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莫名其妙的差事(1 / 2)

其實作為一個閒散的王爺,朱祁鈺本來不應該議論朝政。

大明那麼大,朝堂上人才濟濟,六部、六科、五寺再加上御史臺,朝廷官員數以百計,更別提在南京還有一套。

雖說人多瞎搗亂,但是明初的時候,朝廷官員還是能做事的,不像明末那群東林黨,對內天下無敵,對外無能為力,平時素手談心性,不過臨事一死也沒報君王,而是老老實實的降了李自成,然後又投降滿清,可謂是三姓家奴。

目前朝中大員基本上都是成祖宣宗培養起來的,能力沒的說,即使本朝王振崛起,但也只是提拔了一部分自己人,朝中絕大多數官員都屬於中立派或者文官集團,而不是閹黨,這也是雖然大明內憂外患不斷,但是仍然能大體保持穩定的原因之一。

不過作為一個穿越過來的未來人,朱祁鈺還是有點忍不住。

對於他來說,現在身邊的人基本上都屬於古人範疇,評論一下也是無妨。

但是對於譚裕和陳韶來說,這個話題就有些過了,容易給家中惹禍。

三人喝完酒散席,各自回家沒多久,錦衣衛北鎮撫司中,一個錦衣校尉便把朱祁鈺的話轉述給了馬順。

馬大人聽完下屬的彙報,心裡想了想,笑道:“郕王還真是敢說啊!他有沒有提到其他的事情。”

下屬答道:“回大人,郕王殿下只提到了陛下可能親征,並列舉了一些理由,沒有說其他的事情。”

馬順點點頭,道:“好了,郕王只是憂心陛下,這件事就這樣吧,不用再提了。”

下屬領命,躬身行禮退下。

待下屬離開,馬順用手指敲著桌子,默默地想了一會,旋即搖搖頭,不再管它。

次日,早朝。

蒙古人入寇的訊息已經傳遍了朝廷內外,各部官員都已經知道,因此,今天朝會的核心內容便是朝議如何應對此事。

其他的瑣事議論完畢,兵部尚書鄺埜出班啟奏道:“稟陛下,偏頭關都指揮使杜忠上奏,瓦剌襲擾偏頭關,來勢甚眾,目前偏頭關守備力量不足,請陛下派援軍,以保大明疆土。”

王振指示小黃門去接過奏摺,轉身交給皇帝御覽。

英宗皇帝坐在龍椅上接過奏摺,看了幾眼,問道:“鄺愛卿有何高見?”

兵部尚書鄺埜躬身答道:“當是派援軍前往。”

英宗皇帝點點頭,卻轉頭問向王振:“司禮監是個什麼意思?”

王振躬身答道:“回稟陛下,司禮監也是一樣的意見。”

英宗讚許地看了他一眼,沒有誇獎,繼續問道:“那你說說,派遣多少援軍為好?”

王振看到了英宗眼裡的讚許,精神頓時大振,但是他雖然在外人面前囂張,不過在皇帝面前一直很謙遜,因此答道:“回稟陛下,此乃兵事,老奴一個內官,並不太懂這些事,還請陛下恕罪。”

英宗看著他的眼神更是欣慰,笑道:“好。”

然後回過頭問鄺埜道:“兵部是什麼意見?”

鄺埜立刻回答道:“回陛下,偏頭關守軍原本就要換防,新軍已經在去偏頭關的路上,不日即將抵達,兵部的意見是,令原班兵卒繼續守備即可,兩班將士加起來已經過萬,守備偏頭關綽綽有餘。”

英宗點點頭:“兩衛軍士應該是夠了。”

旋即下令道:“傳令宣府、大同諸衛,嚴加防守,勿使蒙元餘孽進關一人。”

鄺埜答道:“遵旨。”

戶部尚書陳循出班啟奏道:“啟奏陛下,宣府總兵朱謙上奏,韃子來犯,宣府糧草僅夠一月,目前儲備不足,請求朝廷下旨補充。”

英宗看了他一眼,問道:“那戶部是什麼意見?”

戶部尚書陳循答道:“戶部的意見是,草料由各邊堡自行解決即可,國庫空虛,如今秋稅還未收齊,可以命山西布政司及順天、保定等七府的秋收糧食除去口糧外悉數送去宣府大同,以抵今年賦稅。”

英宗再次點頭,轉身問王振:“司禮監呢?”

王振眼睛一轉答道:“今年年景好,北方糧食大熟,山西及順天七府的糧食應該足以保證宣府大同軍用,司禮監對此無異議,然由各府自行送抵過於麻煩,不如讓郕王爺的京東物流去各地接收,一起送過去為好。”

英宗聽了,微微一笑,道:“這個主意不錯,朕也是聽說過皇弟的買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