪悍勇猛,不服管教,每次作戰必奮勇當先,穿山越嶺如履平地,我已經提出了免稅免役的條件,當地土人並不接受。”

“不過可笑的是,鄧茂七也是因為這些土人而死,原因僅僅是他們少分了十壇酒水。”

說道這裡,金濂露出一個無奈的笑容,總結道:“土人蠻夷不服教化,畏威而不懷德,有小禮而無大義,心中只有他們自己,毫無忠君之心,雖然此次剿滅了鄧茂七,但是以後土人必會因為其他原因起兵作亂。”

王直剛想說話,胡濙突然伸手阻止了他,道:“行儉,看看麓川吧,王尚德如今還在貴州剿匪呢,估計已經焦頭爛額了吧!”

王直立刻啞口無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