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唐肅宗迎駕太上皇(1 / 2)

唐玄宗,本名李隆基,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唐朝歷史上重要性最高的前三位皇帝之一,第一是高祖李淵,沒他就沒有李唐,第二是千古一帝李世民,沒他更不會有李唐盛世,李隆基排名第三,是李唐由盛轉衰的關鍵性人物。

歷史上談到李隆基,有些人其實是不知道的,不過提到他的女人,那九成九的漢人都知道,那就是號稱環肥燕瘦的楊玉環,中國四大美人之一,這也充分體現了名人八卦的傳播性有多強,包括並不限於李白為其寫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杜牧寫的過華清宮絕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還有白居易寫的那讓無數學生痛恨但不得不背誦下來的長恨歌,後宮佳麗三千人, 三千寵愛在一身。

李唐是漢人的第二個高峰期,不論是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就在李隆基登基做皇帝的第四十二年,也就是天寶十四年,爆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李隆基戰敗,倉皇出逃,太子李亨於靈武繼位,遙尊逃到成都的李隆基為太上皇,命郭子儀與李光弼等將領討伐安史叛軍,先後收復了長安、洛陽兩京。

這時候的李唐就和如今的大明比較像了,兩個朝廷都是有太上皇,並且都不在京城,太上皇也不掌權,天下大權都在繼任者的手中。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一個歷史上不論有沒有太上皇都會存在的問題——爭權。

李亨繼位的時候,李隆基還活著,而且並沒有下達禪位的詔書,理論上李亨是非法的,屬於篡位,李隆基又是他爹,離開長安後就一直住在成都,沒辦法像其他朝代一樣囚禁起來,所以李亨的位置有些難受。

這和朱祁鈺的現狀何其相似。

朱祁鈺繼位的時候,朱祁鎮也活著,而且一樣因為被俘的原因,沒有頒佈禪位的詔書,朱祁鈺登基的旨意還是孫太后頒佈的懿旨呢,只是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而已。

兩個人的基本權力構成也是比較相似,都是江山社稷垂危,前任天子無法穩固社稷,這才被文武群臣推舉上位的。

那麼關鍵點就來了,李隆基最後回到了長安,還是李亨親自迎接回來的。

至德二年,李唐名將郭子儀率領十五萬大軍與安祿山兒子安慶緒率領的十一萬叛軍在香積寺大戰,一戰擊敗安慶緒,成功收復長安,然後李亨便立刻派中使啖廷瑤入蜀奉迎太上皇李隆基回京,還派遣了三千鐵騎隨行護送,禮儀上給足了面子。

胡濙想了想,道:“唐玄宗也是外出返京的,肅宗親自出城相迎,玄宗皇帝當眾傳位,此事已傳為佳話,若是以此事為例,相信陛下是會提升奉迎太上皇的禮儀的。”

王直捋了捋鬍鬚,點頭笑道:“老夫也是這樣想的,陛下若是能主動出迎,展現親親之情,想必也會是一場佳話。”

二人都很默契,都沒有提到,唐肅宗李亨是以臣禮相迎的,玄宗身邊又都是他的人,這才無奈當眾傳位給了李亨,要是沒有那三千鐵騎相威脅,以玄宗在成都的所作所為,李亨能囚禁他都算是好的了。

“那行儉兄打算如何去做?是否要我聯絡各部衙門一齊上疏?”胡濙問道。

王直搖搖頭,道:“不行,若是這麼做了,那就是我等行逼宮之事,如今又恰逢太上皇歸來,一旦陛下誤會,那我大明朝堂就會內亂了。”

胡濙理解王直說的話,一切以江山社稷為主,朝堂絕不能亂,這也是當初他們推舉朱祁鈺登基繼位時候定下的規矩。

胡濙其實也比較滿意如今的大明天子朱祁鈺,他可比那個不靠譜的朱祁鎮強多了,長於謀劃,敢於放權,除了偶爾腦子抽抽一下,其他時候都是比較靠譜的。

再看看朱祁鎮,九歲登基之後就開始寵信王振,鬧得朝廷上下一團亂,又在土木堡戰敗,一戰將三大營精銳全都丟掉了,如今又要朝廷花五十萬兩銀子贖人,胡濙有時候都在想,當初若是朱祁鈺早些出生就好了,讓朱祁鎮去做那個郕王,朝廷還不至於損失如此慘重。

所以,胡濙如今的想法是,可以救回朱祁鎮,然後讓他正式禪位,去內宮休養便好,朝政之事就不勞煩他操心了。

“的確。”胡濙想了想,問道:“行儉有什麼好的法子嗎?”

“我如今的想法是,可以煽動京城士子的口風,以代天下士子進奏為由來辦此事。”王直回答道,這也是他能想到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不張揚,不逼宮,代天下士子進奏,他朱祁鈺總不可能殺了天下士子吧。

沒想到胡濙否定了王直的想法,道:“如今太上皇已經快到居庸關了,時間上來不及。”

“那你有什麼好人選?”王直反問道。

胡濙思考了一下,道:“陛下如今最重視的是大都督府,可否找於廷益上奏,他本就是支援迎回太上皇的。”

他說的於廷益,就是如今大都督府的于謙。

這時候王直也反駁了他一次,道:“不行,於廷益如今是我文官約束武臣的唯一人選,不能輕易涉險。”

于謙如今在大都督府掌軍法司,監督三大營、邊軍和全國各個衛所的法紀執行,身上又有守衛京師的大功,在大都督府中也頗有威望,算是文官們插手軍伍的最重要人物,輕易不能涉險。

見王直反駁自己,胡濙也是頗為無奈,只得道:“行儉啊,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這法子估計不行的。”

王直搖搖頭,道:“並非不行,只是沒找到合適的人選。”

胡濙也知道王直的主意還算是不錯,只是現在一直找不到人選,沒辦法推進此事,他心中頗為著急,不過還是忍住了,沒有繼續說什麼。

二人不語,一齊深思。

半晌,王直突然道:“於廷益不行,但是可以轉個彎啊!”

胡濙眼睛一亮,立刻問道:“如何轉彎?”

王直笑笑道:“此事主要是需要讓陛下知道,誰上奏其實並不重要,所以,我等可以找個小官投書給朝中大臣便是,不必非要找誰直接上奏。”

“的確可以這麼辦。”王直有了主意,胡濙心中的煩躁立刻消失無蹤,撫掌贊同道:“我這就命兵科給事中豐慶給我府邸投書。”

“我記得你是豐慶的座師吧?”王直問道。

“是啊,當年是我取中的他。”胡濙答道。

“那他就不適合給你投書。”

胡濙想了想,嘆氣道:“的確不合適。”

豐慶是他的學生,若是給他投書,很容易被人看出端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